大家對於Jobs抨擊Android系統有什麼看法?

danechang wrote:
台灣的itune s...(恕刪)


我有辦美國運通卡,雖然是台灣辦的卡,可是打去客服可以登記第二個地址,我登記了美國地址,所以用這張卡申請帳戶就可以存取美國 iTunes Store 跟消費。

我有時候會想買一些很老的專輯或電影原聲帶(老原聲帶真難找),市面上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假如連網拍上二手也買不到,我也會到 iTunes 上面買。要不然我其實還是比較喜歡買 CD,音質比較好,我也可以隨意轉換格式不用擔心壓縮檔重壓縮造成的第二次破壞。

美國運通客服真的還蠻專業的,我原本以為要解釋很多才會幫我登記第二個地址,結果他們非常習慣顧客打來做這個動作,所以整個流程大概只花個幾分鐘就好了。

其實不嫌麻煩的話,打個電話改個地址,就可以從任何國家的 iTunes Store 消費。
版上之前有分享喔~

BTW,我登記的地址跟電話都是 Apple 總部的,這樣會不會有點超過?
PC-MAC

Android-IOS

道理相同,各有優缺點

Android剛起步

相信會有PC-MAC市占率差別的一天
Jobs講得非常對,站在他的立場,全世界只需要一種手機,那就是 iphone

問題是 iphone4 實在是有夠醜,而且又大又笨拙

完全無法理解 iphone 從 iphone 1 , iphone 2 , iphone 3/3G/3GS

那樣的流利線條 , Jobs 怎麼會捨棄掉

然後推出這個 iphone 4

弄個四四方方 , 重點是實在有夠大支 , 上下邊緣也比前三代的 iphone 要厚了許多

說真的 , 手機主要功能就是那些 , 太多功能也用不到

反倒是攜帶的便利性 , 這才是王道

Jobs希望全世界都剩下iphone , 這個企圖心很好 , 但是請你再多努力點吧 , 把手機弄好一點

講更白點 , 拜託 Jobs 一下 , 真的把手機設計好 , 再推出來賣

不要才剛推出 iphone 4 , 就又要推出 iphone 5 , 這招是逼大家換機很有效 , 但是也讓 iphone1,2,3,4 買家馬上變成白老鼠+冤大頭

acer wrote:
Jobs講得非常對,
不要才剛推出 iphone 4 , 就又要推出 iphone 5 , 這招是逼大家換機很有效 , 但是也讓 iphone1,2,3,4 買家馬上變成白老鼠+冤大頭..(恕刪)


1年1隻iphone叫多啊
有空去看看htc
iphone 4有問題還賣那麼多隻
macbook air變身成2個呎吋
iphone早晚也會變型出來

acer wrote:
Jobs講得非常對,...(恕刪)


iPhone 改朝換代的時間比起別的廠牌已經慢很多了吧?

還有外型我個人覺得見仁見智,iPhone 4 之前任何一代我都覺得不好看(不喜歡塑膠殼或拋光不鏽鋼),反而是到這一代我才考慮要買。(雖然現在用的是 Android...)

個人以為經歷過 iPhone 4 的風波,之後的 iPhone 在推出前應該會更小心側試過才是... 終究 Apple 在手機市場上相對還很新手。

g8J wrote:
1年1隻iphone...(恕刪)


iphone 1,2,3 沒話講

iphone 4 ... 則是 OOXX

HTC 剛好相反 , 剛開始很爛 , 現在越做越好
Jobs講的真好笑....
ios有給其他廠用嗎?..
如果他願意"開放".我相信馬上會有HTC-IOS的手機問世...
Android不夠開放嗎..那就不會有各廠走各廠自己的界面..但我相信大家的核心還是相同.
iphone 4個人認為沒什麼ooxx的
ooxx現在台灣還缺貨
iphone至少有一點是他家要學的
像iphone 3GS升級至4.1還是很順暢
他家廠商升個級ggyy深怕少賣一台新機
以iphone 1隻手機可以搶下這樣市場非常厲害
以後iphone會變出2~3型是一定的
因為他是注目的焦點產品,ios與android的競爭
大家才有好產品可以挑
wch19682 wrote:
Jobs講的真好笑....
ios有給其他廠用嗎?..
如果他願意"開放".我相信馬上會有HTC-IOS的手機問世...
Android不夠開放嗎..那就不會有各廠走各廠自己的界面..但我相信大家的核心還是相同.....(恕刪)


他說的是真好笑
廠商為什麼要作出


汽車設計


有人改車ipad


將來的airplay更邁入無線
也就是說不用線就可以把影片傳至外接裝罝
封閉的ios為什麼廠商要去作這些介面連上去

是開放的android要想一想的事
g8j 提的例子我倒是沒想過。

Apple 因為使用私有但固定的接頭,加上產品壽命週期相對較長(一年才一台),周邊廠商反而比較好整合跟開發,即使較早開發的周邊未來可用的可能性也較高。

相對於 Android 硬體製造廠商太多,每家都可以走自己的規格跟協定(雖然目前幾乎走 Micro USB,可是不容易像 Dock Connector 一樣每家廠商都定義相同的影音/控制的協定),反而不容易開發周邊,或周邊的壽命週期相對較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