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別相信U11防水的真相

nsr150xx wrote:
鍵大專業好文不推不是...


看來這位大哥根本不知道
早在那位網友PO文沒多久,就有科技部落客直接去問了HTC官方事實發生的問題,只是官方為了後續維修及消費者權益問題,該部落客文章PO了沒多久又刪了

沒錯,就是那位消費者自己搓錯了洞

而且,明明就是部落客自己去打聽
到底跟原廠放風聲有什麼關係...

假如那位消費者真被HTC坑,早就該發揮他記者下標的精神再炮HTC一次,結果呢?該文後續沒了下文,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理虧,畢竟該文標題早就構成對商譽一定的傷害,這部分不跟HTC談和解嗎?

一堆別牌擁護者何時這麼愛屋及烏關心HTC的使用者了?

在這邊強烈呼籲HTC發個聲明稿吧!

這要上到法律層面妥妥的
我再一一的幫這棟大樓裡不三不四的留言一一備份起來當笑話看。
如果真的是插錯洞~那一開始的樓主根本就是隱匿事實 ~只挑對自己有利的講 ~其他都多講的 ! 支持提告 !

一個小路人 wrote:
這問題我完全挺消費...(恕刪)



這問題我完全挺人類

擺明就是上帝的設計差


把二個洞設計的太近了
前一陣子看那岩的科技美學講說千萬不要插錯洞
想說怎麼可能有人插錯洞 結果還真有
這事自然會有正反看法,我認為也不為過。

當然我選擇相信事主應該不是故意的,不過他的方式確實太過了,讓不少版上大大認為是HTC黑粉。

還好有版主及熱心人士主動去了解,並且把這post出來。等於還了清白。

手機這東西,本來就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自已弄錯洞也沒想到會造成漏水。

建議HTC下次最好在洞這邊,加個防插錯的防呆保險吧。不然不少人真的不是真呆,但卻做呆事。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我先自首我上週五拿到機子也是插錯洞,沒仔細看,就直接督下去,沒反應才發現旁邊還有一洞,是我自己的錯,太有自信了沒看說明然後搞笑,而且在店裡時店員有督給我看了,算我自己白痴
如果不提告,我認為其他家廠商的寫手又會繼續黑Htc,不如直接來個警惕吧,告了之後說不定會其他寫手收斂一點防止有人蓄意黑Htc


weijinsusu wrote:
我先自首我上週五拿到機子也是插錯洞,沒仔細看,就直接督下去,沒反應才發現旁邊還有一洞,是我自己的錯,太有自信了沒看說明然後搞笑,而且在店裡時店員有督給我看了,算我自己白痴...(恕刪)


千萬別再拿去測試防水呀
James

Sabrina666 wrote:
以下轉貼來自小丰子3C...(恕刪)


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
大推 3樓說法,真的兩邊都有錯。
但是事主的錯比較大,沒有說實話。
HTC那手機頂多就是以"研發"為導向的手機,不是為了消費者而設計的,光防呆都做不到,還要說其他的。
一樣米養百種人,若手機是為你而研發的,這種相似孔,不防呆的設計,會出現才有鬼。


我覺得防不防水,這是每一家製程廠的痛。

這樣說好了,現行防水規章,只有在做測試報告時,會真的用水測試(這就"品保"和"研發"的局)
這邊又有分歧,弱摔後能不能防水,這才是重點。
要設計弱衰後還能防水的材料費用較高,研發時程也會較長。

製程都是使用氣密製程,就是打某某氣壓進入手機,幾秒內不洩氣就是PASS。這是一種推導、堆論的製程。

所謂推導 就是==> 過了 IP68 防水的機子,能承受多大的氣壓不洩氣,製程就用這氣壓來驗證。
製程中絕對沒有所謂的真實地用水來噴,泡水來檢驗。

機子有泡水的,在製程階段來說就只有品保抽檢的,但實際上不會有公司會讓品保去百百抽檢,就算有也抽不多,不會是那種百分之一。

所以成品到底真的是不是防水,只能說求神拜佛了,別出事就好。但最少是有一定的防水程度,但不是絕對。
那每一台機子其實都有生產履歷,所以當時氣密的壓力是多少都是有紀錄的,所以不要在這邊大作文章,所防水怎樣。

所消費者真的要有同理心,防水製程真的就是難做,而且不是100%穩定的。

消費者要抗議的,要爭取的是售後服務,以及抵制不良設計。

像手機有入水變色的機制,如防水封條變色就對消費者OOXX,這就是一種設局壓榨消費者的行為。(因為推導的製程,氣壓並不是一切,現實還有所謂的滲透現象,尤其是組裝有瑕疵的機子)

要先約法三章,如 對消費者說有摔到的手機不接受免費維修,如外觀有刮傷就會判定是摔過....等的說明,真的要先說好,美麗的誤會就能減少。

像設計面來說,以HTC來說,只能說研發在公司中沒單位可以制衡,正常來說制衡研發的是製程,但是製程再HTC來說如牛糞一般不如,像那種 MIC 和取卡孔 設計成這樣的設計,在我的公司,研發早就被幹翻了。
光防呆就不會過,在燈光不足的地方,如高速公路上,在汽車內想換卡,視線不足下會不會插錯洞。
所謂防呆,就是不懂的人,不看手冊的人,有操作上困難的,手賤的小孩....等,怎樣都不會做錯。

所以只能說HTC這支手機只是以"研發"為觀點,不是以"使用者"當觀點來設計的,所以那種不是為你而設計的手機,幹嘛還要挺他。

蘋果的設計會犯這種錯誤嗎? 日系品牌會犯這種錯誤嗎?

這就是設計能力不足,很重要說以說三次,設計能力不足、設計能力不足、設計能力不足。

這種以人為本的防呆設計,我熊熊忘記專有名詞,這是一門學說,在公司有請外面講師有來教過,忘記了(完蛋了會被炒魷魚)
我有印象的是 歐美日都很重視這種設計,因為這已經是基本中的基本了。

研發說 板子要再多家層數所以不能改,線路繞不過去不能改,EMI不會過不能改,那就等者被淘汰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