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sa wrote:
當你口口聲聲說該倒就倒,又說長痛不如短痛,又說影響的部份不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該擔心的
那,就是會影響啦.....那你說還有啥好不認同的
會影響是影響在哪?你要不要說清楚?
我前面就說了,不要講的好像只影響台灣,全球產業鏈如果倒了一個企業是只影響台灣,你再拿出來說會比較客觀。
很多事情本來就是連動的,你要這樣說,那現在台灣很多企業還沒倒,台灣經濟卻越來越差,又該何解?
不說歐債,就連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都能影響到台灣,你真的要扯到影響,那可廣了,試問世界上有多少經濟事件不會影響台灣?
台灣如果倒了一家雜貨店,跟倒了一家科技公司,難道雜貨店倒了就不會壓迫到台灣就業市場?
如果你的推論是只要有影響就算的話,那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台灣科技業就算沒倒,台灣每年光大學、碩、博士的畢業生要進入職場的人數,本身對就業市場的壓迫還比倒掉一家公司來的大。
Ramsa wrote:
你再說,人就是該注意好自己的競爭力就好
這是本來就該做的,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來,
且你一個人有競爭力,也只是當你失業之後能比較快找到你可以接受的工作
不代表整個就業市場就都能如此....所以你說國家競爭力不足....
以你的論點,那國家沒競爭力死拖活脫的,還不如國家放給他倒
反正你有能力,就是去外國當外勞,是吧
所以,工程師去國外賣他的專業叫做外勞?
會計師去國外查帳,簽證財務報表,叫做外勞?
我不懂你所謂外勞是啥,講不好聽點,台灣人去日本、中國、新加坡工作的人多的是,這些都是你口中外勞?
世界早就是開放的了,還在跟國內比?
國內企業沒人要,國外企業也沒人要的時候,該反省的難道不是自己,都是其他國家或是其他競爭企業害的?
Ramsa wrote:
然後電子業賺到,沒帶動到服務業?(對吧,財會是服務業吧)
笑話請適可而止,電子業正夯的時候,工程師買車置產是不手軟
沒帶動到國內其他產業?.......我不認為喔
噗,我還每天早上買蛋餅奶茶當早餐哩,手有沒有軟?有沒有愛台灣?
工程師買車置產,有沒有買洋車的?全部都很愛國買國產牌?
置產說不好聽點那也是個人資產,另外也是有人到國外置產的,你都沒看到?
你要是說有在國內消費就算有帶動產業,那還真算,那不好意思,不只科技業,全台灣賺外國人錢後在國內消費的都有帶動,包含零售、服務業在內都有。
Ramsa wrote:
另外,你還有個論述是說:三星把錢拿去研發,台廠錢拿著不知道幹嘛,所以台廠才會沒競爭力
對於這點,你以nokia本來也是資本雄厚,但還是競爭力輸給了三星
試問,台廠跟 nokia 的資源是一樣的嗎?台廠有錢是多少?有跟nokia一樣多喔
要多個比較對象是無所謂,但也都把相同相異點給一併說完吧
沒頭沒尾的跑個 nokia 出來....是要分析三星如何在競爭力上領先 nokia 嗎?
不是的話,還是把 nokia 這話題先收起來吧
我想,你只是在斷章取義而已。
資源多少不是問題,重點是三星從無到有,最後反超這點,才是一切。
另外我不只舉Nokia,我也舉例蘋果。
蘋果推出iphone之後賺了多少錢?Nokia原本是手機龍頭,現在又如何?這就是我前面一開始提到的預應。
預判市場走勢,至於誰能引領未來市場,就是看誰商品的競爭力強,回顧過去,iphone這個商品就是競爭力夠強,帶動了其他智慧手機發展,也把傳統手機的龍頭Nokia擠下去,這就是市場事實。
之前不是還有傳聞Nokia榮登最有可能消失的品牌嗎?這不就充分說明沒有預判市場做應對,就算有知名的品牌及龐大的市場,要沒落也不過就是幾年的事情。
另外從頭到尾在那講資源多少的都是你們,難道資源少就不用做事了?資源多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確實,資源多的企業遇到的阻力比較小,但資源少的公司如何讓自己的資源變多,如何讓自己的產品領先,這些都有人示範了,不是嗎?
Ramsa wrote:
再者,三星電子的 anycall 在2004年的時候,在傳統手機市場早就大放異彩了,賣翻了,有疑義嗎?
並非像你說的三星電子直到 SII 才大放異彩
還有我說的2005上半年獲利31億美元,就是三星電子自己一間,不是集團,上一篇也有特地寫出來
就算 nokia 本來資本豐厚,與 三星電子 一間公司比起來,似乎也不怎麼樣
三星現在已經壓迫到了台灣的中小企業了....就算不主動淌渾水
人家都已經兵臨城下了,還有得選擇嗎?
Samsung anycall賣翻了?跟Nokia的手機比一下好嗎?
照你的說法,HTC和SONY的手機不也賣翻了?HTC都還能在台灣繳那麼多稅,虧到脫褲子需要這樣繳稅嗎?
三星電子做什麼?只有手機或相關產品?應該不只吧。
Nokia做什麼?要不要比一下?
我前面就說過了,人家能對台灣中小企業造成壓力,就說明對方競爭力比較強,遇到壓力該檢討並促進自我成長,而不是去檢討對手。
我的意思很明白了不是嗎:如果只打算輸了在那怪對手錢多,那還不如見好就收,趁現在還沒垮掉之前自己先收了。
至少現在公司看起來還有賺錢,還付得起遣散費,萬一哪天被搞到虧損侵蝕資本的時候,不幸像太子汽車那樣欠薪,對誰都不好,不是嗎。
另外順便提醒你,三星是眼前的強敵,未來還會有更多強敵,至少我還滿看好對岸小米機的,還是你能肯定未來HTC手機沒有被小米機超過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