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2fb wrote:為了不讓忙碌的小蜜蜂...(恕刪) 悲劇......搬到第一片.........那怎麼辦...再送上外太空嗎??如果版主是真的是有這種實務經驗的人,之前的高手們也要闡述 一下自己的自身經驗了
bv2fb wrote:CCD CMOS 畫素越來越高後,每個畫元已經小到微米級,跟光波波長已經差不多, 你有想過,如果畫素再小下去不就可以利用數位來處理了嗎? 來分判高頻信號..所以畫素高不見得是票房毒藥..但我也沒有說HTC這種策略是錯的
codebook wrote:我想..樓主想說像素太高超過鏡頭的解析能力.. 所以像素一直上升也沒有用.. 可是像素本來就應該超過鏡頭的解析能力.......他花了一大半時間連 sampling theory 都搞不清楚再扯的那幾各方塊圖...就是再講像素遠低於鏡頭解析力的情況.
大口徑鏡片拋光誤差應該是用CGH量測吧哈伯是因為CGH的CONIC constant 有誤差現在的拋光技術已經沒有在用人工修整量出來的WFE直接用CNC拋光機 或是ION BEAM拋光未來鏡片的趨勢已經不是用單片大口徑鏡片來組成而是用多片鏡片拼接的系統http://www.aao.gov.au/instrum/ELT/Workshop/http://www.jwst.nasa.gov/
corch1017 wrote:如果版主是真的是有這種實務經驗的人,之前的高手們也要闡述 一下自己的自身經驗了...(恕刪) 我倒覺得,可以參考理查.費曼的「別鬧了,費曼先生」這本書裡提到的故事,費曼自己還是個年輕物理學者時,之所以被當時的諾貝爾物理大師們賞識,就是因為他不會因為你已經是權威、已經得過諾貝爾物理獎,就因此畏縮不大聲指出你邏輯上的謬誤、或想法上的盲點。這些大師,也不曾因為「我已經是諾貝爾物理大師,你敢頂嘴?」而為此修理費曼。並非有參與過曼哈頓計畫的,就全部都是費曼等級的人物.....費曼沒有一直自我滿足於曾參與曼哈頓計畫的那一段,後來因為自己的學術成就,也成為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雖然曼哈頓計畫是開發核分裂的原子彈,可費曼也不會排斥去了解後來發展、基於核融合的氫彈的實務設計方式吧....有些基本物理原理是千萬年不變的,但是應用領域,可能過十年就翻兩番到十年前無法想像能夠作出產品的地步了.....
bv2fb wrote:糟糕竟然被 co...(恕刪) 因為我本身不像你們一樣是從事相關行業的菁英,所以我最多只能算是一個鄉民,我只能從整篇文章去尋找我認為的真理(當然不一定是真的),我看到版主試試這去架構一個完整的系統,而且是從最基礎的原理去分析給我們這些不懂的人聽,簡單來說就是深入簡出,但是其他對版主立論又反駁的樓主們,但是試著用一根針來戳破版主的氣球,結果感覺像是戳到一個水泥地板,感覺上版主是用基礎科學來架構他想論述的事情,但是其他人卻都是用應用科學端來反駁,我不是說誰對或誰錯,而是基礎的東西比較不容易被打倒,而上述那些艱深應用端的東西,看起來都不已經應用在現有的手機上了,因為我看到的是(未來應該是)等等的形容詞,今天這一棟樓明明是ONE 用400M是正確的,卻演變成未來應該是.....,整棟樓根本已經歪掉了,只有版主一直在這棟樓裡面來說明他覺得為什麼ONE要用400M。 (還有一些看起來不像假的小故事,)這是在下淺淺的意見
現再來聊為什麼現代手機中已經不必裝 4片水晶片水平、垂直,45度、135度 來防止假色。為什麼 D-800E 號稱等於沒裝 OLPF 四片水晶,其實卻裝8片,但是D800 沒有 E 卻是是市場主流。(本文已併到第一頁3樓)
jeffe wrote: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誠如樓主所說..到T大演講..眾多公司經驗..的大教授這麼強的人..手中握有的資訊會這麼少??為何文章漏洞百出..東修西改..看到網友好的發言就拿來補在自己的文章說坦白..沒爬完整棟樓只看第一篇的人..會以為這是樓主獨立玩成之大業其實也不用啥攻守易位...拋出怪論??讓人更正??再把自己的發言修正..讓眾多人以為你是真理???...(恕刪) 樓上另一位B網友被樓主質疑是象牙塔裡來的,但我也不解為何樓主一開始會連1/3"元件的尺寸基本定義都搞錯(雖然1樓已經被大幅改寫,船過水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