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你排斥他,覺得貴的話,怎麼都是有話說的。

別忘了,充電盤只買一次,下次只要有內建的統統能丟上去充。

買了一個又一個充電盤,對於我來說,有時候產品的演進,就是強迫人去習慣,習慣了你自然會接受。

接線充電認為能跑到1000mA的想法,真的沒有幾支手機能有這水準。

0~100%的充電速率是有起伏的。

MicroUSB越做越奇怪,有的接頭脆弱到每插一次,心都會抖一下!深怕不小心,它給我斷了!

下支手機內建無線充電,絕對是主要的考量。

這東西想像一下,整合到筆電內,一張大桌子搞定,都能充電,也不用露出醜醜的頭,跟一群人搶延長線了!商品化的速度,絕對比遙不可及的燃料電池來的快。




Docomo 的無線充電盤,Sanyo代工,可以說是小型化的Panasonic TM101,右邊那顆也是Snayo代工的Qi無線充電行動電源,根本就不用在管頭跟線在哪裡,公司跟家裡都各丟一個,符合Qi的統統丟上去都能充電了。











這長的超像PSP的,也是無線充電盤,因為有一圈藍光很炫,也算是少數Made in Japan的產品,也是使用德儀解決方案的產品。



行動電源就這樣丟上去充囉


手機也可以丟上去



這產品,算是意外.....Duracell Powermat 無線充電的先驅者,沒想到Nexus4是符合Qi聯盟的,這傢伙質感最好!但是完全不能用.....

pedem wrote:
無線充電,你排斥他,覺得貴的話,怎麼都是有話說的。

別忘了,充電盤只買一次,下次只要有內建的統統能丟上去充。

買了一個又一個充電盤,對於我來說,有時候產品的演進,就是強迫人去習慣,習慣了你自然會接受。

接線充電認為能跑到1000mA的想法,真的沒有幾支手機能有這水準。

0~100%的充電速率是有起伏的。

MicroUSB越做越奇怪,有的接頭脆弱到每插一次,心都會抖一下!深怕不小心,它給我斷了!

下支手機內建無線充電,絕對是主要的考量。

這東西想像一下,整合到筆電內,一張大桌子搞定,都能充電,也不用露出醜醜的頭,跟一群人搶延長線了!商品化的速度,絕對比遙不可及的燃料電池來的快。

,...(恕刪)

請問大大您無線充電時手機的溫度大約幾度哩?
因為個人使用無線充電時都差不多33度左右,
用USB充的話約23度!
弄到現在我都不敢再用無線充電板充!
不知是自己手機的問題還是其他的人也都是這個溫度?
另一個原因是我家正好處在收訊死角,
平常都只有一格收訊,
用USB充仍收的到一格,
放在無線充電板上後有時連收訊都沒了....
謝謝回答!!
tamkang6 wrote:不好意思
試問一下
難道無線充電沒有比較

無線充電的手機也可以插線充啊!
只是多個選擇而已!
fsfnfz wrote:
無線充電的手機也可以插線充啊!
只是多


又來這招了…

不只是多選擇好嗎?

前面討論這麼多…

無線充電會變厚…
無線充電不適用金屬材質…
不單單只是多一個選擇…
很多東西要考量…
如果無線充電真的方便
我又怎麼會排斥它?
但說真的
這就只是一個新奇的噱頭
但就以實用性和功能性都是不足的
1、充電板體積大不方便攜帶,不要說帶出家門,連在家裡移動使用,還要拿著充電板和長長的電線跟著跑。
2、充電板價錢動輒上千元,不如買顆既輕薄又有質感的行動電源,現在的行動電源越做越小,如果轉換效能可以提昇,反而比無線充電技術更方便,出門在外可以隨時使用,10000mAh的容量相當於四顆以上的電池,又可以分享借朋友使用。
3、手機上了充電板就只能待機充電,要撥接電話、要使用網路、要玩遊戲,都必須離開充電板停止充電動作。
4、充電效率較差,您的Docomo充電板,我在網路圖片上看到是600mAh的,意謂充滿一顆2000mAh的電池需要3小時20分,而如果是1Ah的一般充電器僅2小時,一天差1小時20分,一年下來浪費了將近500小時在充電這件事上。
5、無線充電板即便將來逐漸普及,但畢竟不可能像一般幾十元到幾百元的充電器方便購得,micro USB 便宜,我可以在各生活工作空間中隨意置放,丟了也不可惜,但無線充電板絕不可能便宜到你可以這裡那裡都隨意放一個,如果在保固期過後故障,您又得花個千元以上再買一個。
6、假設您的確很熱衷無線充電,在手機使用的期間花了數千元買了幾組無線充電板,在下次換機時就被侷限在具該功能的手機,選擇性大幅大幅降低。

pedem wrote:
無線充電,你排斥他,覺得貴的話,怎麼都是有話說的。

別忘了,充電盤只買一次,下次只要有內建的統統能丟上去充。

買了一個又一個充電盤,對於我來說,有時候產品的演進,就是強迫人去習慣,習慣了你自然會接受。

接線充電認為能跑到1000mA的想法,真的沒有幾支手機能有這水準。

0~100%的充電速率是有起伏的。

MicroUSB越做越奇怪,有的接頭脆弱到每插一次,心都會抖一下!深怕不小心,它給我斷了!

下支手機內建無線充電,絕對是主要的考量。

這東西想像一下,整合到筆電內,一張大桌子搞定,都能充電,也不用露出醜醜的頭,跟一群人搶延長線了!商品化的速度,絕對比遙不可及的燃料電池來的快。

this7777 wrote:
又來這招了…

不只是多選擇好嗎?

前面討論這麼多…

無線充電會變厚…
無線充電不適用金屬材質…
不單單只是多一個選擇…
很多東西要考量…

多選擇只是回應前面有人提到手機還是有些時候必須使用到USB線充,
USB線充還是很難被完全取代。

用無線充電會變厚,
但是不見得會厚多少喔!!

如果只多個0.2mm,
那何樂而不為?

至於不適用金屬材料,
手機也不只金屬材料可以選吧,
塑料的手機也很多,
還有碳纖維、玻璃等材質的也都有人做!!
tamkang6 wrote:
如果無線充電真的方便...(恕刪)


這問題很好解決阿

有預算就買
沒預算就乖乖插usb線

不過也就1000多元

01這邊幾千元的手機殼貌似也一天到晚都有人在分享吧

只要好用
錢絕對不是問題
哈哈...真的很多都是沒用過的人在酸的

沒用過的人還是去看看資料充實一下自己的知識吧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特斯拉線圈

耶魯熊大說的也沒錯 沒有無線充電會扣分嗎?

其實並不會

但是有無線充電會加分是無庸置疑的

有人說外出不就要帶著充電版?

只能說腦袋轉不過來啊...

誰說買了充電板就不能用旅充??

讓你多一種充電的選擇不好??


另外優勢的部分:

隨放即充更便利

無線充電器通常是以盤狀、碟狀的方式設計,或以磁力吸附做為固定方式,和一般 USB 等有線充電纜線不同,並沒有方向性限制。回家後只要將手機放在充電器,就能夠自動充電,操作起來更加方便與直覺。智慧型手機若搭配無線充電,舊沒有一條尾巴的限制,要接聽手機或使用直接拿起來即可,沒有了線的束縛更加自由、更加人性,正是所謂的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安全、耐用還強化結構

由於無線充電沒有傳統纜線方向性的限制,同時也少了插入這個動作,自然也就沒有介面故障損壞的問題,可降低設備故障與出錯的可能性。同時若無線充電應用於防水手機上,由於手機可減少使用的傳輸介面,間接強化手機的結構性,防水效果與設計可以做更好,提供更出色的防水、防塵或防潮效果。

轉載自T客邦,作者tandee

用過就回不去的人 +1

-------------------------------

嗯? 我有扯嗎?

我只是說說無線充電的原理跟運用的技術而已...
你扯法拉弟定律幹嘛?
這個我十幾年前在高中就讀過了
物理的電學當時也算是我的拿手範圍
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當前的無線充電
(未來會如何發展尚不得知)
你會覺得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充電技術很迷人
就只有一個原因
就是你覺得這個技術很吸引你
吸引的原因可能是你覺得很酷很高科技很與眾不同...
但你卻沒有解釋
無線充電板如何做到邊使用手機邊充電
除非你捧著充電板使用手機
不然要使用手機
唯一的方式就是要離開充電板
請問方便性何在?
還有如何改善無線充電效率較低的問題
我同意
日後無線充電效率必然會提昇
但傳統充電方式要提昇充電效率更簡單方便
(甚至在不考慮手機壽命下,個人用土砲方式即可做到。)
無線充電效率是永遠比不上金屬電線充電方式的

你所引用的文章提到的優勢
1.雖然現有充電方式要接線,的確有固定的方向性,但插槽在手機下方,使用並無妨礙,線有多長,活動半徑就有多大,反倒是無線充電方式,手機必須至放在無線充電板上,而充電板仍然有一條電源線連接電源,增加更多不便。
2.智慧型手機若搭配無線充電,舊(錯字)沒有一條尾巴的限制,要接聽手機或使用直接拿起來即可,卻也會因此停止充電的動作,如果長時間通話會逐漸耗損電力存量,而掛上電話後賡續充電直至完成的時間更加拖長,而且充電效率只有傳統充電方式的6成,我們都嫌現有充電方式不夠快速了,甚至希望廠商能提供2Ah的速度充電,用充平板電腦的速度去充手機以減少充電時間,還要拿石頭砸自己腳,拖緩充電速度。
3.文中提及:「由於無線充電沒有傳統纜線方向性的限制,同時也少了插入這個動作,自然也就沒有介面故障損壞的問題,可降低設備故障與出錯的可能性。」這是意謂著手機一旦加入無線充電功能,就會除去傳統充電插槽嗎?不是吧?這就不只是拿石頭砸自己腳了,而是砸自己頭,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便具有無線充電技術,傳統插槽仍舊存在,而防滴(甚至防水)防塵的效果,並不一定得用無線充電才能達到,簡單說,LUMIA 920可以無線充電但並不標榜防水,而SONY部份機種和hTC蝴蝶機可以防水,但並沒有支援無線充電技術(美國版蝴蝶機DROID DNA可以)。
4.不管是何種無線充電的標準包含Qi在內,都必須在線圈對準的情況下,電池才能獲得最佳的充電效果。意謂著並不是你隨意將手機丟在無線充電板上,它都能毫無限制的用其最大效率進行充電,而是必須對應吻合手機與充電板的線圈。

o955876892 wrote:
哈哈...真的很多都...(恕刪)

tamkang6 wrote:
4.不管是何種無線充電的標準包含Qi在內,都必須在線圈對準的情況下,電池才能獲得最佳的充電效果。意謂著並不是你隨意將手機丟在無線充電板上,它都能毫無限制的用其最大效率進行充電,而是必須對應吻合手機與充電板的線圈。

所以Panasonic已經出了會自動去追蹤充電裝置的充電板,會自動將線圈移動到裝置下方,所以在某些充電板的確是可以任意放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