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燒肉丸子 wrote:
畫素與畫質基本上本來就相關...
單眼機皇只有2千萬是為求平衡...
因為單眼的鏡頭就蓋過一切了...
不需要去拚3千或4千或5千萬...
但是小手機就非常需要了....
自己去UTO看...
有一些1980年代的影片經由官方後製以後還可以變成HD...
為什麼???而且畫質看起來還真的不差???
幕後功臣就是當時攝影的那顆"鏡頭"
不然當時哪來的數位高畫質...
鏡頭當然影像畫面但是其實那些老電影能重制主要因素還是在底片上
底片本身雖然不具備像素
但是假如用向素概念來看他可以當成像素很高的紀錄方式
所以可以復原成720P甚至高更多也行,但是老底片需要修補跟後置
至於CCD/CMOS塞像素要塞多少也是很多考量去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例如同樣大小的CCD/CMOS,該塞多少像素能有還可以接受的iso雜訊
拼命塞就是雜訊極大,而消費級的相機在幾年前陷入像素爭霸戰時
這個狀況屢見不鮮,比較高的像素機種帶著極大雜訊
即使說他在某些細節上仍然有一點優勢,反而整體成像更糟
所以事實上以手機相機相片不是以輸出為目的,多半是在螢幕瀏覽為主
去追求更高的像素到底有沒有必要呢,其實也沒標準答案
反而比較大尺寸的CCD/CMOS跟畫質表現的正相關還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