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司內部問題沒有檢討,比方說為何中低階手機推不起來?為何現在還拿不出像樣的平板產品?
沒去檢討,只是選擇躲在高階機市場。
3.情報力嚴重落後,當中國廠高規低價機大量出現時,HTC仍完全無動於衷,而且中國廠商力挺聯發科方案
我們的htc卻仍自視甚高,不懂的和國內廠商串聯合作。
嘴巴講中國品牌,可悲的是…中國不當你是中國品牌,台灣人與廠商更覺得你是台灣叛徒。
4.當規格與價格不再是唯一賣點時,我們看不到htc砸錢的各種投資,有讓自已擁有更多獨家優勢。
5.最大的問題,產品定位能力低落,無法洞見消費者要的是什麼樣規格的產品。
更有趣的是,連抄都不想去抄別人,note系列還在那邊爽爽賣,你htc就是沒那個種推一台近似機型去扁他們
同樣的例子還有三爽。三爽之前也經歷了低谷期,但也是給谷歌做了一代nexus以後進入的黃金期。由此可見谷歌對於整個安卓陣營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htc在黃金期做的事情有哪些呢?機海戰術發展出一大堆各有特色、但都不完美的手機?還是收購beats?在做這些事情以前htc有沒有想到用戶真正需要什麼呢?現在不是90年代,你做個不完美的數碼產品,用戶會維持興趣到下一代;現在的情況是你做不好,用戶就去買其他品牌了。還有那個耳機也沒什麼意思,手機做音質不是簡簡單單靠耳機就能火的,再說beats的音質也不怎麼樣,在玩耳機的人看來;要說時尚,是啊,beats現在確實時尚了,可惜大陸的地攤上10塊錢就是一條假的,htc為他人做了嫁衣,養活了山寨工廠和小攤販。真是感覺htc花錢都花不在地方。
三爽在黃金期做的事情比htc多,有了galaxy s的成功以後三爽進一步開拓和試探整個市場,做了note,結果又是一陣大賣;雖然note的整體市場肯定是不如gs的,但這個市場當時比較空白,三爽重新定義了手機的大小,它就能吃好這碗飯,而後面加入的品牌只能吃些殘羹。現在想到5-6寸手機,人們想到的第一個品牌就是三爽。當然三爽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它有自己的產業鏈,它可以任意做出很多大小的機型出來試水;發現哪個有前途就推旗艦。這個工作換別的品牌做要花的成本會非常多。
就從單個產品本身來說,htc仍然給人這種印象:個性的不是地方,沒有考慮到用戶真正需要什麼。就拿new one來說,三個亮點:金屬機身的檔次感,400w超像素攝像頭(還有配合的zoe功能),正面的雙喇叭。金屬機身這個應該是大部分人都叫好的設計,不會有人不愛,雖然重量比塑料要大點但也能在接受的範圍內。400w攝像頭你想幹嘛?別說還有紫光這種問題爆出,就算不爆出,人家看到這個參數也要猶豫很久再買,因為這是一款旗艦機,400w說起來就不夠有面子,買了還要和親朋好友介紹宣傳很久它獨特的夜拍功能,累,萬一介紹的時候來個紫光那真是自打臉。還有正面的大喇叭?外放音質好?ok這個亮點你白送給我行,但想真作為賣點,有誰會指望一個手機外放音質好嗎?於是new one其實只剩下一個賣點,就是它的金屬機身,我愛它也只因為它好看,不是因為那個爛鏡頭,更不是因為喇叭,當然那兩個喇叭也很好看,可以勉強作為裝飾物,但是為它加長了機身,也有人會不喜歡的(雖然不包括我在內)。
相比來說,三爽沒什麼太搶眼的設計,但從來不會讓人失望,它把用戶需要的一切都堆在一起給你,插卡和換電池這些都是用戶需要的,1300w攝像頭也是主流認定的旗艦機規格,處理器內存方面也個個都到頂配,外觀也不至於很難看了,還有Logo加成,雖然沒新一漂亮但用起來又不丟面子。你讓消費者選誰呢?別說這些膚淺,消費者就是要的這些。認識不到就是你輸了。
manymoreshoes wrote:
再談品牌的發...(恕刪)
很多人都以為HTC是被網友唱衰的
剛剛相反,好的東西 基礎打的好,人家要唱衰也難。
當年有多少人看好聯發科?現在他們真的可以獨霸一方,這是誰造成的?難道也是網友的力量?
其實只有實力兩個字
我先前也很支持HTC,早在多普達時代,我連我老闆都推薦使用。
android則是從hero開始,但是現在我對HTC真的很難有什麼熱情。
前面網友提到了很重要的關鍵:賣點
包含new one這個所謂的旗艦機
大家可以冷靜去想有多少賣點?
三倍進光?有多少網友真的感受到三倍效果?
但是畫素卻真的只有三分之一
更不用提一開始的有縫,最近的紫光問題
立體聲?沒錯!new one的音效確實很好
但是這對多數消費者而言有差多少?
能用的場合有多少?
包括三星S4在內,都犯了一個錯
就是給了消費者不需要,不合用的功能
但是三星和HTC不一樣的地方在他基礎強,實力大
S4失敗,他可以立刻推出一系列S4
也有一個note3等著反攻
HTC前有三星,後有小米這些廠夾殺
如果他不能推出一萬五上下的強力手機
那麼被邊緣化的可能性非常高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