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8跟S8系列看影片會遇到的情況

螢幕與影片的比例不對都會有黑邊
S8那個18.5:9螢幕不管播放 4:3 16:9 21:9都會有黑邊
S8不使用影片原始比例 用對齊模式去做成滿版 使畫面沒有黑邊
實際畫面都裁切掉了


圖一 16:9:16:9手機上播放
圖二 左右對齊:上下裁切 與圖一相比 上面白色命令列與下巴都裁切掉了
圖三 四周對齊:變形的方式填滿螢幕 與圖一相比 瓜子臉壓扁變圓臉了
圖四 原比例16:9播放:左右白色部分在播放時是黑邊 與圖一相比 整個縮小了
這也是S8 5.8"被說實際只有16:9 5.5"大小的原因
圖五 原比例播放+閃曲面:與圖一相比 影片的畫面更小了

---------------------------------------

S8在16:9應用多導致未來可能的烙印狀況

圖一 16:9螢幕在S8中的比例
圖二 播放影片時白邊會改成黑邊
圖三 播放影片的色衰與黑邊的無色衰 產生的色差邊緣 這就是烙印
圖四 色偏是整個螢幕平均的色衰 不會有不同顏色的色差邊緣

局部色衰產生「烙印」->如圖三 只中間16:9畫面局部色衰
全面色衰產生「色偏」->如圖四 整個螢幕色衰
                              彈幕濃!

skiiks wrote:
螢幕與影片的比例不...(恕刪)


可以麻煩你解答【NOTE EDGE第二個曲面在哪裡嗎?】

我怎麼看都只有一個欸……

stainyu wrote:
無聊……我問你【是...(恕刪)


反過來想就是因為黑邊不發亮 所以變成發亮的部份一直消耗
長期下來變成常不發光的地方比較亮 而常發光的壽命衰減變暗
烙印不就是這樣機制形成的嗎
只要長期顯示同個東西 時間一久就會有痕跡
但是現在Samsung的AMOLED螢幕已經有很大進步
以手機兩年壽命來看應該都還不會太明顯
比起以前不太需要擔心這問題
只是現在旗艦手機越來越耐用
若買6G記憶體的可能換電池可以打三四年
那樣子就可能要注意一下螢幕了
-TomorroW- 明日
18.5:9螢幕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螢幕size灌水很大
S8規格上是5.8",真實的螢幕寬度只有5.1"
S8+規格上是6.2",真實的螢幕寬度同5.5"
換言之,在你看久了後你會發現S8並不會給你「大螢幕」的感受
反而是在一個畫面上能顯示的內容數量變多了(e.g. LINE顯示的訊息數+3則)
由於拉長的只有長度,而沒有寬度
字體大小、圖像大小都等同於5.1"與5.5"
想買大螢幕卻不曉得這一點的消費者很容易被帳上的數字所欺騙
我自己根本就不會想買什麼18:9或18.5:9這種長比例的手機
拉長比例對使用者體驗是

jinshun000 wrote:
18.5:9螢幕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螢幕size灌水很大
S8規格上是5.8",真實的螢幕寬度只有5.1"
S8+規格上是6.2",真實的螢幕寬度同5.5"
換言之,在你看久了後你會發現S8並不會給你「大螢幕」的感受
反而是在一個畫面上能顯示的內容數量變多了(e.g. LINE顯示的訊息數+3則)
由於拉長的只有長度,而沒有寬度
字體大小、圖像大小都等同於5.1"與5.5"
想買大螢幕卻不曉得這一點的消費者很容易被帳上的數字所欺騙
我自己根本就不會想買什麼18:9或18.5:9這種長比例的手機
拉長比例對使用者體驗是


這在當年4:3螢幕過渡到16:9螢幕時也是一樣的說法:
『16:9螢幕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螢幕size灌水很大
換言之,在你看久了後你會發現16:9並不會給你「大螢幕」的感受
反而是在一個畫面上能顯示的內容數量變多了(e.g. LINE顯示的訊息數+3則)
由於拉長的只有長度,而沒有寬度
想買大螢幕卻不曉得這一點的消費者很容易被帳上的數字所欺騙』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的感覺??
當年4:3的17吋螢幕跟16:9的17吋螢幕是不是覺得16:9的高度根本跟15吋的一樣只是寬了些?

螢幕大小的算法就是對角線長度,因為比例不同當然面積就不一樣,只能說如果這是主流,那將來大家也會習慣這種18.5:9的算法,如果不是,那自然會被淘汰
沒錯大螢幕,《摔機很容易花大錢》
各家的手機廠,應該不能只講大螢幕的爽度


而不講缺點


買3310吧,這樣就沒煩惱了
《這樣不是要煩惱地板嗎?

okok7851 wrote:
大部份使用者所看的...(恕刪)


延伸才會讓影像變形,裁切不會變形,裁切只會讓你字幕被遮蔽而已

Otakuchen wrote:
這在當年4:3螢幕...(恕刪)


這個問題在面板業界之間早已經不是新聞
因為裁切的多寡問題,同樣大小的大型板塊,廠商可裁切更多的面板,使之獲利
18.5:9,就更是這種問題的延伸

16:9是被強制,殊不知還是有人希望能看更大的"視界",所以到現在還有16:10的螢幕
同尺寸擺在一起,很明顯就是寬上一號,可視範圍更大
看是要接受被制約實際上變小的螢幕,還是追求更大的可視範圍...真的...端看消費者
Otakuchen wrote:
這在當年4:3螢幕過渡到16:9螢幕時也是一樣的說法:
『16:9螢幕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螢幕size灌水很大
換言之,在你看久了後你會發現16:9並不會給你「大螢幕」的感受
反而是在一個畫面上能顯示的內容數量變多了(e.g. LINE顯示的訊息數+3則)
由於拉長的只有長度,而沒有寬度
想買大螢幕卻不曉得這一點的消費者很容易被帳上的數字所欺騙』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的感覺??
當年4:3的17吋螢幕跟16:9的17吋螢幕是不是覺得16:9的高度根本跟15吋的一樣只是寬了些?
螢幕大小的算法就是對角線長度,因為比例不同當然面積就不一樣,只能說如果這是主流,那將來大家也會習慣這種18.5:9的算法,如果不是,那自然會被淘汰

當年4:3畫面用在16:10畫面上 填滿就是拉寬 人物都變胖
那時4:3解析是360P還i(480x360)
4:3螢幕最高1024x768
兩者比例一樣 沒有變形問題

到了寬螢幕1366x768 1680x1050 以及後來的FHD 都有實質的像素提升
看4:3節目 人物就是拉寬變胖 所以才有比例調整左右黑邊恢復原4:3比例的觀看方式
只是電視台也更換攝影機至FHD等級 來源也實質提升解析 符合16:9螢幕比例
對 看起來就是4:3畫面縮小了 但是以FHD影像來看 卻可以看到更多像素堆出更漂亮的畫面

主要是看來源與應用 螢幕方面不會因為大小而淘汰
電腦螢幕2560x1600從來也不是主流 主流是FHD
2K為的就是比FHD有更多像素顯示照片 放置工具框
18.5:9螢幕也是如此 如同你提的(e.g. LINE顯示的訊息數+3則)就是這種應用 多出額外的資訊

簡單講
當年4:3到寬螢幕是大量提升了像素 並補足低像素來源的缺點 以像素展示提升到FHD的好處
FHD現在直接倍增進化到4K 未來4K倍增到8K(都是16:9) 也是以拉高像素展示畫面
2K拉長成為18.5:9像素沒提升多少也不是主流
況且主流應用來源還是16:9 18.5:9在實質應用上並沒有太多功用

有功用 效果不大 就像是(e.g. LINE顯示的訊息數+3則)這樣的效用...........
                              彈幕濃!
light0935 wrote:
延伸才會讓影像變形...(恕刪)


我圖片倒數最後第二張紅圈處比較看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