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興高采烈地買了 Galaxy Z Fold 3,想說終於踏入摺疊機的世界,結果沒想到,內屏大螢幕前前後後竟然壞了 四次。
前兩次還好,都是發生在兩年保固期內。
才兩年壞兩次,這到底是該慶幸有保固,還是該傷心它這麼不耐用呢?
每次送修回來,內屏都是全新的,用起來又有一種「拿到新手機」的感覺,其實當時心情還算可以接受——畢竟都沒多花錢。
第三次就沒那麼幸運了。
保固正式到期,客服報出來的維修價格是 NT$18,000。這麼離譜的金額,我當然是不可能在台灣原廠維修。
因為平常就常去大陸,我就上淘寶找了幾家維修摺疊機的店,最後選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專業的,把手機寄過去檢查。結果如預期,是整個內屏模組要換,維修費RMB 2,500。
說便宜也不便宜,但跟台灣原廠的 NT$18,000 比起來,還是省不少,而且也有一年保固,就咬牙修了。
結果幾個月前,悲劇又再上演——
第四次內屏掛掉。
這次我真的心累了。
剛好這幾年各家摺疊機越做越輕薄,Honor、Vivo、OPPO 都有不錯的機型,我也開始認真考慮乾脆直接換成大陸品牌算了:
Honor Magic V5 大約 RMB 9,000
Vivo X Fold 5 大約 RMB 6,000
這些價格都明顯比 Galaxy Z Fold 7 便宜不少。
原本心裡已經偏向大陸品牌了,可是轉念一想:
Fold 7 這代也做得輕薄許多,之前 Fold 3 的那些問題,經過三代改良,應該不會再發生?
再加上我其實還滿習慣三星 One UI 的操作,以及台灣版在一些服務上的優勢……
結果,最後我還是又跳回三星坑裡,直接入手了 Fold 7 512GB(山嵐綠,商城限定色),
折算下來大概要 RMB 13,000。
二、購機前的功課:先跟客服確認所有的折扣
在下單之前,我先上網找三星的線上客服聊天,重點只有一個:
把所有可以用的優惠、折扣、點數、活動全部弄清楚。
現在買三星手機,滿滿都是各種眼花撩亂的優惠:
放到購物車就可以「立減 8,000」
一堆折扣碼 (要送東西還這麼不乾脆)
LINE PAY 還可以再折 4,000 .........................
要怎麼用才有最高折扣?
哪些是線上限定?哪些是門市限定?
總之目的只有一個:
先算清楚「實際入手價格」到底是多少!
三、贈品看起來很香,實際...
折扣碼送的東西聽起來其實都不錯,這次有送:
一個 磁吸充電器
一個 免費的保護殼
老實說,我過去從來沒用過磁吸相關的東西,心裡還有點小期待。
這次我買的是商城限定色——山嵐綠。
結果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目前附贈的外殼已經沒有山嵐綠,只剩下 灰色 。
這一幕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當初買 Fold 3 的時候,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手機買的是墨綠色
免費送的皮革保護殼同樣沒有墨綠,只剩其他顏色
當時客服說可以讓我「等」,等墨綠色殼補貨後再寄給我
最後我也真的拿到跟手機同色的保護殼
有了這個前例,我這次也提出一樣的要求:
「沒關係,我可以等,你們有山嵐綠的外殼時再寄給我就好,我不急。」
結果這次得到的回答是:
沒辦法,只能送灰色
不能改寄
也不能等顏色到貨
甚至還說:「不然你等有山嵐綠外殼後,再來購買手機!」
我問:「那要等多久?」
答案是:不知道。
好吧,那也沒辦法了,只能接受灰色。
既然顏色解決不了,我順便就問了一下那個「磁吸充電器」怎麼用。
這才知道,原來三星有在賣一個 透明的磁吸殼,是專門設計來搭配這個磁吸充電器的。
於是我當下就決定:
原廠送的灰色殼當備用
自己另外加購一個 透明磁吸殼 來搭配磁吸充電器
那時心裡其實還滿開心的,覺得這樣整套用起來應該會很方便。
四、實際使用:磁吸充電器根本不能好好用
等到手機和配件都到貨後,剛開始看那顆磁吸充電器,第一眼其實是覺得設計還不錯的:
有立架,可以讓手機立起來充電,看起來挺方便。
結果一裝上透明磁吸殼,把 Fold 7 放上去之後,我整個人都愣住了——
手機沒辦法好好垂直或水平放在充電盤上。
原因很簡單:
透明磁吸殼後面鏡頭模組那一塊會卡住立架,導致手機根本沒辦法正正地放著。
這樣的設計到底要怎麼用?
對我來說,這個磁吸充電器等於是 完全不能用在 Fold 7 上。
於是我立刻用文字客服,再去找當初那位人員,想搞清楚到底是我搞錯,還是產品設計真的有問題。
對方給我的回答是:
充電器完全沒有問題
是「可以使用的」
可能會「有一點點斜斜的」,但還是可以用
照片明明整支手機歪到一個很誇張的角度,他們卻跟我說:
「只是有一點點斜斜的,但是可以使用。」
我就跟對方說得很清楚:
當初 就是因為有這個磁吸充電器,我才另外加購透明磁吸殼
實際上對我而言,這樣的設計根本不能實際使用
你們卻堅持說「這是正常的、可以用」
後來他們說會「回去再確認」。
確認的結果是:
他們內部討論後認為這個磁吸充電器 沒有問題
而且這個磁吸充電器是「第三方設計」,不是三星自家產品
也就是說:
活動是你們辦的、贈品是你們送的、搭配使用的說明是你們講的,
等真正用起來有問題時,卻變成:
「這不是我們三星的產品。」
於是我直接表明:
「我要跟你們主管談。
因為我就是為了你們送的這個磁吸充電器,才去買透明磁吸殼。
你們看了照片,還說『只是有一點點斜斜的』,
我真的沒辦法認同這樣的說法。」
文字客服已經沒辦法好好溝通下去,最後我只好改成 打電話給三星的電話客服,
一方面是回報這件事,另一方面,也是正式抱怨文字客服的處理態度。
五、第一次處理結果:要退,就全部一起退
等了一天,客服總算回覆我了。
結果內容還是老話一句:
「這個充電器是可以使用的。」
不過這次多了一句:
「如果你要退貨,是可以退的。」
聽到這裡,我心裡其實是鬆了一口氣:
太好了,那我就把 磁吸透明殼 退掉就好,
畢竟我會買這個殼,完全就是因為你們送的磁吸充電器。
結果對方接著說:
「不對不對,不能只退那個。
因為你當初是一起買的,所以要退就整筆一起退。」
「包括手機在內,所有東西一起退。
剛好現在還在七天鑑賞期內,我們同意你整組退貨。」
我當下真的傻眼了。
手機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問題出在你們活動送的磁吸充電器設計不良,
再加上你們的說明,讓我另外去買了磁吸透明殼。
結果現在你告訴我:
只退殼?不行。
真要退,就手機、殼、充電器、整套全部退。
我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
從舊手機把資料全部移轉到新手機
把所有 App、帳號、設定一個一個調好
把它準備當成未來一兩年的主力機來用
結果你要我 為了一個不能用的充電器跟一個多買的透明殼,把整支手機退回去?
這種處理方式,說真的,給我的感覺就是:「吃定台灣客戶。」
那時候的心情,:算了!對於大公司三星的客戶服務很無奈!
六、以為結束了,沒想到只是續集的開始
本來我以為事情就停在這裡了。
結果,過了幾個禮拜,三星突然又打電話來。
對方說:
「經過內部討論,主管同意讓您直接退殼。
麻煩您將當初購買的磁吸透明殼,如果可以的話放回原包裝,幫我們包好,我們會安排物流收回。」
問題是——
包裝早就丟掉了。
我如實回答,盒子早就不在了。
客服說:
「沒關係,那就幫我們包好,寄回來就可以。」
電話掛掉的那一刻,我心裡其實有一點點欣慰:
好吧,至少最後願意讓我單獨退殼,
某種程度上,我以為這是三星「良心發現」的一點補償。
結果沒隔多久,三星又打來:
「先生,當初磁吸充電器裡面有一個小配件,那個配件也必須要一併寄回。」
我當場愣住。那個小配件我根本沒在用,也不記得放在哪裡了。
我回覆:
「那個我好像沒在用,不曉得還在不在,也有可能已經不見了。」
客服說:
「我們這邊的規定是要有那個東西的。
總之您再幫我們找一下,放在裡面,一起寄回來。」
心裡的 OS 又來了:這件事已經拖了好幾個禮拜
你們內部也討論過,現在自己打電話來說「可以退殼」
我這個殼也已經用了快兩個月
你們願意讓我退,應該不會卡在一個我根本用不到的小配件上。
反正我也真找不到了!
七、退殼成功?先別高興太早
又隔了一個禮拜左右,
物流總算來把手機殼收走了。
那一刻我心裡想:
這下應該真的結束了吧。
結果,今天, 剛剛, 三星客服再度打來:
「我們有收到您退回來的手機殼,但是裡面的小配件沒有附上。」
我回答:
「我當初就已經有說過,那個配件很可能找不到了,當時也有跟你們講。」
最後客服給出的結論是:
「因為缺少那個小配件,所以這個手機殼我們沒辦法讓您退,會再整個寄回給您。」
聽到這句,我真的只能用兩個字形容:再次無語。
這件事原本早就結束了, 過了好幾個禮拜,是你們 主動 打來說可以讓我「退殼」
我也配合你們的時間、物流安排,把東西包好寄回去 , 一個我根本用不到的小配件,變成整件事情翻盤的理由
你們要我整組退貨時,態度可以很堅定;
輪到只退一個殼時,卻可以用各種「規定」來卡關。
說真的,我只剩下一個感覺:這不是在耍我嗎?
八、我的結論:這就是我遇到的「三星客服」
因為這幾年我待在大陸的時間其實不少,
也接觸、使用過很多大陸品牌的手機、電商、家電、服務。
坦白說,很多大陸品牌在「客服體驗」和「問題處理速度」這一塊,
真的做得相當不錯:
回覆速度快
願意協助解決問題,而不是拿「規定」當擋箭牌
很多時候會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
「怎樣處理,可以讓客人感覺被尊重?」
反觀這次三星帶給我的整個流程與感受,
再回頭看一次,心裡其實只有一種感覺:
這真的不是一個國際大品牌、
應該有的客服態度。
三星是國際大品牌,
台灣也是它非常重要的市場,
但它在台灣的客服流程、彈性、溝通與同理心,
讓我非常失望。
這,就是我實際遇到的——
三星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