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rkelling up wrote:三星什麼時候靠廣告起家啦?不是 靠錢錢錢?假分享 假盲測 本尊分身集團式圍攻良心廠商?三星唯一最成功的廣告… 全球禁用在飛機上。 我倒覺得三星的高銷量主要是靠通訊行分紅來的,就算手機做的普普通通,只要塞錢給通訊行讓他們瘋狂推銷就能有不錯的銷量。
看到之前一篇評論,看起來HTC這次推出了有別評論批評的形象廣告,結果還是被酸,果然是怎樣都有人嫌...http://www.motive.com.tw/?p=9742部分內容如下...一直以來hTC的產品思維,讓他們在行銷時永遠無法捨棄那些「消費者早就無感」的產品特色(這是筆者自己跟hTC某一朝代台灣地區行銷團隊合作n年的經驗),如果品牌發現產品本身的誘因優勢不夠,就理所當然地創造其他誘因,利如搭贈品、搭週邊,用價格策略或是抽獎活動來吸引消費者。以往幾乎所有的3C廠商,都會把消費者最不在意的產品規格,例如有幾G、有幾個USB插槽,放在最貴的電視廣告上面講。直到Apple那些沒有對白,沒有敘述產品spec的廣告出現,才顛覆了大家的視野。其實,hTC 在國外也有一些質感極佳的廣告,但依舊影點捨不得那些「不痛不癢的產品特色」,給消費者的「品牌印象」幾乎是空白的...
Beron wrote:看到之前一篇評論,...(恕刪) 後面那段就很明瞭了,hTC 在國外也有一些質感極佳的廣告,但依舊影點捨不得那些「不痛不癢的產品特色」,給消費者的「品牌印象」幾乎是空白的...說實話如果官網沒有標註是HTC U的廣告,一般人真的看不出是要介紹哪款手機,雖然拍的滿有質感。
每個人感受不同吧!我的感覺是在傳達HTC這個品牌的意像,又或者是在與消費者對話,坦白說我是可以感受到HTC想傳達一些誠意,我感受到那個U不只是推廣UU,更強調的是U是You (消費者),某方面來說,推出久違的大尺寸旗艦,UU算是一個近期比較回應HTC 粉絲需求的手機,這個廣告就剛好藉由U這個名詞來衍生產品與理念,但現實是,現在各品牌都陷入規格戰中,消費者認為價格、規格不到位,就是沒有誠意、不注重消費者需求,除了Apple ,沒有其他廠商能讓消費者改變使用需求與習慣,讓消費者願意捨棄一些功能、介面,接受新的東西或觀念,甚至後來也對市場妥協,推出大尺寸手機。我覺得傳遞品牌理念不能只是一個行銷活動,還是要有實際動作證明理念,大尺寸、去掉三下巴、實體按鍵的需求做到了,但顯著的還是有許多可以再加強與回應的東西,其他許多常討論的不說,到現在我還是很不爽BlinkFeed的調整,現在使用體驗真的比HTC 自己搞的時侯差,光這一點,我就無法認同HTC是消費者導向的品牌,就只是一個穩定、中規中矩讓人安心的品牌,HTC 一再捨去自己的軟體與特別功能,其實也在捨去產品的靈魂,沒有靈魂的品牌自然只能跟其他品牌比硬體規格,也很難在精神層面引起共鳴,改變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