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起某些產品COSTDOWN的事情惡性循環...很多人都說為什麼現在的什麼產品什麼之類都比以前不耐用但是都沒想過,當初你買的這些東西當初都是賣高價的好比電視現在一台多少錢以前一台多少錢當大陸品牌或是一些貼牌機開始削價競爭用低價零件成本只有你的一半賣2萬 我產品賣3萬6假設兩台50吋4K電視,對廠商而言,一台都是淨賺6000但是消費者都去買兩萬那台 銷量是20萬台跟2萬台的差別如果你是公司決策者為了生存你會怎樣覺得產品的價格跟導向??我相信就是大家後來看到的各家廠商開始COSTDOWN降低產品價格 開始削價競爭沒辦法 人性就是貪小便宜
cink8 wrote:別了,如果壞掉的話...(恕刪) 淘寶能買的東西其實不少,不過這個看個人啦另外,如果要台灣買,不想冒險,比較的商品,又是沒有當地官方正品保證的價格,我是覺得沒什麼必要來討論價差,真的很沒意義
cink8 wrote:如上所述因為原本的三...(恕刪) 還是認為你改個標題比較不會引起憤怒要比售價也是要比上市價格後續會因為銷售問題與市場策略去進行調整賣的好的地區掉價當然會比較慢賣的差的地區當然會配合贈品或者價格上的調整一起出清除非你真的想要從對岸帶一隻回來用不然你比較一堆也沒用例如Anker 美國 日本 中國三方價格都不同你有可能冒著便宜的心態去選擇海外然後放棄保固嗎?這應該是很基本的常識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