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一號 wrote:
樓主一開始不就說了,...(恕刪)


大大的認同,本人正因為螢幕規格問題,暫停購入Desire HD的計畫,今天聽聞境外竟有提供S-LCD規格的產品,更是覺得HTC腦筋壞掉了,也會有許多人不認同這樣的操作。

HTC現在越來越自我感覺良好,離消費者越來越遠,令人惋惜。

產品的價格差異不會是HD消費者的第一考量,規格是否符合期待才是。
一堆人為了沒有特別的便宜,就說HTC不愛台灣
原來愛台灣就這麼便宜啊

愛?不愛?不愛又如何
很多喊著愛台灣的人,也只是愛對他有利的那部分
很多逃漏稅的小商人,不也是愛整天掛嘴上

Haiyang wrote:
大大的認同,本人正因...(恕刪)


除非:
1. 官方書面承認國外版螢幕使用S-LCD螢幕而台灣版使用普通LCD螢幕
2. 國外產品外盒規格明確寫出螢幕使用S-LCD

不然光憑一堆開箱文,試問怎麼判斷適用哪種技術的螢幕?AMOLED就算了,Super LCD、S-LCD跟一般TFT-LCD...老實說差異性沒那麼大吧。

我個人是認為這個謠言的可能性低啦...
一方面 Q310 HTC台灣銷售量只占全球總量不到2.3%,小小地方的少少銷量(一個月DHD進貨應該不到1萬支)並不會影響到面板的缺貨可能性。

另一方面,一間單季要衝1千萬手機出貨量的手機廠,有可能為了"節省成本"或"不愛台灣"而特別幫單季總銷量不到15萬支的地區"特製"非主力出口國以外的普通版螢幕規格嗎?別傻了,這 樣 一 點 都 不 節 省 成 本 吧

再者台灣DHD單機售價真的已經比國外便宜了,不知道這些人義憤填膺的用意是甚麼,無止盡的佔國貨便宜嗎?

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囉... HTC快搬到國外吧,以台灣人的民族性絕對不可能挺國貨的,醒醒吧。

bestalfred wrote:
所以....一隻手機的價值就是在於它的螢幕囉!?(恕刪)


不然沒螢幕的手機..............還有價值嗎.........
流行是盲目的.知識才是永恆的......YA!!
樓主要表達的很清楚,就是不要有差別待遇,至於差多少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只要拿到較差的一方一定不爽!
再來如果面板真的有差,那台灣的所謂缺貨就很可疑了!


hayitoldyou wrote:
PS 我是台中新光預購 禮券花掉沒法退訂 所以不用建議我退掉了= =..(恕刪)


用禮券買是可以退貨的喔!
去年還是前年政府舊有規定了,用禮券買和用現金買幾乎是相同意思的唷

psychol wrote:


除非:
...(恕刪)


嗯嗯...認同...

151515151515151515
jay1943 wrote:
你在舉什麼例子液晶螢...(恕刪)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TN
TN+film(Twisted Nematic + film)是最常見的類型,主因於產品低價及多樣性。
在現代的TN型面板上,畫素的反應時間已快到足以大幅減少殘影問題,甚至在規格上反應時間已經很快,
但這個傳統反應時間是由ISO制定的標準,只定義了由全黑至全白的轉換時間,但並不表示是灰階間的轉換時間。
在灰階之間的轉換時間(這是平常液晶實際上較頻繁的轉換)比由ISO所定義的要來得久。現在使用的RTC-OD
(Response Time Compensation-Overdrive)技術,讓製造商得以有效的降低不同灰階間(G2G)的轉換時間,
然而,ISO所定義的反應時間實際上並未改變。反應時間現在被用G2G的數字來表示,例如4ms及2ms,
在TN+Film的產品上已司空見慣。這個市場策略,擁有相對於VA型較低成本的TN型面板,
已在主導TN於消費性市場的走向。
TN型顯示器苦於視角上的限制,特別是在垂直方向上,而且大部份無法顯示由現行繪圖卡輸出的16.7百萬色
(24位元的真實色彩)。
經由特殊的方式,RGB三色使用6 bits來當作8 bits用,它使用結合鄰近畫素的降階法去趨近24-bits色彩,
以此來模擬出所需的灰階。也有人使用FRC(Frame Rate Control)
對液晶顯示器來說,畫素實際的穿透率一般不會與施予的電壓成線性變化。
B-TN(Best TN)由三星發展。改善TN色彩與反應時間。


VA
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由夏普開發 。色彩再現高,產量少價格貴。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由富士通於1998年開發,目的是作為TN與IPS的折衷方案。
在當時,它擁有快速的畫素反應、廣視角及高對比,但相對的犠牲了亮度與色彩再現性。
分析家預測MVA技術將主導整個主流市場,但TN卻擁有此優勢。主因為MVA的成本較高,及較慢的畫素反應
(它會在小變化亮度時戲劇性的增加)。
P-MVA(Premium MVA)改善MVA可視角度與反應時間。
A-MVA(Advanced MVA)由友達發展。
S-MVA(Super MVA)由奇美發展。
VAextreme由奇美發展。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由三星發展,雖然三星稱其為目前具有最好對比的技術,
不過卻也存在著與MVA相同的問題。
S-PVA(Super PVA)由三星發展,改善PVA可視角度與反應時間。
C-PVA由三星發展。


IPS
IPS(In-Plane Switching)由日立在1996為改TN型面板的不良視角及色再現性而發展出來的。
這種改善卻增加了反應時間,它的初始就是50ms的等級,IPS型的面板成本也是極昂貴的。
S-IPS(Super IPS)擁有IPS技術的優點之外,又改善了畫素的更新時間。色再現性更接近CRTs,
價格也降低,然而對比仍然十分不佳。目前S-IPS僅應用於專業目的的較大型顯示器上。




普通的爛螢幕就是TN面板

我桌前的電腦螢幕是VA旁邊的是TN

iPhone用的是IPS

至於這篇討論的SLCD跟LCD其實差的還蠻多的

聽說拔下獅子的鬃毛可以讓頭髮長出來


名嘴治國 網路絕對

bestalfred wrote:
所以....一隻手機...(恕刪)


樓主的問題又不是於有沒有用到好螢幕
他的問題是同一隻型號手機
為什麼國外用高級的螢幕
國內用稍微低等的螢幕?
然後售價比起來臺灣賣的也沒比較便宜
愛用國貨 卻還是在坑自己人的錢
這才是樓主想問的吧
重點不在他有沒有用到好的螢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