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在專業相機軟體 DxO lab 的照相評比拿下第二名, 僅次於Nokia 808

guavashe wrote:
IP5 看你對焦在哪...(恕刪)



i5的HDR在夜拍是沒效果的
又不是HTC HDR可犯規夜拍,你何不自己去試試?
要不就等我把i5買回(反正要做日拍評測大概需要用到),
不過你現在有i5,可以自行試驗
但只能告訴你,結果是一樣的


我也沒用note2 HDR,因為知道沒效果


至於窄廣角問題
我照片看起來S4跟i5應是差不多吧?
最窄也是i5 s4並列
何來S4最窄之說?


以這樣的程度差距
我是覺得不需要再拿i5來跟其他旗艦比了

稍有使用與把玩經驗的人大概都知道
i5的夜拍是很慘的
晚上帶出門不堪使用那種慘


去底跟朋友晚上出門
遇到要拍照時
他的i5怎拍都慘

我拿出s3與HTC J開夜景模式一拍
就讓他驚豔


當然如果加上對的app,那i5的夜拍可與s3 note2差不多

但絕大多數使用者是不知道對的app
手機各機間拍照評測也從未加上app去影響評測結果的

wl50281 wrote:
造假文,三星錢給多一...(恕刪)


不必給錢
酸民一張嘴就可以隨便說造假了
都不必負責的唷

wl50281 wrote:
造假文,三星錢給多一點就可以寫了...(恕刪)


護背一下,dxomark如果不信的話,不知道還有甚麼單位可以相信的。

guavashe wrote:
是醬子嗎? 忘了曾聽...(恕刪)

癮科技:眼腦與照相
稍微回想一下 -- 就是一秒鐘前的事 -- 上面那張照片剛閃過的時候,你先看到的是什麼?科學家已經有毫無疑問的答案:渡邊謙的臉。Canon 的相機(你有看到他拿著台相機吧 @@)在這裡是剛好沾光,因為它擋到了臉的一部份,如果再拿遠一點的話,可能會完全被忽略掉也不一定。這就是科學家在研究的眼、腦與照相之間的關系的一個例子。

照相真實地重現了一個人眼見到的畫面,這個瞬間,攝影師所見到的畫面被定格,永遠的存下來。所以,照相機的功能不僅是在模擬人眼看到的景像,最後的輸出,也是要給人眼看的。在了解這點後,人眼的能力與照相機的能力的比較,以及相片中的影像如何被腦部解讀就成為了一個很有趣的課題。PopPhoto.com 整理了幾點人眼和相機的不同處,以及這些不同處對照相而言所代表的意義...

解析度

原則上:人眼的總可視角差不多有 120 度,總計約 5 億 7600 萬畫素(576mp)。
實作上:照相機的解析度(目前來說)遠遜於人眼。但人類的大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會自動把解析度不足的部份自動用「補插點法」補足,因此普通 3mp 的照相機照出來的畫面顯示在螢幕上,我們也不會覺得解析度不夠。

景深

原則上:人眼的構造也和相機不太相同,因此不大能套用相同的理論來解釋,不過人眼的「焦段」大約在 22mm,「光圈」約為 f/3.5,視角幾近 180 度。有趣的是,人眼看到的範圍中,只有中間的 2 度左右是銳利的,其他是愈向外愈模糊。
實作上: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淺景深照片一般比較受喜愛的原因。因為人眼視線範圍中只有一點點是銳利的,自然將不重要的背景做糊焦處理,會有助於將人眼的視線(那窄窄的 2 度)集中在主體上。

感光度

原則上:人眼的感光度是會自動調整的。晚上的時候大約在 ISO 800 左右,大白天時則大約只有 ISO 1。但又一次的,人眼的運作原理和照相機有很大的不同 -- 人眼會自動將很多「格」的畫面疊加,來增強夜視能力。
實作上:因此照相機可以輕易地超過人眼的 ISO 極限,就算晚上從觀景窗看出去一抹黑,用 ISO 6400 仍然能拍出照片來也說不定。

動態範圍

原則上:人眼的動態範圍非常廣,從正午的太陽到午夜的星星都看得見,整體算下來大約有十億比一之譜,照相機就差得遠了。
實作上:技術上照相機可以用 HDR 的技術來模擬出人眼在某些環境下的高動態範圍,但即使如此,目前的呈現媒介(螢幕、照片)還是無法複製人間的動態範圍。只能說,有些真正的美景仍然是只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

線條

原則上:當畫面有線條時,人眼的視線會沿著線條走,並且短暫停留在轉角處。
實作上:線條不一定要是線,也可以是色彩間的變化、或是強對比產生的線條。應用在照片上,就是多拍地平線、多拍藍天白雲的意思。如果有重要的目標,可以放在線條交叉的地方,有助於引導觀看者在目標上停留。

光線

原則上:科學家發現,當無法從畫面的光影判斷光線來向時,右撇子會自動認定光線來自畫面的左上方,而左撇子則會自動認定光線來自畫面右上方。
實作上:反過來說,拍攝時將光線設置為從左上方打入,會看起來最自然(抱歉了,左撇子們 XD)。

人臉

原則上:人類是完全被「臉」制約的生物。只要視線中有臉出現,視線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立刻被吸引過去,判斷對方是敵、是友、還是可能的交配對象 (!?)
實作上:看你是要拍什麼樣的照片囉?如果是拍景的話,那就要極力避免畫面中出現臉。如果是同時拍人和拍物的話,就要設法將物靠近臉,增加「曝光」的機會。如果實在不知道拍什麼好的話,拍帥哥正妹絕對是萬靈丹啦!

視線追移

原則上:如果畫面中的人眼不是對著鏡頭的話,看照片的人會自然地跟著畫面中視線的方向移動,試圖找出畫面中的人在看什麼。
實作上:讓畫面中的人(如果他不是主角的話)看著畫面中的重點。如此一來看照片的人的視線,就會自然從人臉移到物體上。

預期運動

原則上:當人眼追蹤移動中的物體時,會自然的把視線放在移動物體的前上一點點的位置,以避免追蹤時丟失了目標。
實作上:照相時在物體的前方稍微留一點白,會形成好像物體在移動的假像。

--

所以為什麼廠商喜歡找 Showgirl?為什麼 Showgirl 每次的 pose 就那麼幾個 -- 產品放臉旁邊、放胸前、放腰邊?其實答案是很簡單的,因為這些地方能吸引目光罷了。美眉先吸引著男人的目光,再把產品放在目光遊移處,自然就沒可能被忽略掉了。小薑自已是不會刻意拍這樣的照片,但看其他幾位科科們每次拍回來的照片都會引來「產品?產品在哪?」的感嘆,就能知道人眼和人腦對判讀一張照片而言,佔有多重要的地位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775354&p=1
另一篇相關討論
啊...可以接受有縫跟護航有什麼關係嗎...?
他可以接受有縫的手機啊
你也可以接受有過熱的手機啊
要是因為可以接受有縫的One就叫H粉、就是水準低
那可以接受過熱的手機不就是爽粉、水準低?
你的標準有夠奇怪...

aaronlove530 wrote:
肯定比H粉高~~S4...(恕刪)
確定就是35mm,你用一隻眼睛看一個點,不要刻意左看右看,然後用觀景窗可視率100%的135相機看那個點,你能看到的寬度就是35mm的寬度。
如果是兩眼可視寬度的話,大約等於22-24mm則沒錯。
而50mm則是你看到的那東西會等於在觀景窗看到的大小,所以50mm跟35mm對常拍照的人來講有一種高還原的吸引力。
不過個人還是偏好28mm,拍照習慣問題。

guavashe wrote:
是醬子嗎? 忘了曾聽...(恕刪)
1974144 wrote:
護背一下,dxoma...(恕刪)


這還其次. 最糟糕的是, 你看DxO 原文下面的討論串, 再怎麼批評, challenge, 都不會說: 三星金錢果然萬能.

在dpreview, DxO, imaging resource, 韓國相機評價都是從後面算的.






simansays wrote:
這還其次. 最糟糕的...(恕刪)

有趣的是手機照相卻是從前面算的多
bluestaral wrote:
何不自己拿出去拍一張...(恕刪)


ip5那張比S4要好 J其次
S4這張抹得太誇張了 整個像油畫 水面的波紋也都不見
而且S4那張拍攝時所處的燈光條件還優於ip5跟J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瑪爾Gy wrote:
ip5那張比S4要好...(恕刪)


只能說但房子消失
連房子都黑到看不見被說拍得比較好
這種獨特的見解...

沒有偏很多的愛還真的講不出來咧

水波紋的問題

你有沒有想到是S4拍攝時風比較小?自然就沒水波紋
看燈的倒影完整性就知道S4當天是靜風
如何會有水波紋?

但iphone5的房子消失絕對不是被風吹走了哦...是照不到


亮度條件的問題
已補上與iphone5也同時拍的S2,證明亮度不足是i5的問題(s2還看得到房子)
並不全是s4當天燈光條件更好的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