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S3發售50天已破千萬支

Ramsa wrote:
當你口口聲聲說該倒就倒,又說長痛不如短痛,又說影響的部份不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該擔心的
那,就是會影響啦.....那你說還有啥好不認同的

會影響是影響在哪?你要不要說清楚?
我前面就說了,不要講的好像只影響台灣,全球產業鏈如果倒了一個企業是只影響台灣,你再拿出來說會比較客觀。

很多事情本來就是連動的,你要這樣說,那現在台灣很多企業還沒倒,台灣經濟卻越來越差,又該何解?
不說歐債,就連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都能影響到台灣,你真的要扯到影響,那可廣了,試問世界上有多少經濟事件不會影響台灣?
台灣如果倒了一家雜貨店,跟倒了一家科技公司,難道雜貨店倒了就不會壓迫到台灣就業市場?

如果你的推論是只要有影響就算的話,那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台灣科技業就算沒倒,台灣每年光大學、碩、博士的畢業生要進入職場的人數,本身對就業市場的壓迫還比倒掉一家公司來的大。

Ramsa wrote:
你再說,人就是該注意好自己的競爭力就好
這是本來就該做的,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來,
且你一個人有競爭力,也只是當你失業之後能比較快找到你可以接受的工作
不代表整個就業市場就都能如此....所以你說國家競爭力不足....
以你的論點,那國家沒競爭力死拖活脫的,還不如國家放給他倒
反正你有能力,就是去外國當外勞,是吧

所以,工程師去國外賣他的專業叫做外勞?
會計師去國外查帳,簽證財務報表,叫做外勞?

我不懂你所謂外勞是啥,講不好聽點,台灣人去日本、中國、新加坡工作的人多的是,這些都是你口中外勞?
世界早就是開放的了,還在跟國內比?

國內企業沒人要,國外企業也沒人要的時候,該反省的難道不是自己,都是其他國家或是其他競爭企業害的?

Ramsa wrote:
然後電子業賺到,沒帶動到服務業?(對吧,財會是服務業吧)
笑話請適可而止,電子業正夯的時候,工程師買車置產是不手軟
沒帶動到國內其他產業?.......我不認為喔

噗,我還每天早上買蛋餅奶茶當早餐哩,手有沒有軟?有沒有愛台灣?
工程師買車置產,有沒有買洋車的?全部都很愛國買國產牌?

置產說不好聽點那也是個人資產,另外也是有人到國外置產的,你都沒看到?
你要是說有在國內消費就算有帶動產業,那還真算,那不好意思,不只科技業,全台灣賺外國人錢後在國內消費的都有帶動,包含零售、服務業在內都有。


Ramsa wrote:
另外,你還有個論述是說:三星把錢拿去研發,台廠錢拿著不知道幹嘛,所以台廠才會沒競爭力
對於這點,你以nokia本來也是資本雄厚,但還是競爭力輸給了三星

試問,台廠跟 nokia 的資源是一樣的嗎?台廠有錢是多少?有跟nokia一樣多喔
要多個比較對象是無所謂,但也都把相同相異點給一併說完吧
沒頭沒尾的跑個 nokia 出來....是要分析三星如何在競爭力上領先 nokia 嗎?
不是的話,還是把 nokia 這話題先收起來吧

我想,你只是在斷章取義而已。
資源多少不是問題,重點是三星從無到有,最後反超這點,才是一切。

另外我不只舉Nokia,我也舉例蘋果。
蘋果推出iphone之後賺了多少錢?Nokia原本是手機龍頭,現在又如何?這就是我前面一開始提到的預應。
預判市場走勢,至於誰能引領未來市場,就是看誰商品的競爭力強,回顧過去,iphone這個商品就是競爭力夠強,帶動了其他智慧手機發展,也把傳統手機的龍頭Nokia擠下去,這就是市場事實。
之前不是還有傳聞Nokia榮登最有可能消失的品牌嗎?這不就充分說明沒有預判市場做應對,就算有知名的品牌及龐大的市場,要沒落也不過就是幾年的事情。

另外從頭到尾在那講資源多少的都是你們,難道資源少就不用做事了?資源多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確實,資源多的企業遇到的阻力比較小,但資源少的公司如何讓自己的資源變多,如何讓自己的產品領先,這些都有人示範了,不是嗎?

Ramsa wrote:
再者,三星電子的 anycall 在2004年的時候,在傳統手機市場早就大放異彩了,賣翻了,有疑義嗎?
並非像你說的三星電子直到 SII 才大放異彩
還有我說的2005上半年獲利31億美元,就是三星電子自己一間,不是集團,上一篇也有特地寫出來
就算 nokia 本來資本豐厚,與 三星電子 一間公司比起來,似乎也不怎麼樣

三星現在已經壓迫到了台灣的中小企業了....就算不主動淌渾水
人家都已經兵臨城下了,還有得選擇嗎?

Samsung anycall賣翻了?跟Nokia的手機比一下好嗎?
照你的說法,HTC和SONY的手機不也賣翻了?HTC都還能在台灣繳那麼多稅,虧到脫褲子需要這樣繳稅嗎?

三星電子做什麼?只有手機或相關產品?應該不只吧。
Nokia做什麼?要不要比一下?

我前面就說過了,人家能對台灣中小企業造成壓力,就說明對方競爭力比較強,遇到壓力該檢討並促進自我成長,而不是去檢討對手。
我的意思很明白了不是嗎:如果只打算輸了在那怪對手錢多,那還不如見好就收,趁現在還沒垮掉之前自己先收了。
至少現在公司看起來還有賺錢,還付得起遣散費,萬一哪天被搞到虧損侵蝕資本的時候,不幸像太子汽車那樣欠薪,對誰都不好,不是嗎。

另外順便提醒你,三星是眼前的強敵,未來還會有更多強敵,至少我還滿看好對岸小米機的,還是你能肯定未來HTC手機沒有被小米機超過的那天?
jerry1234567890
拍謝!!老兄~先跟你說聲sorry
因為這裡的流氓太多了..防不勝防!!!

這一棟文章看完了..
我還是蠻認同peterTG的看法..
但我不是護駕..不明白jerry1234567890為何要這樣說??
我在這裡先聲明:我跟peterTG無任何關係..
只是單純認同他的論點與看法而已!!!

jerry1234567890 wrote:
erry12
dancemonkey wrote:
jerry1234567890
拍謝!!老兄~先跟你說聲sorry
因為這裡的流氓太多了..防不勝防!!!

這一棟文章看完了..
我還是蠻認同peterTG的看法..
但我不是護駕..不明白jerry1234567890為何要這樣說??
我在這裡先聲明:我跟peterTG無任何關係..
只是單純認同他的論點與看法而已!!!


你好,其實你酸我也沒關係
只是後來真的有點過度了
反正也差不多了,如有冒犯請見諒啊

peterTG wrote:
很多事情本來就是連動的,你要這樣說,那現在台灣很多企業還沒倒,台灣經濟卻越來越差,又該何解?


這隨便想就知道了吧
企業沒倒 但是獲利越來愈少 甚至虧錢 只是還不到倒閉
經濟當然越來越差
但是企業如果已經倒了 經濟會加速惡化 譬如員工失業 完全沒有收入 家庭無法支出
直到找到下一個工作之前 收入掛零 等待政府救濟
另外這家企業的供應商生意減少 營業額下降 一樣面臨倒閉 甚至應收帳款收不到 一樣連帶虧損

peterTG wrote:
台灣如果倒了一家雜貨店,跟倒了一家科技公司,難道雜貨店倒了就不會壓迫到台灣就業市場?


倒了一家雜貨店 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經濟
倒了一家科技公司 影響千個以上的家庭經濟
都是影響 但是嚴重程度不同


peterTG wrote:
如果你的推論是只要有影響就算的話,那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台灣科技業就算沒倒,台灣每年光大學、碩、博士的畢業生要進入職場的人數,本身對就業市場的壓迫還比倒掉一家公司來的大。


畢業生進入就業階段 只是讓失業率上升 但是就業職位"數量"不變
但是倒掉一家大型公司 就業職位數量減少數千或上萬 甚至連帶影響供應鏈
因為倒閉通常欠債不還 供應鏈廠商也會因此面臨虧損或倒閉 所以連帶影響數萬個職場機會
如果再加上畢業生同時進入就業市場 那麼在職位數量減少 求職人數增加的情況下
失業率上升速度更快 求職者多 企業選擇變多 自然就業者的薪資也會往下調降

peterTG wrote:
我不懂你所謂外勞是啥,講不好聽點,台灣人去日本、中國、新加坡工作的人多的是,這些都是你口中外勞?
世界早就是開放的了,還在跟國內比?


外勞分兩種 高階外勞 跟苦力外勞 一般講的外勞都是苦力外勞
你講的例子 通常是高階人力 到其他國家從事高階工作 高階意味著薪水高的意思
但是怕的是將來會面臨台灣的高階人力得去國外從事苦力外勞 一樣是外勞 但是狀況完全不同

peterTG wrote:
國內企業沒人要,國外企業也沒人要的時候,該反省的難道不是自己,都是其他國家或是其他競爭企業害的?


以微觀而言 個別企業要個別反省 個人失業也要個別反省
以巨觀而言 當一個國家經濟整體狀況很好時 大部分人都能安居樂業 即使是就業市場上不夠好的人 也不會過太差

peterTG wrote:
噗,我還每天早上買蛋餅奶茶當早餐哩,手有沒有軟?有沒有愛台灣?
工程師買車置產,有沒有買洋車的?全部都很愛國買國產牌?


一個是幾十塊的早餐拿來跟幾十萬的汽車或幾百萬的房子相比?
你沒有遠渡重洋到國外買早餐 表示你的確愛台灣
工程師買洋車 對台灣經濟的確相對沒有幫助 如能買國產車更好
但工程師一樣會買國產車 而且也會買房子 能買得起 總比買不起的好
而且工程師一樣都會買蛋餅跟奶茶哩

peterTG wrote:
另外順便提醒你,三星是眼前的強敵,未來還會有更多強敵,至少我還滿看好對岸小米機的,還是你能肯定未來HTC手機沒有被小米機超過的那天?


其實HTC的確得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我們外人無法幫他們
看著自家產業面臨市佔率衰退 獲利下降 裁員
應該是親痛仇快
但是目前台灣是一堆人喝采 因為他們把圈圈框的太小了

以上很多觀念都是很淺顯易懂的
不清楚這種淺顯易懂的東西 還需要贅述

唇亡齒寒是一個很簡單的成語 希望大家都懂
hello
macacafly wrote:
這隨便想就知道了吧
企業沒倒 但是獲利越來愈少 甚至虧錢 只是還不到倒閉
經濟當然越來越差
但是企業如果已經倒了 經濟會加速惡化 譬如員工失業 完全沒有收入 家庭無法支出
直到找到下一個工作之前 收入掛零 等待政府救濟
另外這家企業的供應商生意減少 營業額下降 一樣面臨倒閉 甚至應收帳款收不到 一樣連帶虧損

台灣產業很多元,我覺得科技業倒個幾家還沒到需要擔心的程度。

至於你要說死撐著和倒了哪個好,我只能說見仁見智。
基本上一家產業倒了,會有一定程度的刺激,至少其他同質產業會警醒,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
政府也會加強對這類產業的關注與輔導,某種層面來說不能說是沒幫助。

死撐著,如果撐到像太子汽車或華隆那樣,你說那叫好嗎?我覺得也不盡然。


macacafly wrote:
倒了一家雜貨店 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經濟
倒了一家科技公司 影響千個以上的家庭經濟
都是影響 但是嚴重程度不同

是阿,你要說程度不同那就對了,我不知道台灣科技業工作者佔幾%,不過我可以肯定,光是統一在台灣擁有600多家子孫公司這種集團倒了,比科技業倒個兩三家還嚴重。
科技業算是大起大落的行業,也不是像服務業需要極度龐大的人力,所以如果你要說科技業倒了會影響多少個家庭,我只能說:台灣其實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當你真正需要一份薪水養家的時候,你就不會去計較你做的是什麼工作了。

正如我前面所說,台灣都還有職業能放給外勞去做,表示台灣就業市場根本沒飽和,台灣究竟能不能負荷倒個幾家沒競爭力的科技業?我想答案應該很明顯了。

macacafly wrote:
畢業生進入就業階段 只是讓失業率上升 但是就業職位"數量"不變
但是倒掉一家大型公司 就業職位數量減少數千或上萬 甚至連帶影響供應鏈
因為倒閉通常欠債不還 供應鏈廠商也會因此面臨虧損或倒閉 所以連帶影響數萬個職場機會
如果再加上畢業生同時進入就業市場 那麼在職位數量減少 求職人數增加的情況下
失業率上升速度更快 求職者多 企業選擇變多 自然就業者的薪資也會往下調降

你知道我為什麼舉畢業生為例嗎?
現在很多畢業生基本上算是認命了,有的大學畢業企業開19-22K也在做的,想說第一份工作將就學經驗。
問題是你想想看,科技業倒一家,放出來那些人能拉的下老臉一開始就願意去接22K那種工作?

台灣就業職位是一定有的,只是台灣普遍存在職業貴賤的問題,你之所以會覺得就業職位數量不變,是因為你沒看到底下一堆許多台灣自恃是大學生或是曾經的企業工作者不願意去做而已。

另外我記得我也提過,世界上的優勝劣敗,應該要充分體現在就業市場上,很多台灣人才覺得自己價值沒有充分體現在報酬上,進而往國外市場就業,才會造成台灣企業嚷嚷著找不到人才,卻又出那不三不四的薪水請人。

正如我前面說的:兩個人求職,你是希望兩個人都領22K,還是一個人領44K,另一個回家喝西北風?
我個人是偏向後者,台灣缺乏競爭太久了,如果大家都老是在關注失業率多高或多低,台灣只會繼續沉淪在緩競爭甚至是不競爭的環境。

macacafly wrote:
外勞分兩種 高階外勞 跟苦力外勞 一般講的外勞都是苦力外勞
你講的例子 通常是高階人力 到其他國家從事高階工作 高階意味著薪水高的意思
但是怕的是將來會面臨台灣的高階人力得去國外從事苦力外勞 一樣是外勞 但是狀況完全不同

當你有專業,你還怕去國外做苦力外勞?
所以我前面說了,台灣的高階人力除非真的都沒競爭力到一個極限,不然何必去做苦力外勞?

個人競爭力是自我培養的,不是國家或企業給你的,國家或企業可以帶給你光環,但個人的發展還是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面對事情的態度。
如果你認為哪天台灣的高階人力必須去外國從事苦力外勞,我只能說:"先檢討一下自己國家的教育和自己個人能力是不是不足以讓你到國外領一份像樣的薪水吧。"
不要看菲律賓或越南很多外勞來台灣工作,他們也是有高階人才在海外工作的。

macacafly wrote:
以微觀而言 個別企業要個別反省 個人失業也要個別反省
以巨觀而言 當一個國家經濟整體狀況很好時 大部分人都能安居樂業 即使是就業市場上不夠好的人 也不會過太差

你說得很好啊,問題是你有沒有站到能改變一個國家經濟環境的位置?
台灣政府亂花錢,台灣企業在打混,所以底下員工或老百姓不好好養成自己的能力,難道還要寄望那些不長進的產業或政府有一天能突然警醒,來個一發逆轉嗎?

台灣現在環境還不是頂糟糕,還是有很多待遇不錯的好公司,而且也不是科技業,而這些好公司也還是有職缺釋出,只是看你有沒有能力去拿而已。

macacafly wrote:
一個是幾十塊的早餐拿來跟幾十萬的汽車或幾百萬的房子相比?
你沒有遠渡重洋到國外買早餐 表示你的確愛台灣
工程師買洋車 對台灣經濟的確相對沒有幫助 如能買國產車更好
但工程師一樣會買國產車 而且也會買房子 能買得起 總比買不起的好
而且工程師一樣都會買蛋餅跟奶茶哩

我說的是本質問題,同樣是花錢在國內消費,你憑啥看不起我的蛋餅奶茶?
至少我沒去吃外資的麥當勞及肯德基,你說是吧?
如果你要說工程師賺錢買汽車或房子比花幾十元買早餐來的強,那反過來說,這些人如果把錢拿去買洋車或洋房,是否罪孽也比較深重?

產業鏈是循環的,在講台灣某些人為什麼不買台灣車而去買外國品牌汽車,其實跟買科技產品是一樣的道理。

人會買東西,大部分就是選擇幾個要點:
1.花最少錢又堪用的
2.花得起的範圍內最好的
3.能讓自己爽,能滿足自我的。
所以如果台灣產業無法做出讓你滿足的產品,但國外產業卻能做出,難道你花你自己付出勞動力賺來的所得去取得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產品,還要考慮國家社稷?

macacafly wrote:
其實HTC的確得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我們外人無法幫他們
看著自家產業面臨市佔率衰退 獲利下降 裁員
應該是親痛仇快
但是目前台灣是一堆人喝采 因為他們把圈圈框的太小了

以上很多觀念都是很淺顯易懂的
不清楚這種淺顯易懂的東西 還需要贅述

唇亡齒寒是一個很簡單的成語 希望大家都懂

唇亡齒寒,那是國家該用的,而不是一般老百姓和企業該用的詞彙。
一個企業如果需要靠著"愛國"及"唇亡齒寒"來促進消費,那我只能說快沒救了。

老實說台灣企業倒與不倒與我無干,倒了我沒虧損,賺了我也沒分到一毛,重點是這家企業端出來的到底是不是牛肉比較重要。

企業競爭力不足,如果你也知道了,那該先反省的應該是競爭力不足的企業,而不是要警醒人民:萬一這個不爭氣的企業如果倒了也會掃到你...
請問你說這個是要人民怎樣自處?花自己的血汗錢挺一個不爭氣的公司,會比較爭氣?偏偏台灣地區消費還站不到這家企業5%的銷售,要如何警醒?
企業如果都不知自省,甚至還有人會說競爭者資本龐大及帶有針對性,你說我前面所言讓這種企業倒掉或自己收掉還比較乾脆,有哪裡錯了嗎?

peterTG wrote:
不過如果你認為台灣某些企業沒競爭力又該死撐著不能倒,只是因為這些企業倒了,員工被釋出會影響就業市場以及台灣經濟這點,我就不能認同


大家都累了~~

大家現在是講台廠與三星吧
那為何一直要拉其他的東西進來要幹嘛?

某一台廠倒了,其他同產業的台廠是能馬上接下產能?能馬上接下所有釋放出來的員工嗎?
失去的市佔率,其他的台廠能夠馬上銜接嗎?
不能啊~~影響就是這樣啊...........
前面人都提過了,只是你都不想看,也不接受

再者,還要提國際環境?感情你是嫌討論的範圍還被攪和的不夠大?
先討論單純一點吧....

把畢業生的問題也拉進來.....只能說也別亂了.....要不要連當年度退伍的役男也加進來?
這裡討論的就是本來該有的產值卻不見了,而本來使這些產值出現的員工沒工作了
相信這個也是你的本職學能,結果你卻提個畢業生...........
真是訝異啊

自身要具有競爭力,是基本的問題,犯不著在這邊一直說嘴
這也不是台廠跟三星分析之後的答案
外勞的定義,請看勞委會對外勞的定義
何況舉的例子
peterTG wrote:
所以,工程師去國外賣他的專業叫做外勞?
會計師去國外查帳,簽證財務報表,叫做外勞?

絲毫感覺不出來你的專業...連外勞的定義都只想依你自己有利方面解釋
在台灣沒工作,只能去國外工作的話,這才是台勞

還有,科技廠的員工有在台灣消費,就是有把獲利分出來
更何況台廠在台採購也是同樣的會帶動非科技業的產業發展
(先告知,別扯到外國對台採購....
這件事跟你說的"科技業賺錢的時候也沒有帶動我們這些非科技業的產業發展"完全是兩件事)

最後
台廠 與 三星 的分析比較,結果別人提出論點,
卻以這個論點在 nokia 與三星之間的比較不成立,所以在台廠與三星之間就不成立
好厲害的邏輯喔
台廠跟 nokia 是一樣嗎?

加上,2003年的時候不看三星集團也不看三星電子, 光 anycall 的品牌價值就有 3兆3千萬韓元
的確市占還比不上nokia,但是,絕非所說的從零開始,
外加三星電子本身資源雄厚,還是能繼需推升 anycall 的業務
喔,對喔,三星電子因為還賣其他的東西,依你的算法三星電子資源不能算比nokia多
只能比賣手機的部分......

不好意思,我真的無法理解了

----------
還有喔,你口中的預應...nokia 誤判局勢,所以才變成現在的慘況,這個現在誰都會講
倒不如就請發表一下台廠現在應該做"預應"吧
就以台積電與三星為題吧
要不然真的不了解台廠是不是真的是敗在"預應"比三星差
而不是敗在三星的資源戰略
畢竟在下現在的本質無法理解"預應"的神妙啊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peterTG wrote:
台灣產業很多元,我覺...(恕刪)

基本上你要有個認知..
韓國在科技業上跟台灣科技產業重疊是75%
而台灣股票市場6成比重是科技股
你認為如果將來三星把台灣中小企業摧毀殆盡
對台灣的影響不大?
你都知道統一的子孫公司有六百家了
你會不知道台灣科技相關供應鏈廠商會多於這個數字嘛?
你學會計的 你應該知道這事情影響範圍有多大
科技業是資本密集產業
集團越大 現金流越強 就能領先對手的產業
基本上三星靠著自己資本優勢 而領先台廠是沒錯的
因為那些技術是錢燒出來的啊..
NOKIA會輸 不是"手機"做的不夠好
因為現在是"手持式電腦裝置"時代
你手中拿的手機應該是叫電腦才對
打電話只是智慧型手機其中的小功能而已
這塊NOKIA根本是大外行
你要他預應什麼? 他只能眼睛大大的看著自己的事業被瓜分而已
10年前誰想的到電腦能做到那麼小 小到一手就能拿
即使想到也無法真正實現他
而蘋果就辦到了
畢竟蘋果做電腦硬體軟體已經30年囉
NOKIA要怎麼跟他比?
而且蘋果軟硬結合做的很好
這根本就是其他廠商沒在做的事情 只有他在做
所以造就現在的蘋果 他耕耘幾年了?
30年阿
其他廠商要打敗他是很難的 畢竟他耕耘很久了
三星手機會賣那麼好 除了本身製造硬體優勢外
他是一路抄著蘋果上來的..
看到NOKIA要"預應" 預應什麼阿??
大家一直講的強敵三星,韓國政府政府全力扶植的全球企業巨獸

韓國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台灣值得跟進嗎? 最重要的是,適合嗎?

1.韓國成全球第七個已開發國家,政府拼出口企業受益、人民無感
->有誤修正一下,是"全球第7個「20、50」"
2.歐美市場衰退,出口也跟著亮紅燈,內需低迷
3.國家、企業、個人統統一身債,2012年3月底負債910兆韓元
4.韓國外債高達四千億美金,雖然台灣沒有外債,但卻是高內債
5.房市低迷,民眾資產貶值,爆發壞帳危機,許多銀行倒閉
6.貧富差距嚴重,自殺率全球第一

韓國依賴大財團全球化佈局的經濟成長,人民好像也是苦哈哈的

2011人民年均所得韓國20,300 台灣18,500
才多$2,000美金,韓國人一年才多賺台灣人六萬台幣而已

談競爭力很好,但是像韓國年輕人
進不去三星、現代還有LG這些大企業當奴才就就得去當遊民
企業肥滋滋,那人民呢 ?
這樣對國家發展是好的嗎? 如果這種兩極化發展的恐怖平衡被打破了,後果不堪設想啊!

韓國政府補助財團才是比台灣厲害的,這些公司也不必研發
韓國政府會花大錢向國外買專利,再以低價賣或送給這些公司
萬一公司獲利不理想,沒關係,政府減免稅金甚至補貼讓他們帳面漂亮,財報一流
而且南韓也很會保護國內企業,韓國政府會禁止或限制其它國家產品
例如台灣產品在韓國不得銷售以保護這些企業
這些企業再來跟台灣企業拼產能拼價格,這不是公平競爭
批評那些台廠之前,先了解怎麼被打趴的
這不是唯一的失敗因素,但也是一個重要的失敗主因
所以別批評我"以 '危機意識' 大義之名試圖點起革命之花火"
唉~彼此彼此啦!

所以三星強是事實,但是韓國付出的代價不知道值不值得,我不評論
我覺得目前台灣還可以啦! 痛苦指數應該比南韓低很多

我只知道樓上幾位都離題太遠
例如,Apple作電腦不到30年,不信你google看看
Nokia今天這樣,不能怪別人,華爾街日報已經作過分析,請自行google吧
諸如此類...只能說,Google一下,破綻會少很多,也就比較有說服力一些



回到主題

S3銷售量創下新高,這是事實
因為搭配了各地的電信商,加上價格與規格也訂得不錯(這點有學到當年Sony的定價策略...設定產品價格帶vs.越來越強的規格)
-> 別再提hTC或Apple,因為相對而言,hTC的規格少掉了消費者最在意也最基本的可換電池、可插外接SD卡,就是大敗筆。而Apple遲遲無法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iphone5,維持著3.5"的小螢幕,隨著使用者換約潮一波波到期,就會一波波地被換掉。

不過,三星目前的好成績也是自己的障礙所在,既然從2010年全力投入Android手機市場,推出了準備多時的S1(i9000),迄今仍能輕輕鬆鬆地刷上第三方ROM升級成為JellyBean(4.1.1),也預示著賣越多、就越快到達飽和的不變鐵律
-> 所以Note/Tab才會是下一個大成長的預設產品線,但是難度相對更高上許多

我身為消費者,其實是樂見白熱化的競爭,也樂見三星擊敗其他驕傲的對手
更樂見日後有其他家能擊敗三星

這樣就可以加速推動整個大環境的快速進步,不是嗎?

當然,有許多人試著將三星的好成績,擴充解釋到國家之間的競爭或各國內部貧富差距之類的課題...並無不可...
但是題目一旦要拉到這麼大的格局,那引述與支持的證據,就要相對扎實很多
...不然,會很難看的啦

話說,hTC並不等於台灣產業,也犯不著學韓國大力支持三星、LG的作法來支持hTC(別忘了hTC本家是台灣首富,光爭遺產的金額要支持幾個hTC都是不成問題的)

danieliememe wrote:
我只知道樓上幾位都離...(恕刪)

第一台apple II 是在1977開始在發表會上 蘋果做電腦沒30年=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