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數據分析,FHD AMOLED面板的可行性

ddcatt wrote:
深藍色又要符合LITI製程的材料難尋


應該用正藍色而不是深藍色,基本上,amoled的三原色都不是很符合色系座標上的正紅、正藍、正綠
漂泊異鄉的追夢人
Dacklaa wrote:
h大,這點是錯的,基本上,amoled是先天色偏靠後面調整來補救。在amoled的三原色材料,相同操作條件,亮度與衰退是不同的,所以出廠時就算調的一樣,日後還是會不一樣,不管S排或P排日後命運都相同

至於你先前提到的amoled較有立體感我有錯誤回覆,那與高對比無關也與純黑無關,基本上,那與解析度有關
簡單說,就是因為amoled解析度低,所以黑色線條比較粗造成的"類似文藝復興時常用的平面立體感手法一樣"
並不是amoled比較好(恕刪)

AMOLED看起來比較立體的比較由同樣4.3吋也都同樣是RGB排列800*480的S2跟DHD做比較依然成立,甚至跟解析度較高的sensation比起來也是成立,表示基本上這和解析度是無關的吧

至於OLED的衰退問題我知道,但倒真的比較不在意,反正我常換機~
只要出廠時讓我覺得很漂亮就夠了~
AMOLED的發展已漸往可撓式面板研發,
若大螢幕的手機可折叠後縮小面積方便攜帶,
塑膠螢幕重量輕而且不會破裂,真能量產販賣,
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會選擇肉眼已看不出差異,
單有高ppi,卻會碎裂又無法折叠的手機嗎?
ddcatt wrote:
其實S1, S2, Galaxy nexus這幾支色偏真的頗糟糕,
這是micro-cavity效應設計的關係,
但S3, note2, tab7.7這幾支已經改善很多


d大,新一代雖然有改善但還是不夠好,套句話說:It has improved, but is still not good enough.
漂泊異鄉的追夢人
heero0939 wrote:
AMOLED看起來比...(恕刪)


DHD的螢幕用的是TN所以並不夠好,但是從OneX以後,單純就是解析度的問題了,我的OneV同DHD比較就有比較立體的感覺



在這張圖,amoled的灰階與色階是一蹋糊塗,但是新一代的LCD則是表現清楚。amoled會進步,lcd一樣會進步,其實lcd以前做不到純黑,現在隨著BM材料的進步與液晶排列工法的進步,純黑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
漂泊異鄉的追夢人

Dacklaa wrote:
DHD的螢幕用的是T...(恕刪)

為什麼圖中的Note2螢幕已經比較大了...圖片還要再放大@@?
Kuyue wrote:
AMOLED的發展已...(恕刪)


可彎曲不等於可摺疊,這點一定要分清楚。塑膠基板的LCD一樣可以不破裂。

固體就算可折疊,總體積並不會變小,折疊後變厚有意義嗎
漂泊異鄉的追夢人
heero0939 wrote:
為什麼圖中的Note2螢幕已經比較大了...圖片還要再放大@@?


應該是一起縮小吧,這不是縮圖嗎 這來自01的原圖被網友特意標示呀,我去看原圖也是一樣

5.5與5的差距應該就是那樣吧,note看起來比較大與長寬比有關喔,並不是刻意放大
漂泊異鄉的追夢人
Dacklaa wrote:
應該是一起縮小吧,這...(恕刪)

兩支都是16*9的螢幕,應該不會有長寬比例的問題
你看DNA的圖片都有縮到可以看到上方邊線
Note2卻沒有...,這很明顯Note2裡面那張圖片有被放大一點

雖然這應該不影響結果,但01現在對這種非相同條件的比較很敏感~
如果角色對調...然後放在H版可能又會被說[三星作弊]之類的話了

DNA跟J蝴蝶我都還沒有親眼看過,所以對LCD到底進步多少了先暫時保留態度,倒是對前天剛買的Note2極度滿意
Dacklaa wrote:
可彎曲不等於可摺疊,...(恕刪)


塑膠基板lcd亦可撓,就等量產化再比較優劣了!

折叠的意思,當然不是像紙一樣可以對折,而是代表可變曲。
若能彎曲至180度,就可研發出從螢幕外側折叠的手機。

折叠後雖然體積不變,但面積卻少一半。
面積變小,肯定較便於攜帶。

例:
8開圖書紙,完全不折不、捲拿在手上,
與折一半或捲起來後拿在手上,
在體積完全不變之下,哪種容易攜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