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en2 wrote:若是考量它的適用度 ...(恕刪) 對VR沒有研究與常常使用,才會有這種好笑的酸言( ̄∇ ̄)……若真的有考量,你才會理解它連結電腦是正確的選擇。像我自己戴著gear vr,我並不覺得有多方便。雖然它可以戴出門,【但沒有WIFI根本無法使用!】所以在沒有WIFI的戶外,要帶兩隻手機才能使用,那如果戶外是沒訊號,根本不能用了……戴著手機會方便嗎?根本不會~因為會過熱!而且手機無法支援到電腦的掃描頻率,所以只要過熱或同步功能開啟,畫面就會頓的很嚴重!這只要常常玩gear vr就知道這些缺點了( ̄∇ ̄)當然,可能大部分只用google或大陸牌的眼鏡,當然不會有過熱或需要WIFI的問題。那種眼鏡我買來戴一次就沒用了~根本比不上gear vr
我想Vive今年推出來只是先卡個位等明年電腦硬體價格down下去,(例如GTX970顯卡明年可能只要3500元就買的到)再加上Vive量產cost down,2萬元就能買到GTX970+Vive同捆包,且有更多支援的遊戲屆時才是Vive發光發熱的一年。今年只是試水溫而已。
alrexy wrote:今年只是試水溫而已。(恕刪) 售價比當初傳聞的低沒錯(放風聲或許是種策略),但仍然超過一般市場想負擔、能負擔的吸引力無聊可以看看這段,不管規格多好,NEC主機全是敗在售價、無一倖免http://v.huya.com/play/445252-319742255319.html
HTC要走的遠 就要搞軟體和應用(如3D 相機)我有GEAR VR,最近看了一個NEXT VR軟體裡面 NBA 勇士隊的highlight我就覺得很棒,他是在勇士隊主場看勇士隊打球,位置在籃架旁和中線地板上(就是很多攝影師被球員撞的地方啦)當然GEAR VR非常初階,但可以試想高階品VIVE如果跑出來高清的畫質只要分期付款綁個3年配合北美4大職業運動,網球大滿貫,奧運等等,一定很多人心動(VR廣告會多熱門呢?)你去LAKERS主場看球第一排多少錢? 以後不用熬夜看法網,甚至以後NBA/MLB破紀錄的時刻你就在現場.真的很令人期待.(好吧!如果APPLE TV搭VR,我認為會賣翻...)
leedashone wrote:VIVE 價格OK,不過不太想買桌機,不知道有沒有那一台筆電可以撐的起來?...(恕刪) AORUS X3 Plus v5吧 當然,預算足夠 x5 x7 SLI架構更好
先回樓主主題,價格比預期的低,又是目前可選擇的VR理體驗最好的,應該還可以買一套來當近期的玩具很多網友說的有理,除了硬體到位,軟體的應用和後續支援才是重點如果HTC能在銷售的同時給消費者看到將來的規劃或是得到知名軟體商的合作計畫,應該會讓人更有信心除卻遊戲軟體這樣的主打功能,我認為更大的爆發點應該是在更多"臨場感"的應用,比如樓上網友提到的參與各種職業賽事,操作各種平常碰不到的交通工具或器具,身體健康檢視,立體視訊,天馬行空的夢境,甚至帶點成人向的互動在硬體能有機會支援高畫質與順暢性的情況下,想像一下這些應用就,.
bjackhsu wrote:像我3D也只看過阿凡達...(恕刪) 阿凡達看過IMAX真的很驚豔, 之前也看過一些3D電影(那時都還是特規,沒啥劇情可言, 純看特效)結果到現在, 2D仍是主流我的重點只是在於這東西要上MainStream還要不少的時間不負責任的猜測, 要成為主流:1. 基本上靠一隻手機運算即可, 或其他終端裝置, Apple TV, SmartTV等2. 頭顯要輕巧到像戴眼鏡3. 不需要其他感應器, 光靠頭顯 或/和 負責運算的單一終端, 就能做到全體感
其實VR裝置最簡單(可能也是最主要的用途之一)的運用方式就是拿來看電影,事實上SONY的MHZ就是這用途,但是為何賣不好呢?太貴(MHZ-T3W NT$34,900),解析度偏低(1280x720@單眼?),畫面感覺沒有號稱750吋那麼大,更沒有VR的功能,就是純粹的3D電影眼鏡(螢幕跟著頭...)結果現在功能強上好幾倍的VR裝置價格卻便宜的多不僅可以拿來看前述固定式的3D電影,更可以讓你置身電影院般(看你是要到IMAX還是蚊子公園還是... 旁邊可以有"朋友"陪你一起看...)甚至以後還會有第一人稱的VR電影這些運用應該不會太依賴CPU/GPU運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