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箱與外型
外盒正面是以簡單的 Logo 搭配產品型號,上下方也置入了類似指紋的設計。盒底則是以機身正反面的渲染圖,並搭配主要特色如 5G、相機與電量等特色。
- 外盒
- 外盒
- 外盒

隔開手機的收納層板內部則是安放資訊文件與退卡針的區域,底層則是常見的充電器與連接線組合;另外,由於小編拿到的不是未拆封,保護殼已經與手機安裝;但拆掉的話盒裝內沒有多餘的容納空間;猜想應該是原本就跟手機結合的吧.....

底層則有充電器、電源線與 3.5mm 耳機。

螢幕部分配置的是 6.7 吋 FHD+ 409ppi 解析度 21:9 LTPS 面板,亮點規格在於 90Hz 的更新率,左上則是雙開孔前鏡頭的設計。

Moto 近年的機器作業系統幾乎都是採原生為主,配上些許客製為輔的方式,螢幕設定也是以原生的樣貌呈現,下方也能看到不少客製化的專屬功能。

DarkMode 目前應該是機機有的狀態了.....

g 5G PLUS 螢幕也有著基本的三款色調調整,開啟自然模式時螢幕會最暖。
- 螢幕色調
- 更新率
- HDR範例
- HDR範例
- 背蓋
- 保護套
- 機頂
- 機底
- 左側
- 右側

▌相機
重點的相機部分,主鏡頭採 48MP f/1.7 1.6um 4in1 技術標準 + 8MP 118 度 f/2.2 廣角 + 5MP f/2.2 2cm 微距 + 2MP 景深鏡頭;但這次測試時看 exif 資訊,廣角反而也是 12MP???,從光圈可以看出差別,這點就感覺怪怪的....有機會再問一下官方。雙前相機配置 16MP f/2.0 4in1 標準(一般輸出為 4MP) + 8MP f/2.2 廣角。
- 主鏡頭
- 前鏡頭
- 亮燈
- 亮燈
- 主鏡頭介面
- 主鏡頭介面

拍攝模式比較常見的有人像、夜景與微距三種模式;另外,Moto 自家的專色(其實就是相機常見的影像抽色模式)模式也同樣具備。但夜景模式居然僅支援標準鏡頭.....這點要扣分啊

- 拍攝模式
- 夜景
- 建議夜景
- 人像
- 專業模式
- 專業模式
- RAW檔

錄影則是提供基本的功能選項,同時也有防手震功能。

設定部分看起來很多,但大多是基本的功能選項。這邊有個小細節是,前鏡頭的拍攝介面不像主相機直接有 HDR,而是藏在設定選項裡.....有點不太理解這樣設計的邏輯,是因為美顏介面的關係而把 HDR 移到背景嗎?
- 設定
- 設定
- 設定
- 相片畫質
- 相片畫質
- 影片畫質

▌實拍
g 5G PLUS 整體色彩調性比較清淡,不是那種過於飽和的路線;HDR 部分無論廣角或是標準,都會適時介入調整亮度,像這組就將較亮的窗外與皮膚做了調整。放大檢視畫質,HDR 似乎也有些許銳化的效果(也有可能是這組手震了.....),廣角部分雖然 exif 檔顯示的是 12MP,但放大檢視就頗有 8MP 的樣貌,還是看縮圖就好了

第二組也是相同的狀況,可以看到標準鏡頭右方磚牆,以及左方的椅子雕花細節,開啟 HDR 後也清晰不少。由於當天有下雨,室內整體的光線比較不足,可以看到整體的畫質與細節也變得比較鬆散。
這組的光線相對來說多了一些,也同步反應在畫質上。同時 HDR 也將該調整的如皮膚加亮,看起來也討喜不少。只是這邊標準 HDR 髮絲的部分可以看到有出現類似重疊的失誤現象.....
這組 HDR 自己就覺得有點加的太亮了,標準模式的亮度就不錯了。而且放大看髮絲的部分,一樣出現髮絲模糊的狀況.....重點是要看在這個相對複雜的背景,人像模式的表現如何,該模糊的地方都有顧到,且左手的空隙也有成功偵測;只是主體跟背景的過渡就稍嫌不太自然。
這組背景與距離相較上一組更為複雜,人像模式的表現雖然在左方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雜訊;但整體來說是蠻自然的,不會有一塊糊一塊清楚的明顯失誤出現。
這一組則是在將近傍晚時拍攝,整體的亮度其實不算太高,無論標準或是廣角鏡頭,從髮絲就可以看出畫質的減弱;尤其是廣角鏡頭縮圖就看得出來了。
自拍這邊可以看到 800 萬的廣角與 4in1 後為 400 萬的標準鏡頭焦距上的差別,都有用自動美顏做調整。縮圖看起來畫質都還不俗,放大檢視 4MP 的標準鏡頭髮絲銳化效果做得有點 over;廣角大致上就 800 萬的水準,基本上自拍放大檢視也沒什麼意思啦

使用手動美顏調整一下,膚況就能有不錯的成效;另外,人像模式也有偵測成功,可惜的是主體與背景的過渡還是做的不夠自然。
這邊也附上一些其他範例給網友做個參考。
夜景部分,廣角從縮圖的建築物細節,就可以看出畫質的減弱程度;加上夜景模式沒有支援廣角鏡頭,真的是一大硬傷啊.....在色調的表現上,白平衡是忠實還原並有些許校正的效果,現場看色調會比較暖。至於標準鏡頭由於有夜景模式,基本上不用多說一定是夜景模式表現最好.....HDR 對於噴水池調整有,但還是沒有夜景來得優秀。
第二組色調幾乎是還原肉眼所見,整體的光線也呈現的還不錯。廣角不論畫質的話,HDR 調整得恰到好處,標準鏡頭也是同樣的表現,夜景模式一樣是高水準表現,只是對比較高,從天空和整體氛圍可能沒有一般或 HDR 來得自然。
這邊我也嘗試了普通測光與手動點測光的差異,手動點測光在天空的亮度會比較自然,但白平衡會整個偏移,這點倒是蠻奇怪的。
最後一組一樣在夜景模式(其實一般模式也會)上,我使用了自動以及點測光看差異,可以明顯看到點測光的照片白平衡的校正變得相當明顯,有去過兩廳院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整體的燈光氛圍其實是暖調性,也就是自動模式所拍攝的。
▌功能
g 5G PLUS 配置 Android 10 作業系統(官方表示未來會開放升級),一般設定的介面幾乎就是原生設定了。

手機 Wi-Fi 最高支援 5GHz 頻段、並支援 NFC、VoLTE 與 Wi-Fi 通話等。
- 網路設定
- Wi-Fi設定
- 其他連線
- 通話設定
- 通話錄音
- moto音訊
- moto音效

- 安全性
- 指紋辨識
- 臉部辨識
- 系統
- 自動調整效能
- 手勢操作
- 電源觸控
- 自訂APP

遊戲部分其實也僅有簡單的快捷欄位,有基本的截圖、開啟 APP 以及通話、訊息勿擾等模式,並無特別針對遊戲的優化功能。

g 5G PLUS 內建高通 S765G 處理器,這次測試的版本為 8 + 128GB 規格。以安兔兔 V8.3.4 跑出 305,913 分的成績;3DMark 的 Wild Life / Sling Shot Extreme 則分別得出 1,477 / 2,989 分的成績。
- 安兔兔v8.3.4
- 3DMark
- 3DMark

以螢幕亮度 50%、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定位的方式進行 PCMark 續航力測試,得出相當優秀的 21 時 18 分成績。

將電量耗至 10% 後以原廠的設備進行充電,由於快充最大功率僅 20W,加上 5,000mAh 的電量,充飽約花 2 時 3 分。

▌小結
Moto g 5G PLUS 整體規格與主打方向跟同屬 S765G 的競品類似,皆有 5G 的連網能力、支援 HDR 的大螢幕以及長效續航上;其中的亮點也在於夠大的主螢幕、支援 90Hz 的更新率,還有 20 小時的續航力,對於以影音體驗為主的朋友相信都是能大大加分的規格。

相機帳面規格也是蠻有誠意的,主鏡與自拍都有廣角規格;拍攝的調性也不會太過頭,只是畫質上表現就印象來看可能會是在中段班左右;另外,主鏡頭沒有美顏,以及廣角不支援夜景模式這點都是蠻可惜的地方,同級機種可能連自拍都有夜景模式了.....

一言以敝之,如果是偏向大螢幕與續航為主的使用者,Moto g 5G PLUS 不會讓你失望,就是一些拍攝上的小功能,如果可以藉由更新而導入相信會更好;而官方破萬的定價上就目前 S765G 來說可能偏高一些,但市場行情如果跳到萬元以下的話,整體性價比就相對划算不少。

MD:kiona
拍攝協助:Byran、Jim、K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