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wrote:
可見宏達電走品牌、不去走代工是正確的
走品牌就跟蘋果一樣
東西貴爆、成本低爆
照樣一堆人搶著買(恕刪)
這個是完全錯誤, 賺錢不是這樣算的
聯發科第一季的"稅後"淨利(11,133,955), 整整是htc一倍多(4,991,684),
EPS 10.3 vs 6.4
股價會歪曲實在是台灣股市只看新聞, 不看營運,
順便回應其他版友,
htc曾經是會用國產的產品的,
比方說許久以前的統寶等等, 只是現在這些零組件廠商也沒相對的成本優勢了,
htc對三星採購反而有優勢, 而且其實對三星採購已經很久了
從早期SC244x的一籮筐產品就是如此,
要不是3g高通獨大, htc應該就是持續當三星電子的大客戶吧
當然用三星電子的沒甚麼不好, 三星的DRAM/Flash比國內那些MEM哭窮肥貓好太多了
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懷疑很久,如果你知道PDA手機的利潤抓多高你一定會嚇一跳,如HTC的機種他的淨利是抓高達6成,也就是是說賣兩萬的手機成本才8000元,所以HTC的EPS才會這麼高。
但這種狀況這半年來已經有很大改變了,如集嘉的MS800在推出時以14900的價格就有3.5G、GPS、WIFI、藍芽、200萬畫素相機等功能,這樣的售價才比較合理(當時HTC的2G機種還要兩萬元勒),在他的推波助瀾之下,後來HP與華碩的新PDA手機價格都比較合理,就連HTC 的PRO與HD在英國的定價也高達台幣三萬以上,現在的建議售價也"只"25900了,你如果有注意PDA手機報價華碩P320與O2的ATOM還有LG KS210與TOSHIBA等那幾款後來的售價都低於一萬或一萬出頭其實已經慢慢能接受了,但是如果你堅持要買HTC的機器當然便宜不到那邊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011004487
台灣產業幫人家代工久了,往往第一眼注意到的都是硬體,所以也是文創產業的劣勢,
買一張正版音樂CD三五百元,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硬體成本也才多少而已...
若是這麼好賺的話,大家都來做音樂就好啦@@"
HTC從一開始的小代工廠轉型到現在成為智慧型手機大廠之一,
一定也是體認到光靠硬體的優勢是無法長久持續下去的,
代工廠只要搶的到單,賺得到毛利,就能夠生存下去了,
但是經營一個品牌的風險就大得多,由其是這種產品生命週期短的資訊產品;
從創業初期的燒錢研發、行銷,以及競爭者的挑戰,
許多的變數都比經營一個代工廠來的困難許多,一旦策略錯誤,市占率馬上就被吃掉了。
但是現在品牌做起來了,要怎麼經營下去又是一個挑戰!
當我們看到一隻手機成本不到售價的三分之一,覺得這家公司賺很多的同時,
有沒有看到其他牌子的價格其實也差不多,
硬體零件大同小異,那是什麼原因會讓我們選擇手上的這支手機呢?
是外觀造型?作業系統?還是品牌偏好?這幾點應該無法歸入硬體成本,但是廠商還是要投入人力和資金下去研發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