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素競爭下的真相 ---- 1/3 吋 CCD CMOS 作成 400萬畫素 是否是正確選擇

Dear All:

小弟認為的真理是:

如果 CMOS 面對的是單一純色的光源, 則4M Sub-Pixel element sensor 所輸出「正確」色彩資訊的結果就等於 4M ;

但如果 CMOS 面對的是複雜色彩的光源, 則4M Sub-Pixel element sensor 所輸出「正確」色彩資訊的結果, 管你用什麼數學運算法, 就永遠介於1M ~ 4M ;



這樣的結論應該是對的吧....


所以如果樓主要求的是色彩資訊要「完全答對」才給1分,

4M Sub-Pixel element sensor 面對複雜色彩的光源時,

可達到的分數為1M ~ 4M分 ,

小弟門外漢, 亂比喻, 別K我...
其實樓主是以真實可能產生的畫素為定義,當然這必須先看進光量,
其他的是後端處理,也就是模擬或廠商宣稱
若以RGB而言
Bayer filter(或稱Bayer patten,放在#590)的4M Pixel
(非超採樣,超採樣雖然可以達到4M Pixel,但也是混出來合成後,用壓縮的,類似你用縮圖的效果
<808真實像素去除500萬=七點多,廠商就說是7個Pixel合併成1個Pixel像素去超採樣,
,若可用真實的像素去拍,CMOS的構造是無法變更的,所以無去用7個Pixel合成,
那500萬怎麼來的,用軟體,軟體怎麼才能讓它更細緻,用壓縮,圖像縮小自然比較看不到雜訊。)
,先天的物理限制,用模擬出來就不算真實了
,絕對不可能達到真實的4M Pixel。

SIGMA Foveon X3 cmos比較接近4M Pixel,它並非Bayer filter
,但有可能因進光量的關係,部份需要用模擬的。

PS.後端處理再怎麼強,先天限制突破不了,也會造成後端限制,其實很多廠都在研發像Foveon cmos,不過至今未有其他廠商成功。

CRT和電漿同一點上有RGB(先前Panasonic展出的大尺寸OLED TV也能做出來)
LCD用模擬RGB

bv2fb wrote:
今天來談談為何左右上...(恕刪)



唉, 怎麼會有這麼精彩的文章啦, 太感動了....
如果只看簡單的光電轉換效率, 當然是單位pixes 面積越大越好

的確這個是早期純類比式的設計理念,樓主是對的

可是近年二年感測器的發展,早就離開純類比電路的設計

走向純數位的 超高採樣 解調

畢竟整個數位製程down 的速度,遠超過想像, 而良率更高

而近年由於CMOS技術的提升
sony 提用更先進的製程, 將主動電路埋入, 早就達到 動態比更高 S/N更好的技術了


HTC 之所以使用CCD, 說穿了應該敵不過sony 在Senor 上的研究能力

所以解析度越大的CMOS,絶對不是票房毒藥而是未來的趨勢.
因為類比電路己經達到了極限了
這個關鍵點再於數位的處理的能力越來越強,不像早期的電路設計都丟給類比處理..
現在的cpu 處理這些圖像信號可能用不到1/10的資源


HTC 的這種大單元面積的CCD, 不過是走回以前的純類比的設計老路..
corch1017 wrote:
所以你認為4M也不是...(恕刪)


C兄,針對您的問題

我繼續用麵篩當例子好了,

承上,因為用原來的竹片會有之前的困境,所以廠商們試著用更細的竹片或是推出您常看到的鐵絲麵篩,

光源充足的時候,因為網目多了,所以會比較接近米篩的效果,

但是晚上的時候就糗了,米篩還是一樣強,新的麵篩反而因為網目多了,看起來暗多了,

於是廠商透過各種方式去改善(BSI, RGBW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這時候有廠商跳出來說,

我們只要用原來竹片編的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了,的確也很有道理,

可是您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個麵篩,他永遠是個麵篩,

所以這也是為啥,目前出來的測試照看起來沒有到預期很神的效果,

這個竹片做的麵篩,跟鐵絲網編的麵篩,永遠就只能來煮麵,而且麵好不好吃還要看煮的人的手藝,

出片美不美還要看工程師的程式的功力,要用的東西還是等實際出了再說吧,現在看規格根本就不準。



bv2fb wrote:


可以不要在畫這種不符合 sampling theory 基本限制的錯誤圖片了嗎??

codebook wrote:
如果只看簡單的光電轉換效率, 當然是單位pixes 面積越大越好

可是近年感測器的發展,早就離開純類比電路的設計

走向純數位的 高採樣 解調

而近年由於CMOS技術的提升
sony 提用更先進的製程, 將主動電路埋入, 早就達到 動態比高 S/N 比CCD 更好的技術

HTC 之所以使用CCD, 說穿了應該敵不過sony 在CMOS上的研究能力

所以解析度越大的CMOS,不是票房毒藥
這個關鍵再於數位的處理的能力越來越強, 不像早期的電路設計都丟給類比處理..




Dear Sir

如果同畫素, Sony 手機用的1/3" CMOS 的輸出結果可取代 Sony 早期 DSLR 用的全幅3/2" CMOS?

如果可以, Sony 真是太棒了...



nokia 808 就是超採樣,不過它確用東芝的cmos
BSI CMOS非SONY發明,它不過是最早量產的公司,專利在OMNIVISION。

dvc8888 wrote:
Dear Sir如果...(恕刪)


D800 目前畫素最多, 畫質最好的 135 DSLR
dvc8888 wrote:
如果同畫素, Sony 手機用的1/3" CMOS 的輸出結果可取代 Sony 早期 DSLR 用的全幅3/2" CMOS?


老實說我不知

但是我只是說明像素為什麼要上升, CMOS的畫素無止盡的上升絶對不是票房毒藥..

我也沒有說樓主是錯的

近二年的設計理念己經別於以前, 找最好的光電轉換材料, 用最大的pixes 面積

現在比較走向超採樣理論

連OLPF 都可以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