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預算會影響的是之後的淨利,而不是提前就放在產品成本預算中也就是HTC砸大錢做行銷,之後就會看到新聞說HTC前三季淨利下滑之類的balabala...但如果行銷成功,有可能銷售量增加而之後的營收會跟著增加不過最近蝴蝶機跟新ONE都缺料我看很難...
這樣類比不知道是不是比較容易懂?我在學校工作學校還算不錯每年新生報到率都超過95%但學校仍然盡力作招生宣傳因為學校基本預算是以95%的學生學費作穩定收入來估算但達到95%以後招收來的學生每一位的學費基本上就是淨賺可以用來做為額外的採購或計劃預算今天應該說手機廠有預估賣出的基本量才估算出訂價如果賣不到基本量就是賠本,獲利降低就股價下滑但是如果多賣就是淨賺,獲利提升股價也上揚找名牌代言人也是為了可以多賣...應該跟定價降不降沒有甚麼多大關係倒是我比較想知道為何某牌手機每支銷售員可以賺到2500原來最大的宣傳費用是花在銷售員身上啊!!!
棒哥的Mondeo wrote:今早在看報紙時, 看...(恕刪) 麻煩請先去把「成本與管理會計」唸好再來問這個問題ok?如果cost down 就是一切那htc 就去買大陸白牌手機來貼牌就好了 一支賣個2萬 ,成本不到5000賺 翻了另外,就算 成本有省下來是會 作為 售價的減項 回饋給消費者還是成為 淨利 加項 ???基本上 你問這個問題就有 「不客觀」的立場了國內最賺錢的 和秦汽車你有聽過 和秦汽車 因為賺太多?eps太高?降價 回饋給消費者 ???統一 、 台積電 等等 也是如此……當你是消費者 你會希望 減少的 成本 反映在 售價上當你是HTC的股東 持有的股數又很多很多時, 你會肴望 減少的成本 反映在 盈餘 上如果你這個想法可以通那不止 廣告可以砍 行銷可以砍 RD也可以砍不是嗎???
很多人的觀念都不太對,其實影響商品定價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場,反而不是成本。成本影響的是企業獲利,跟消費者沒有很直接的關係。看看蘋果的商品,定價可以訂那麼高就知道了,代表他在市場上有那麼高的價值。而不是代表他成本很高。一般來說,售價一定要高於生產成本(這裡面不包含行銷費用),至於要高多少的就要看市場評估了,如果最後的結論是無法獲利,那就乾脆不要做了。所以才會說行銷費用並不會提高商品售價,甚至可能使商品售價下降(銷售量衝很高)。
bian0728 wrote:很多人的觀念都不太對...(恕刪) +1 沒錯企業存在 就是要賺錢要賺錢 從2個地方下手一個是提高售價一個是降低成本這樣才能賺最多的錢但 售價能提到多高 就要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了如果那天 HTC 一支 訂 5萬台幣還是賣的嚇嚇叫 那 訂價就可以在5萬了至於成本 就要看 老闆的功力了售價-成本=利潤 <---------企業就是追求這一塊最大化如果有一天 HTC 成本可以不斷的控制 下降不用花錢請人 代言 不用打廣告 連 080 ,實體店面都可以省下來手機還是賣的 嚇嚇叫時,放心, 售價 一定不會因為 成本降低而跟者 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