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ngorgon wrote:
S4 我朋友裡面還真的沒有人買,有拿三星的就只有S2、S3、NOTE2
S4 真的跌很快不用否認 ( 跌的快對後來買的消費者不是很好嗎,我不知道這對消費者有什麼不好)
你好
基本上在公平競爭的環境再加上市場供需機制,暢銷商品價格歷久不衰(甚至逆向上漲)而缺乏競爭力的商品行情下看本是正常,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預算與需求買到自己期待的商品本為消費者之福。
但是在01有關手機跌價跌很快這件事卻常引起不同的看法,依據TaiwanSamsungLeaks網站以及之前站內的相關討論,S4快速跌價這件事情大致上會有以下幾種看法:
1.不具保值說:
有人認為手機原則上買來就是要用的,何須去考慮保不保值的問題。但對於剛買手機初期的人而言,如果用不習慣想要變現或換機,上市初期跌價速度太快的效應就會造成財產交易上的損失。例如網上之前有位網兄以原價21900預購的S4手機,上市不到兩週送修換了一隻「全新」的手機,想要脫手卻發現市價只剩19000-20000左右,只能以更低的二手價格賠售。相較於競爭對手的價格不衰,會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2.不願讓利說:
原廠給予經銷商或通路的盤價如果與市價差距太小,則會有原廠不肯讓利的說法,之前HTC即有遭網友以此抨擊不願讓利。而如今形勢丕變,通路必須壓低價格才能成功銷售一支S4但卻僅能賺到1000元左右,導致通路痛苦且有許多庫存消化不完。依照以往的標準則可能要討論「為何三星不願意讓利給通路?」。
3.不擇手段說:
品質及功能上無法超越競爭對手而導致跌價快速本為市場定律,研發更具吸引力的產品才是消費者之福。然而利之所在義之所在,S4快速跌價的狀況將導致三星可能必須運用更多「行銷手段」來逆勢操作。例如雇用行銷公司在網路論壇進行「假開箱、假PK、假體驗」、「雇用學生對競爭對手撰寫假的負向評論」,或是在通路端直接說競爭對手的產品「很爛、很容易當機、很頓」甚至直接派出「行銷專員」到通路偽裝成通路工作人員進行「假推薦」。而消費者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功課,在缺乏公正比較的資訊之下,一則容易買到不符合自己期待的產品,二則容易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售價購入手機以補貼「行銷成本」。
站內相關討論延伸閱讀
TaiwanSamsungLeaks-揭露台灣三星與鵬泰奇特的行銷手段
台哥大台中西屯某門市小姐:One災情慘重,我們店很多人送修..??
剛剛在神腦聽到的***104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