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S3發售50天已破千萬支

peterTG wrote:
老實說郭台銘算是近年...(恕刪)


先放下管理書本還有網路上的文章

先去找一家公司,實際看一下人家如何營運

你講的數字還有管理手法,實際該如何去運轉,不是打打文章就可以run了

談經營、談管理,你懂業務怎麼接單嗎?

業務接完單讓經管產生訂單,擬訂出貨計畫,確認船運公司

訂單產生工單,生管擬訂生產計畫,跟供應商叫料

IE要估算成本,人力、機器與物料等相關的resource

產線領料,每天製造課長回報生產計畫

品管執行品質計畫,接著產出後做QC > 入庫 > 出貨

製程當中遇到相當多問題,

來料不良,報廢是工廢還是料廢,做雜收還是雜發

報廢的會計科目要跟會計確認,認列損失

QC報表數字很漂亮,可是卻被退貨,QC計畫是否有落實,是否執行in processing檢驗計畫

遇到急單產線如何插單,領不到料怎麼去借料

這當中包含了多少管理經驗,反覆回饋再檢討

以上是小弟幾年來的實務經驗,其實裡面還有很多人的管理問題

當流程確認下來,你講的管理一插進去,就等著收拾殘局吧!

很多有經驗的人,聽到你大談管理手法,應該心裡在竊笑吧~

不要再把管理書籍還有網路文章當作聖經

實務一點,先去找工作,累積完經驗再來談改善與創新
jerry1234567890 wrote:
先放下管理書本還有網...(恕刪)

我現在手上有五家公司,做這五家公司的主辦會計,每個月要寫上個月的經營分析及建議給上面看,你說我跟你談公司經營有啥問題?
我的公司有純國內,有中日合資,也有國外公司,雖然各行各業經營內容不同,但是經營上的分析應該是雷同的吧。

你要說服我,你先告訴我:哪國的實務告訴你企業沒競爭力不能倒?
會控管企業不讓企業倒的是政府,因為那會增加失業率讓他們政績難看,人民或一般消費者該擔心這些嗎?

我從頭到尾就沒再跟你談書本,你以為我在跟你談書本?
我前面有沒有提過企業沒競爭力那是企業的問題,企業倒掉有多少人失業那是做企業經營分析該討論的內容嗎?

你上面寫這麼長,我只看到你在寫經營流程,很抱歉,我沒看到你在做經營分析。
而我前面比較韓資企業三星和你舉例的國內慘業比,我很明確的指出:"企業有沒有競爭力,是看錢花在哪裡,創造了什麼價值。"
請問有問題嗎?

究竟是誰在大談危機意識?又究竟是誰在那談論企業倒了,失業者會擠壓就業市場?
才是請你務實點,如果你就業資歷這麼深,你不會不知道商場競爭誰管你是哪個國家的企業或人才吧?
企業自己不爭氣如果真的被打爆,不管是被韓國三星,又或者是被其他同業幹掉,該倒的就給他倒,這才是自由競爭市場,不是嗎?
如果企業真的沒競爭力還不能倒,你是要全國人民拿多少錢去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把國家和人民當提款機嗎?

請問我上面這些論述,有什麼問題嗎?

回來看看你這段:
jerry1234567890 wrote:
唉~只能夠說凡是想的單純很好沒錯,沒有危機意識就慘了
三星已經兵臨城下,你還覺得只是刁難
台灣不與三星對抗只會更快滅亡,品牌與代工都是台灣命脈,台灣面臨的是惡性競爭
台灣對於那些外商的誘因,很多都是那些科技業者的零組件
想想看不反抗的後果,日後重要產品的零組件都掌握在人家手裡
想找替代的廠商都沒機會,只能認人宰割,還談什麼做品牌賣產品
眼光放遠一點,連台灣未來的窘境都看不清楚
你看的到全世界?
你走的出台灣?

現在重要的零件、零組件、專利等等,哪個人家沒握在手裡?
你自己想想看你所謂的"反抗"具體的意義及帶來的後果吧。

該反抗的,是那些被三星壓迫的企業,不是人民;該做的,是端出牛肉,讓大家支持,而不是只會呼對內團結的口號。
消費者不是笨蛋,哪家東西好就買哪家,自己產品沒競爭力還來牽拖,逼著大家一起反抗,甚至拿國家未來來恫嚇,這些話還是請政府來說比較有公信力。
macacafly wrote:
當三星 LG 一天到...(恕刪)


我相信很多人是挺HTC的,在他最開始起步的時候,很多人都買他的手機,
當時給我很驚艷,也認為他很用心,二話不說當然挺。

但是應該很多人對HTC是很失望的,
規格、軟體慢慢被夾殺,毫無應對策略,或是策略失敗
節節敗退絕對不是因為台灣人不買,不挺造成的。
而且更令人難過的事,
韓國好東西都留國內,我們呢?


peterTG wrote:
我現在手上有五家公司,做這五家公司的主辦會計,每個月要寫上個月的經營分析及建議給上面看,你說我跟你談公司經營有啥問題?
我的公司有純國內,有中日合資,也有國外公司,雖然各行各業經營內容不同,但是經營上的分析應該是雷同的吧。(恕刪)


我還蠻擔心這五家公司的,希望你只是幫忙做帳

如果讓你當營運管理顧問,我還蠻好奇是哪幾家公司~

財經分析參考就好,利空、利多一堆出貨文,結果只是人家在短線炒作

財經新聞看一下,數字貼一貼,就當作經營分析

一堆理論就想談營運,你還是別埋在數字堆裡

找一家公司,進去學習之後再來談管理與分析

言盡於此~

peterTG wrote:
我現在手上有五家公司...(恕刪)


對您的說法深表贊同。

peterTG wrote:
我現在手上有五家公司...(恕刪)



我也認同...
支持你!!!
H:千萬算什麼?我只要把新品瑕疵換機的數量算進去早就把你打趴了~
jerry1234567890 wrote:
我還蠻擔心這五家公司的,希望你只是幫忙做帳
如果讓你當營運管理顧問,我還蠻好奇是哪幾家公司~
財經分析參考就好,利空、利多一堆出貨文,結果只是人家在短線炒作
財經新聞看一下,數字貼一貼,就當作經營分析
一堆理論就想談營運,你還是別埋在數字堆裡
找一家公司,進去學習之後再來談管理與分析
言盡於此~

這樣全部看下來

唉~ 虧你"自稱"實務經驗豐富

那怎麼會輸得這麼慘勒
jerry1234567890 wrote:
以上是小弟幾年來的實務經驗,其實裡面還有很多人的管理問題

當流程確認下來,你講的管理一插進去,就等著收拾殘局吧!

很多有經驗的人,聽到你大談管理手法,應該心裡在竊笑吧~

不要再把管理書籍還有網路文章當作聖經

實務一點,先去找工作,累積完經驗再來談改善與創新


怎麼感覺你跟周執行長的口氣差不多
jinshun000 wrote:
唉~ 虧你"自稱"實務經驗豐富(恕刪)

timeriver235 wrote:
怎麼感覺你跟周執行長...(恕刪)

jerry1234567890 wrote:
以上是小弟幾年來的實務經驗,其實裡面還有很多人的管理問題


我都自稱小弟了,還不敢說自己經驗豐富

你拿周執行長來比喻,你太看得起我了

我本身也是念管理出身的,企業管理與生產管理都有著墨

論文也是做產業與顧客需求分析,在業界打滾個幾年,軟體、科技與傳產都待過,

我待的部門都是製造相關的部門,IT會計經管研發常常都要跟他們co-work導系統

他們的工作內容我也略有涉獵,分享一下經驗而已,不敢說我講的一定對

只是覺得講那麼多重複的管理手段,還不如你實際去run一遍,你就知道有哪些問題了

感謝版友指教~

容我再補充一下

談到分析,我們之前co-work的BI team,有好多喔!

預測、SCM、DCM、EC、CRM還有很多系統,也時常與決策者一起探討分析這些指標

我們的決策者不會只出一張嘴,沒有天馬行空的產業分析

再次感謝版友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