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四核散熱也並非比較好
我看到的資料,S800滿載溫度上升很快,到達2.15G滿載頻率後,溫度高達73度C
但是同時瞬間降頻至1G以下

怎麼比S4的59度c還要高?
誰かが守らなきゃ、自分を見失うこともある。
dandoit wrote:
還是邏輯有問題,兩個...(恕刪)


其實原PO 說得並沒有錯

假設環境溫度25度C
而真正在跟手機內熱交換(傳導與對流)的直接媒介確是手機外殼
這手機外殼確無法一直維持25度C, CPU等元件發熱使外殼一直上升25..26...27...直到熱平衡
外殼高溫使內部CPU等元件的溫度相對高(因為25度的殼可以帶走的熱量 會比30度的殼可以帶走的熱量 多)
假設單4核與雙4核的散熱途徑(傳導與對流)設計完全相同, 並且以高頻>低頻 發熱瓦數,
以及:內部"核心發熱瓦數比例4核=2核 之2倍 這樣的"假設條件下" :

以最終"機殼溫度" 與 最終 "CPU等元件溫度來說" :
低頻4核(型號A) + 高頻4核(型號B) =8核全開 > 高頻4核(型號B) 全開 > 低頻4核(型號A) 全開!

簡單來說, 在相同的散熱面積(外殼)下, 100核(型號A)發熱 當然比1核(型號A)發熱多!!
最終"機殼溫度" 與 最終 "CPU等元件溫度" 當然較高阿!!
以上是以 "相對性" 來說

若以"絕對性" 來說, 只要原廠之建議"環境操作溫度" (例如30度C)下 若 8核全開 使用長時間後
經過最嚴苛條件的可靠度測試後 仍不會因為高溫造成 "CPU等元件" 的 熱當
那們, 就是合格的設計了...


而另一個可以進階思考的問題是
假設CPU晶粒材質,型號,體積,大小,內單核發熱瓦數,....等完全相同下
且內2核發熱簡化=2倍內單核發熱瓦數, 熱傳導對流係數完全相同下
傳導面都是1個面, 對流面5個面
1個4核晶粒是 1立方公分 正立方體, 1個8核 晶粒是 2立方公分 正立方體
那們, 1個4核溫度高? 還是1個8核溫度高? 還是2個4核(同型號)溫度高?

Kevenxyz wrote:
是否有5420的實際...(恕刪)


要知道A7多少,買一台白牌6589就知道,全速跑手機摸起來約在40多度。你手機要是摸起來有點溫度,那大約就是40多度,拿久會燙,絕對遠在45度以上。會有冰涼感,那就是在35以下。要知道34度有多熱,把手放在腋下就知道。
我討論的是樓主說的關核散不散熱,
跟製程條件沒有任何關係,原本的耗能與幾核與散熱之間原本就不只是如此單純,
就算3核與4核誰說一定4核熱?同條件嗎? 又不是在算加減法?CPU有TDP可換算
四核A15-2.2G : 雙四核A15-1.9G+A7-1.2G
只是原PO單純把核心開關當加減還減的好笑,我才覺的很冏,
重點還自己支持的核心關了就降溫沒廢熱,別人核心關了還在散熱會多很多廢熱,
請您在好好想一下散熱是這樣算嗎?就算是好了,不覺得只是偏見嗎?
還兩杯水跟一杯水勒! 不都同為單一晶片封裝就都一杯水!
那我們假設一下A15都同技術,2.2比1.9誰的廢熱多?
好吧不跑全速A15的1.2G跟A7的1.2G誰廢熱多?
但這前提是同技術同條件才能比,還是讓專業的來比TDP吧!
SO...我只看您發言的邏輯,就是不合理阿!!!!!!!
打了落落長,有空在回你,
你先預設了高速四核是一樣的型號A,
那就先不用講,就玩你的加減法就好。

樓主講低速切高速四核,低速四核還在散熱,高速四核也在生成熱,原生四核關一核就開始降溫,
那關的那核不用散嗎?講的好像就比較低發熱量,低發熱量是自己原生四核比;不能跟雙四核比ok?
你怎知低四核全速跑不能比四核之一核還低耗能?拿水杯比更不倫不類
同一晶片就是同一杯水杯裝了不同東西
怎麼比?
原始四核就不回有這方面的問題?
不用散熱的問題?????
關了一核不會有散熱這方面的問題???
這是樓主說的
fgj wrote:



後來想想,何者發熱高好像是你自己補的?
不是很想跟你玩辯論,手機回文麻煩,看你打字也很麻煩都自己補條件立場跟背景,只能說不同條件製程就有不同的結果,不是開了關了就會這樣,不然就不用A7用8核A15就好,而立足點在於關了一核的A15會降溫而關了隨便四核A7或A15會廢熱一堆比不上原生四核,那……雙四核關上高四核再多關低三核呢?回不回又一堆廢熱要等散掉,TDP你看不起,就單純看耗能跟發熱,不用揪結在那無聊的開開關關不可以嗎(你用實驗結論來反設實驗條件,這有點好笑,而且你沒看清楚樓主講的話高低核開關間會有8個廢熱,而原本四核只要關剩三核不會有廢熱還更低溫哦!照這邏輯別人關就有廢熱原生超強關了瞬間0溫度還幫忙降溫)
要戰就免了……

在多編輯一次,你跟樓主同一人嗎?不然一直幫樓主補足條件??

dandoit wrote:
打了落落長,有空在回你,
你先預設了高速四核是一樣的型號A,
那就先不用講,就玩你的加減法就好。

樓主講低速切高速四核,低速四核還在散熱,高速四核也在生成熱,原生四核關一核就開始降溫,
那關的那核不用散嗎?講的好像就比較低發熱量,低發熱量是自己原生四核比;不能跟雙四核比ok?
你怎知低四核全速跑不能比四核之一核還低耗能?拿水杯比更不倫不類
同一晶片就是同一杯水杯裝了不同東西
怎麼比?(恕刪)




這麼簡單的問題
有這麼難理解嗎?

打了落落長
因為要解釋給不懂的人理解
雖然有點花時間

不管 有沒有預設高速四核是一樣的型號A 或 B 或 C ....
會違背 "設計成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何者發熱高?"
的自然界 "物理"現象?
真的有這麼難懂嗎?

你一直執著在 原生四核關一核就開始降溫,那關的那核不用散嗎?
會違背 "設計成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何者發熱高?"
的自然界 "物理"現象?
真的有這麼難懂嗎?

低發熱量是自己原生四核比;不能跟雙四核比ok?
言下之意
是指"設計成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前者發熱高?"
這不是+法, 但是是"+相關", 難不成你能設計出"-相關的" ?

你怎知低四核全速跑不能比四核之一核還低耗能?
請你設計出一個 四核全速跑 比四核之一核全速跑(同頻率) 還 低耗能 的東西出來
當然不是靠線寬或製程其他技術或散熱途徑與面積來解決, 因為那是其他的問題
那們, 你會是個頂尖科技大廠想要的人才!


下圖是 網路找 的 NOTE3 3G 主板圖, 左邊中間是CPU



下圖是 CPU大圖


但是沒找到 內部 低4核 + 高4核 如何放置
但是不管如何放, 整個晶粒 的散熱路徑 與晶粒面積 並不會因開幾核 就有所改變
也就是散熱條件是一樣的

也就是在低頻4核全速 切換到 高頻4核全速 的 "某段G時間內"
在這段G時間內, 整個熱容充高機殼溫度 的峰值 是 低4核 + 高4核 全速 的 "熱容量" 在熱交換達到平衡
因通電發熱是一瞬間的事情, 但是散熱卻是慢慢平衡
這樣的設計, 很可能使 機殼溫度 以及 回傳影響內部元件溫度提高 而造成熱當
也就是以設計者的觀點來說 低4核 + 高4核 全速必須要PASS 才是最妥當
這也是我第一篇回作者文就說明的:
若以"絕對性" 來說, 只要原廠之建議"環境操作溫度" (例如30度C)下 若 8核全開 使用長時間後
經過最嚴苛條件的可靠度測試後 仍不會因為高溫造成 "CPU等元件" 的 熱當
那們, 就是合格的設計了..

簡單來說

低4核 + 高4核 : 待機低4核, 使用切到高4核 的 "某段G時間內" 熱容是 低4核 + 高4核 > 高4核
然後慢慢達到STABLE~= 溫度Z
優點是 待機省電, 缺點是在這轉換其間的熱容有可能 充高"手機整體"溫度

單低(或高)4核 : 全速4核 熱容 > 全速3核 熱容
缺點是無雙4核節能, 但是 最高溫就是 高全速4核 溫度Z 了!!

後來想想,何者發熱高好像是你自己補的?
會違背 "設計成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何者發熱高?"
的自然界 "物理"現象?
多充實一下物理知識吧!

只能說不同條件製程就有不同的結果,不是開了關了就會這樣,不然就不用A7用8核A15就好,而立足點在於關了一核的A15會降溫而關了隨便四核A7或A15會廢熱一堆比不上原生四核
語無倫次,這 會違背 "設計成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何者發熱高?"
的自然界 "物理"現象?

TDP你看不起,就單純看耗能跟發熱
請條列清楚 哪段話 說 "TDP你看不起" ? 還有最重要的散熱要忽略?
不管是發熱還是TDP,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前者發熱高??"
然後無視散熱?來推論?


你跟樓主同一人嗎?
不是..

不是很想跟你玩辯論 和 不然一直幫樓主補足條件??
我只是單純不懂: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何者發熱高?
另外熱傳原理也不是我提出的, 而是前人提出的
你若有真知灼見 也請具體說明 與推導


如果還是不懂
建議去看一些 熱傳學的書籍 摸清楚"穩態"與 "暫態" 熱傳


跳針跳很大,一直在補腦物理自然界熱現象,四核全速溫度問題自己去找資,現在沒空陪你跳針,其實你的回文不需要太認真看,環繞在你自己的條件世界!
耗能問題自己去想,還有叉太遠了而且沒意義的太多了,
難道我要叫你去多看看熱力學嗎?
dandoit wrote:
跳針跳很大,一直在補腦物理自然界熱現象,四核全速溫度問題自己去找資,現在沒空陪你跳針,其實你的回文不需要太認真看,環繞在你自己的條件世界!
耗能問題自己去想,還有叉太遠了而且沒意義的太多了,
難道我要叫你去多看看熱力學嗎?...(恕刪)


跳針跳很大
的確
你的第1個回文就看得到在跳針
作者是說 低4核+高4核 切換 與 單4核(低或高) 何者散熱(溫度)為優
請作答!

物理自然界熱現象不是我發明的
也不是我建構的世界
這是前人提出的知識
而你所說的世界應該是地球
你並無提出你的論點
與其說你不需要太認真看
不如說你看不懂會比較貼切

簡單問一句
"設計成 1個4核全速(型號A) 跟2個4核全速(型號A與型號B) 何者發熱高?"
耗能問題或是發熱問題 難不成是前者高?
還望指點如何設計!

四核全速溫度問題的資料又與 低4核 切 高4核 所形成的暫態 高熱容(低+高)有何矛盾?

另外
搞清楚什麼是熱力學?什麼是熱傳學?

看懂的人自然就懂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