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芯 wrote:不用討論了
一定是慘敗
new on
jeff0926 wrote:
ONE X 剛發表時,我就不看好,原因是它只有1GB RAM,htc sense 多吃記憶體資源是有所皆知的,從DESIR 512RAM 和GALAXY對打,差在程式安裝空間;DESIRE HD 和S2對打,輸在RAM差人一些,HTC之後又出了htc sensation RAM還停在HD等級的768,實際可用的RAM就很低標。而ONE X剛出時還使用1GB RAM,我就抱持不看好,也有人反應,卻被親HTC粉炮轟。...(恕刪)
所言甚是,雖然說賣不好歸咎於行銷,但我覺得前陣子跟別家比同等級規格給的寒酸是另一個大重點!
jeff0926 wrote:
此次M7,HTC ONE,我的成敗的判斷是還在RAM上,除了2GB RAM夠不夠新的SENSE 5介面使用外,HTC在測試時根本沒有將使用者會裝的LINE、WHATSAPP、CUBiE、微信、M+、Tango、facebook、qq等等等的軟體全裝上,做測試,目前看似夠用的ram,到時會不會發生重蹈覆徹的事呢......(恕刪)
我倒是覺得應該不多人會把上述軟體全裝吧,2G記憶體就目前狀況我覺得應該還夠用,就算不夠用,只要s4不要大過2G的話,我想也沒什麼好比較的(除了SENSE吃多了一點記憶體),前提是我猜測S4應該也是2G記憶體.
jeff0926 wrote:
還有此次的cpu支援DDR3,而HTC還是使用DDR2,如果其他廠牌後出使用同一顆CPU,卻用DDR3,或S4的效能測試評分贏....加上三星的宣傳手法,還有買家的判斷,不難一樣走同樣的道路。(恕刪)
也許是我操機器不夠兇,感覺同時期且都是旗鑑級的機種,多一些或少一些效能,在一般APP的執行上使用者已經沒有明顯的差異感,倒是發熱或是耗電的問題反而比較麻煩,特別又是不能換電池的機種,邊充電邊跑APP....真熱情!所以我覺得同等級的機器,除非效能差異大到很誇張,不然影響購買意願不是很大.
jeff0926 wrote:
不能拔換電池....個人習慣問題,從關機到裝上新電池重開能使用,少說也要1分鐘.....但HTC ONE不支援QI無線充電技術可能有影響些,因為S4或許會加入QI充電。(恕刪)
換電池只要1分鐘,掛尿袋的話.....10個1分鐘應該也充不了多少.我也覺得S4很有可能加入QI充電.
jeff0926 wrote:
400萬的相機如何說服買家青睞,技術的解釋宣傳應該更白、更直接點,或是多放些實拍照片、影片,事實勝於雄辯。(恕刪)
降低解析度讓動態範圍增加改善畫質的方式我覺得不錯,如果效果明顯改善,應該是個不錯的賣點!
最重要的是,做跟蘋果相反的事。
說真的,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能贏過蘋果,一家同時有硬體研發能力跟軟體開發能力。
要贏蘋果,你只能等它自己爛掉。(因為老賈當天使去了)。
但三星成功的因素是,做跟蘋果相反的事。
蘋果只做3.5吋的,那我就做大尺寸的(因為AMOLED螢幕,在相同的尺寸上,解析度跟本沒辦法追上蘋果,所以三星會做大尺寸是有原因的)
蘋果不能換電池,我就做可以換電池的。
蘋果不能裝記憶卡,我就做可以裝記憶卡。
蘋果不能裝雙SIM卡,我就出可以裝雙卡的。
相反的,HTC,是做跟蘋果一模一樣的路。
說真的,如果價格差不多,都是二萬元一隻,為什麼我要用HTC。
所以,三星成為了蘋果最大的敵人。
到現在,逼的蘋果也要出各種尺寸了。
---------------------------------------------------------------
那現在大家都變成尺寸大戰時,其實,我是覺得,HTC要反而把尺寸給定下來。
只要有大、中、小。三種就好。
當初,蘋果因為尺寸固定,所以周邊配件超多的,也很多樣性,但是,現在打起了尺寸大戰。
配件就變的很單調。
目前,做配件做的比較大的二家就是,蘋果跟華碩,把手機變成不只是手機。可以有不同的變化。
到現在華碩的變形手機二代出了,但一代還是很有銷路(這已經是出了一年的產品了)。
在加上,現在遊戲廠商也是沒有好的平台可以踏進手機的平台。
HTC沒有軟體的後台,應該要好好整合這一部份。
當然,這是小弟的淺見,基本上,誰合我用我就用誰而已,有感而發。
zenkiser wrote:
如果電池夠用,你隨處都找得到地方充電
為什麼要換電池
64G夠用,為什麼要有擴充
你拍照把64G給拍完了?
如果電池不夠用,不能隨處找得到地方充電,那是不是要換電池?
如果64G不夠用,為什麼不要有擴充?
其實你回應的都可以反覆形成另一個問題。
以hTC目前的狀況,是沒有辦法有資格【教育】消費者,去妥協它的設計。
目前只有Apple有辦法用蠻橫自大的態度去【教育消費者】-它設計出的產品是最好的,若有任何使用上的不方便,是消費者自己要去習慣與改變,因為apple早已幫你想好一切。
不過這種魔力與品牌價值畫等號。
hTC去年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自己認定最好】,所以【消費者也應該覺得最好】,太主觀站在擁護hTC的心態上去看待產品。
可是問題是hTC還沒有這樣強大的品牌價值去支撐它獨斷的決策。
缺乏彈性的變化,就注定會造成某些用戶上的不便與焦慮,而這些不便與不好的焦慮可能如滾雪球般的擴大,除非這些缺點被其他更重要的價值給覆蓋。
記得iphone大家在攻擊不可換電池時,它仍然大賣,並不能用結果來證明【不可換電池】是明智的做法。
更早前iPod shuffle推出時,大家也攻擊過它連選歌都困難,結果也大賣,死忠支持者說【能放進的歌曲一定最愛聽的,幹嘛選歌】來美化沒有螢幕的不便。
如果其他廠商跟著Apple策略走,就能複製同樣的成功嗎?
答案當然不行,唯有流行趨勢的龍頭能利用品牌的魅力去掩蓋其本身不便的瑕疵。
消費者的焦慮與疑問,要能化解甚至能讓他們妥協,這必須要品牌價值來承擔,而品牌價值要壯大,必須要有多數的消費者支持。
所以,是要【先讓產品迎合消費者,取得消費者認同之後,再去教育消費者迎合產品】比較能取得成功,還是一開始就【先教育消費者去迎合產品,因為使用過產品後,消費者一定會買帳】比較容易成功?
hTC似乎選擇的是後者,因為它向apple看齊,可是卻忽略了本身品牌的價值與對方的差距甚大。
就像是讀書時期,看班上第一名怎麼念書,跟著他方式去做穩沒錯,結果他說上課懂就好,回家不必複習。
如果只依循第一名的方式,卻沒有考慮到兩者的聰明程度,恐怕成績可能會更糟糕。
所以hTC在剛站穩一些腳步時,就亂了套,想要【教育消費者】,出的產品缺東少西,卻不斷要灌輸消費者【不要看規格,實際上使用很順暢】,從前年底到去年,都是這樣,而這也是hTC衰退很明顯的分水嶺。
hTC目前要做的,應該認清自己不斷下滑的市占率,去迎合消費者,而不是表面說謙卑,卻實際上仍然用著apple的思考方式,因為這方式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而hTC很明顯是大壞。
如果旗艦機one
要換電池?有
要插卡擴充,有
對於hTC來說很難嗎?應該不難。
滿足全部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快速扭轉hTC的頹勢,因為一旦品牌價值降低,就很難再拉回了。看看同系統中的龍頭三星,他們的產品策略很明顯與apple是不同的,三星採用的是【漂亮的帳面規格】+【充足的彈性空間】,不去教育消費者該怎樣調整心態,而是你想怎樣的使用我都有辦法滿足你。
所以三星的經營策略應該不會問
【給你64G了,我認為應該夠用了,還需要擴充?】
【到處都可以充電,也有行動電源,還需要換電池嗎?】
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上行銷,自然而然銷售數字就往上爬。
我舉個例子,可以呼應目前hTC的尷尬。
電動汽車發展至今,並不順利,根據歐美業者調查,發現消費者有【里程焦慮】。
電動汽車可以跑很遠,可是大家會擔心,萬一沒電怎辦?
可是實際上,絕對可以應付大多數消費者。
那【既然可以滿足消費者,為什麼消費者不買帳?】
因為【產品】無法消除消費者的【焦慮】,縱然擔憂可能永不可能實現。
產品背後延伸的品牌價值無法讓消費者寧可賭上自認的風險,自然無法引起消費者共鳴。
回到手機,想像一下
當消費者想買一台兩萬塊手機時,估計要用多久?
假設用一年,那買什麼手機可能都差異不大
假設用三年以上,那就差異出現了
內建式電池如果長期使用,電池可能膨脹,電池膨脹就有可能傷害到手機,因為察覺不到電池的變化,到時候,也許手機會因電池而完全毀損。
看看iphone電池毀損的照片就知道了。兩萬多塊手機可能就沒了。
更別提可換式電池可帶給某部分人便利了。
如果碰到這樣的消費者,三星旗艦機勝出得到青睞的機會就大了,至少在android這平台上,三星贏面大過hTC。
那有多少消費者手機會用個四五年以上?
也許當時購買時暗自決定【這台我一定要用五年以上才夠本】而細心篩選的消費者不到兩年就又換新手機了,可是當下購買時的擔心所衍伸的疑問與卻步,可換式電池的手機就是能優先獲得青睞。
有購買有使用,才有機會能讓消費者產生好感並建立起信心與品牌忠誠度,不是嗎?若在購買時就被預設的焦慮困擾,那還談什麼使用體驗?就算有再好的操作介面也是空談吧?三星就是抓準這一點去設計產品。
而可插卡擴充也是同樣道理。
hTC目前就是這樣。
比產品彈性,比不上三星。比品牌光環,又比不上蘋果。
那要改善hTC的劣勢,就要三星也跟apple靠攏,封閉自己,這樣才有競爭機會,否則可能有很大機會流於自爽而已,重蹈覆轍,去年one x剛推出時,也是市場首屈一指的手機,規格也是很讚不是嗎?結果,最終財報告訴hTC是失敗的一年。
hTC one sv如果把相機提高至800萬畫素,應該會是相當具有殺傷力的產品,因為輕薄可換電池也可擴充,不知道 hTC哪時才願意回頭。
我總認為hTC要擊敗三星應該是有機會,看那三星用久會烙印的螢幕就是一個很好的攻擊點,如果hTC願意回頭走前年最風光的產品路線,EPS怎可能只有賺20塊。
android平台不是象徵彈性與開放嗎?hTC卻在硬體上越走越封閉了,接連兩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