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S3發售50天已破千萬支

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
Weiter5494 wrote:
很欣賞您願意花時間去...(恕刪)


厄,沒敘述好是我的錯誤
不過講"吸金",不是在說那種不用吐出來還的...
就以錢來看...保險金融,是種集資的好手段(當然前提也是要經營的好啦,不過 三星+韓國 ... 穩的啦)

加上以財務面來說,單論合法的方式,集團內就可以相互支援資金,這就是集團的好處

所以舉 台積電與三星 目前的現況為案例
台積電的資金來源,不外乎銀行借貸及本身獲利
所以前些陣子 ASML 公開找錢來燒的時候,台積電的態度就相對保守
畢竟手頭資金有限,是否就這樣投入燒錢,還是要保守以對...
萬一手頭的現金燒完了還是沒結果,沒現金得以保持高度營運競爭力...就出現另一個沒競爭力的公司啦

而三星...第一本身獲利夠,資金也足
就算燒錢後沒結果,集團內也能支援資金,繼續保持高度的營運競爭力

三星能有野心拚擴張,也是因為集團資金夠豐厚
要不然光先前提到的 ASML 找人要錢來燒 極紫外光 縮影技術
回收時程樂觀還要五年,且出不出的來還是個問號
但三星就打算要投錢進去燒了....台廠有哪間能夠有本事跟進?

這個當然不是台廠競爭力輸三星的全部原因
但也不會只簡化成 "台廠有錢後卻不像三星一樣燒錢拚研發"

----
就好像某藥廠的廣告
記者:阿伯,火災了你怎麼不跑
阿伯:怎麼不跑,但腳都麻了,怎麼跑
----

提到面板的 AUO 跟奇美賠錢慘慘~~~
不得不提到,三星顯示器....同樣也是也是在賠錢喔,難道三星顯示器沒在研發技術?沒有競爭力?
但好像大家都不在意...為何?
不外乎就算賠錢,集團還是可以供應資金繼續燒啊,繼續比氣長啊,看誰活得久

就像DRAM一樣,等到主要對手死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安心地賺錢啦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
Weiter5494 wrote:
AUO的淨收入,在2007年就開始下滑。2009年負債超過2百億,2011年第一季到第三季,已經負債405億。友達向銀行團的聯貸,從2004年到2011年的7筆聯貸總金額,已經有2500億。AUO尚擬以海外存託憑證或以私募現增方式籌資約80億元。奇美電之前60億元現金增資,再加上計畫辦理現金增資新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金額暫訂162.5億元,總計募集222.5億元資金。

目前AUO淨負債淨值比達80%,奇美電更高達148%。一樣是燒錢,燒出了什麼 ? 人家燒金箔,我們燒金紙 ?


01上面金融財務的人才也不少,人人都以為看看數字就可以知道一家公司底下資金如何運作嗎?
每家公司都攤在陽光下運作,人人都是股市大亨了
這樣我看謝金河也不用主持財經台了


你們是管理顧問公司還是財金系的學生?
舉了一堆人家怎麼虧錢,燒金箔?燒金紙? 馬後砲批評失敗者
這種管理顧問公司公司其實大家都知道是在搞什麼的
一些金融海嘯、風暴啦!都是這種公司搞出來的

批評友達奇美對市場短視沒有預應,面臨虧損該做的事情是想辦法整合其他產業
好單純的想法喔,找誰整、誰要被整還有誰要被合
批評友達奇美沒有投注開發新技術的面板或是提升技術降低量產成本
連一塊面板的製造成本都不知道,談降低量產成本?

你有想過後續問題嗎 ?RD有研發技術嗎? 零組件有掌握嗎? 製程能力夠嗎? 買新機台? 錢在哪?
沒關係,砸錢吸引人才買新機台啊! 沒錢找銀行借啊! 借不到是你差勁~
都聽這種管理公司的建言,台灣不知道又倒幾家了


Weiter5494 wrote:
不會呀 ! 我是每集都看,獲益良多 ! 長見識可比瞎扯強多了 ! 01待過產線的也不少, 流程一看,真假立辨,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各取所需了!

最後看到上面的留言令人無奈啊!哪裡是假的請指出來啊?
去找個製造的人來判斷啊!你是製造部的嗎?
說這種話你有資格批評真假嗎?

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

Ramsa wrote:
三星能有野心拚擴張,也是因為集團資金夠豐厚
要不然光先前提到的 ASML 找人要錢來燒 極紫外光 縮影技術
回收時程樂觀還要五年,且出不出的來還是個問號
但三星就打算要投錢進去燒了....台廠有哪間能夠有本事跟進?

這個當然不是台廠競爭力輸三星的全部原因
但也不會只簡化成 "台廠有錢後卻不像三星一樣燒錢拚研發"



Weiter5494 wrote:
2011年台韓面板廠營業損失
三星LCD部門 201億元
LGD 246億元
友達 576億元
奇美電 627億元


其實Ramsa是想知道台積與三星的競爭,面板損失不是重點
三星也是搞臭面板市場多年之後,今年第一季才開始賺錢

一直舉數字說故事,請建議一下台積如何面對三星這個最大的對手
製程要燒錢? 研發也要燒錢? 技術如何克服?
這一部分才是我們最想了解的,請發表一下看法
Weiter5494 wrote:
不會呀 ! 我是每集都看,獲益良多 ! 長見識可比瞎扯強多了 ! 01待過產線的也不少, 流程一看,真假立辨,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各取所需了!


"長見識可比瞎扯強多了 ! 01待過產線的也不少, 流程一看,真假立辨"
這句話是我看錯了嗎?


Weiter5494 wrote:
你太具攻擊性了吧 ! 我哪句話說你的話是假的 ? 我是說工單,製令這些術語流程,行家便聽得懂,外行人便聽不懂, 這也有錯 ?

那麼了解面板成本, 請問七月的面板報價為何 ? 不要搞錯你的對象 !


我是沒攻擊性啦! 你的殺傷力比較大

報價等於成本嗎? 虧你還在說明數字

報價我沒辦法給你,我也非面板的製造,但是我可以給你製造成本概念
我可以把ERP裡面如何擬定resource與usage列出來給你看
再說明如何與MES系統所記錄的生產工時做計算

我不會只給你數字,我會跟你講怎麼算



jerry1234567890 wrote:
最後看到上面的留言令人無奈啊!哪裡是假的請指出來啊?
去找個製造的人來判斷啊!你是製造部的嗎?
說這種話你有資格批評真假嗎?


麻煩請說明一下,真假如何分辨?流程有哪一段是瞎扯的?
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
我記得沒錯的話..
AMOLED技術一燒就是10億美金起跳
台廠幾乎是沒這個能力做到短時間就讓他量產
三星辦的到啊
面板產業三星是第一名 連第一名都會做到虧錢的面板產業
我覺得這種產業真的只能比慘而已..

Ramsa wrote:
重點不就這句話....

如果誠你分析所言,那整個財政部、經濟部、經建會跟勞委會就整天放假就好啦
你不認同,但是國家的財經及勞動官員就是這麼認為
那是誰錯呢?還是要認為就是因為這樣的政策,才導致企業沒競爭力?

你提過員工會被同性質的公司吸收,甚至轉去其他的產業
但是,是否想過那些公司或其他的產業能足夠的職缺吸收這些人員?
另外倒了一間沒競爭力的公司,就會有另一間有競爭力的馬上接上來?

或者,本來月薪 40k 以上,改行去做 22k ,你認為對台灣的經濟指標之一的消費力,不會構成影響?

老實說,我不是很愛跟人談政府的問題,不過既然你提了,那大家就來談談。

財政部、經濟部、經建會、勞委會他們的機構職權是什麼,他們需要承擔的工作及義務又是什麼?
如果講得更具體點,整個國家各部會機構,最主要的功能僅只是在於確保國家安定,亦即政權能夠延續罷了。
所以,政府的政策照理來說應該是偏向於中立,而且對外資企業有諸多限制,就我所知,台灣政府算是控管相當嚴密的,外資企業和資金進來要出去,可以說是要經過層層關卡,不信請你去問問其他周邊國家地區,光是香港和日本,外資及外商出入的自由度就遠高於台灣了。
還是你覺得台灣應該跟有外匯管制的中國比,學中國可以更確實的把外資、外企捏在手裡喔...不過中國有市場和資源,利>弊,讓外資不得不進去,台灣嘛...

再來,你要問那些公司或其他產業是有足夠的職缺吸收那些人,關於這點我也提過吧:你夠優秀,還怕沒人要?
一個國家的教育、環境、態度,造就一個國家人民的素質,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在國內企業找不到職缺,卻連外資企業都沒打算要,或是只要少部分菁英,那只能說明這個國家的人民競爭力嚴重不足,不是嗎?

另外,本來月薪40K,改去做22K,這個你的論點很怪,問題真的是在企業倒閉,導致就業市場被擠壓?
台灣老闆自己拿不出牛肉,拿得出香蕉就只請得起猴子,不就是這個道理?
過去台灣經濟好的時候,我也沒看勞工有多賺吧,現在經濟差了,啥都可以跟22K接軌了?

那我再問你個最簡單的選擇題,你覺得一個老闆請兩個22K的員工好,還是請一個44K的員工,讓另一個沒競爭力的回家喝西北風好?
我不知道你選哪個,但我選後者,大家好朋友握握手,有錢一起賺的時代早該過去了,前面就說過了,台灣最缺乏的就是競爭,要提高就業率,就是大家一起低薪。

我猜你可能會說:"那讓台灣企業不要倒掉阿,台灣企業賺更多不就能讓大家都過好日子嗎?"
說的比唱的好聽阿,台灣企業真的有競爭力,能在國際橫掃海撈,大家領錢領到手軟,還需要你擔心這種問題嗎?
況且羊毛出在羊身上,國內消費者把錢給企業,企業再把錢透過薪資回饋給台灣勞工,台灣勞工在台灣消費,以國家來看,錢的流動說穿了就是左手拿給右手,右手再拿回左手,整體來說有增加嗎?能否吸引國外消費者消費才是重點吧。

那最後,再問你:"台灣企業的競爭力究竟算是強,還是弱呢?"
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思維去想,台灣企業永遠都不算沒競爭力啦,不過這些年,很多企業異軍突起,台灣企業如果還是用這種態度和思維,被下一個企業超越也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台灣企業現在已經很有競爭力了,都是台灣消費者不挺,韓國企業會贏只是因為他們錢多,那就請你繼續這麼認為吧。
我前面也提過Nokia的例子了,Nokia這麼大的手機品牌,原本這麼豐厚的資本,現在呢?
光是錢多,不能說明企業競爭力多強,至少我看到Nokia沒落了,目前正在試圖扭轉當中...龐大的老本只是讓他們能撐得久一點而已,但苦撐真的能待變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