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素競爭下的真相 ---- 1/3 吋 CCD CMOS 作成 400萬畫素 是否是正確選擇

Dear bv2fb兄


你的說明實在是太讚了,多數的回覆也相當精采,但小弟資質愚昧,想要麻煩你撥空指導以下兩種狀況,想請問究竟是那一個對?


1.CMOS在讀取光子資料時,是一個PIXEL為一組,只讀取一次,那就跟下面的二進位數值一樣,差補的第三光子數值13就是錯誤的?




還是

2.CMOS在讀取光子資料時,是一個一個element順序讀取,所以大多數的element都被讀取三次(第一排讀完再讀第二排)?




小弟是門外漢, 真是不懂, 單純好奇想要學習, 再請不吝指導。
birdlg wrote:
畫個圖來說明 OLP...(恕刪)


沒錯 不只是連續結構,分出來的o,e光束,強度也不同

重點應該放在,
OLPF之所以存在,根本不是因為為了要將光線四裂後對應到2x2 pixel形成的element上
而且使用後得到的效果,也並非只能接收到1/4的原始資訊,一樣是400萬就是400萬,
不過是相鄰pixel光線訊號可能部分是混雜再一起如此而已。

那又何來樓主所謂的號稱400萬,但原始只能獲得100萬資訊之說? 是吧
liang1229 wrote:
不知道樓主
是否有參與到當時CCD的開發
若有
那我想
有許多人在批評樓主錯了的同時
請拿出實據擊出處
不然也只是在嘴砲
為反對而反對


以下是舉例,非真實:
我說我曾在總統府工作,所以不熟悉國是的人不要亂批評,你覺得這樣對嗎?
就算我真的曾經在總統府做事,我說的每一件關於總統府的事情就都是對的嗎?

古人說:不以人廢言,不以言舉人,還真的有點道理。

原發文者真的說錯了,但是他拉不下臉來說:我誤解像素的意思,誤解了 bayer 的演算法。

RGRGRG
GBGBGB
RGRGRG
GBGBGB
RGRGRG
GBGBGB

上面感光元件排列進到記憶體後其實可以解讀成底下的部分並存成 RAW 或再經過運算轉成 JPG,底下四個 element 組成的才是他所謂的一個 pixel,沒有人說這個 element 只能跟他左邊或右邊的 element 一起計算,在相機感光元件中,一個 element 可以同時跟他上下左右的四個 element 一起計算的,這就是他的盲點,但是他不敢說他一開始說錯了,或者我們說好聽一點,把他的內容修正成不容易讓人誤解的方式,最後就變成鬼打牆了。

RG | GR | RG | GR | RG
GB | BG | BG | BG | GB
----------------------
GB | BG | BG | BG | GB
RG | GR | RG | GR | RG
----------------------
RG | GR | RG | GR | RG
GB | BG | BG | BG | GB
----------------------
GB | BG | BG | BG | GB
RG | GR | RG | GR | RG
----------------------
RG | GR | RG | GR | RG
GB | BG | BG | BG | GB

前面有人說得很好,可見光的部分是類比的,在人類目前的技術極限,可見光進入鏡頭達到感光元件後是類比訊號,那麼一個 element 跟他上下左右的 element 一起運算得出一個計算過後的 pixel 可以提高解析度就不是那麼難理解。
俺很懶,所以又複製貼上

隨便找的

Device Structure
•Interline CCD image sensor
•Image size: Diagonal 6mm (Type 1/3)
•Number of effective pixels: 768 (H)×494 (V) approx. 380K pixels
•Total number of pixels: 811 (H)×508 (V) approx. 410K pixels
•Chip size: 6.00mm (H)×4.96mm (V)
•Unit cell size: 6.35μm (H)×7.40μm (V)

Optical black: Horizontal (H) direction: Front 3 pixels, rear 40 pixels
Vertical (V) direction: Front
12 pixels, rear 2 pixels

Number of dummy bits: Horizontal 22
Vertical 1 (even fields only)

Substrate material: Silicon

拜託樓主自己把 unit cell size 自己跟 Total number of pixels 乘一乘看看面積大小合不合理,
如果如樓主的理論,請問這個 unit cell是要有幾顆 element?
如果Sony的data sheet是錯的,麻煩去告Sony讓大家瞧瞧,這個告成功可是大把大把的鈔票唷。

dvc8888 wrote:
Dear bv2fb...(恕刪)

完全不是你說的這樣喔



簡單來說,
CCD的話必須一行一行輸出
G>R>G>R>G>R...
讀取完一整行後,跳下一行B>G>B>G>B>G>B>G>....。

CMOS的話就能單獨X-Y定位讀取訊號。
彼此之間的差異,是由於結構上的不同造成。

感光元件上的原始訊號輸出,是RGB一個一個pixel這樣讀,沒有說是2x2 pixel這樣輸出的。
又 在後面DSP處理原始資料時,也並非一定要2x2 pixel=1 element這樣下去計算。

再者,如果連OLPF裂解一束光線成四方向,投射到2x2 pixel=1 element 這樣的說法都是不正確的,
那我還真不知道樓主所謂400萬只能算100萬真實像素,是由何而來?

pdh wrote:
還好句尾是問號啊....
數位變焦其實是取原來總像素的中央區域放大成總像素一樣大的影像
比如說原始最大影像是 1600x1200
第一次數位變焦也許會取中央的 1200x900 放大成 1600x1200
數位變焦再放大一次可能就是取 800x600 放大成 1600x1200
影像放大的過程當然要補點
補點後的畫質, 嗯.... 大家有眼睛看
所以有人說插億萬點....
我是固定把像機的數位變焦功能關掉啦, 其實我認為沒意義


我的問句,其實是肯定句

你仔細看實際成像和physical design之間的差異,就懂我說什麼了

補點很簡單?(當然,要看你補點的意思是什麼)

你可以開公司躺著賺了....把你研究成果拿出來,相信很多廠商都有興趣了解(除了版上一堆會按快門就以為是專家的外行人)

giorgiowest wrote:
俺很懶,所以又複製貼...(恕刪)


這裡說的畫素其實就是畫元吧

直接乘起來數據是符合的
giorgiowest wrote:
俺很懶,所以又複製貼...(恕刪)

對耶 樓主竟然把1/3吋感光元件
以為1/3" CCD =8.46mm,然後就套上去計算
實在是.....

感光元件 1" 對角線定義明明就是=16mm
1/3=5.33cm左右而已。

底下是去年還在線上,現在撤下來的Dpreview資料,加減看吧:
" 1" =16mm由來"

Sensors are often referred to with a "type" designation using imperial fractions such as 1/1.8" or 2/3" which are larger than the actual sensor diameters. The type designation harks back to a set of standard sizes given to TV camera tubes in the 50's. These sizes were typically 1/2", 2/3" etc.
The size designation does not define the diagonal of the sensor area but rather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long glass envelope of the tube. Engineers soon discovered tha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usable area of this imaging plane was approximately two thirds of the designated size. This designation has clearly stuck (although it should have been thrown out long ago). There appears to be no specific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ameter of the imaging circle and the sensor size, although it is always roughly two thirds.
<<< 抱歉 !! 下文是系統幫我移來的 煩請網管幫我刪除 或教我如何全部刪除。>>>>

<<< 抱歉 !! 下文是系統幫我移來的 煩請網管幫我刪除 或教我如何全部刪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