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sa wrote:
絲毫感覺不出來你的專業...連外勞的定義都只想依你自己有利方面解釋
在台灣沒工作,只能去國外工作的話,這才是台勞
你搞錯了,現在台灣的狀況是這樣嗎?
台灣有的是薪水低到炸裂的工作以及違反勞基法的老闆們...會沒工作?
倒不如說是台灣老闆出的薪水請不起你的時候,你只能往外跑,不就是這樣?
還台勞勒,菲律賓或越南人來台灣工作,如果待遇比他們本地還差,他們來幹嘛?你聽過在台灣工作的你口中那些外勞,哪些是國外菁英份子,國內菁英滿出來了,"不得已"到台灣屈就領兩萬多還能寄錢回家的?
你才是依照有利你的方面解釋吧,在台灣怎麼會沒工作,台灣都還有勞動力能釋出給外勞,你說沒工作,要不要問一下政府?
Ramsa wrote:
加上,2003年的時候不看三星集團也不看三星電子, 光 anycall 的品牌價值就有 3兆3千萬韓元
的確市占還比不上nokia,但是,絕非所說的從零開始,
外加三星電子本身資源雄厚,還是能繼需推升 anycall 的業務
喔,對喔,三星電子因為還賣其他的東西,依你的算法三星電子資源不能算比nokia多
只能比賣手機的部分......
我看你對紅色這個字句不是很懂,跟你說明一下,能不能懂看你的天分。
企業在產業競爭除了提升自我之外,還有一個要素就是:於領先時確保競爭優勢。
intel能稱霸CPU產業這麼久,原因在哪?
照你的說法,三星現在也開始跨足CPU了,你要不要預言一下三星何時會用資本巴掉intel?
Nokia在手機界深耕這麼久,無法判讀未來形勢,甚至是無法應對威脅,最後沒落了,難道不拿單一產業來說明,要說明集團產業?
集團的視野和產業的視野不同沒錯,不過我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要單純分析誰起誰落,就不要參雜這個產業之外的東西,因為那會很雜。
而且如果照你所說的,三星集團資源雄厚,那請問是否任何資源雄厚的集團都能輕鬆用資本跨足其他產業去血洗資本較少的對手?
七七三 wrote:
基本上你要有個認知..
韓國在科技業上跟台灣科技產業重疊是75%
而台灣股票市場6成比重是科技股
你認為如果將來三星把台灣中小企業摧毀殆盡
對台灣的影響不大?
從你這段話,只能引申成下述說法:
韓國跟我們科技產業重疊75%,跟他們正面衝突我們八成會輸,輸了會導致我們被摧毀殆盡,所以我們應該實施保護主義。
別忘了,世界戰場不是在台灣,也不是在韓國,而是其他人口好幾億的地方,中國、美國、歐洲三大戰場才是決勝地,重疊75%又怎樣,你的產品能在中、美、歐這些地方巴掉對手,還怕被摧毀殆盡?
jerry1234567890 wrote:
韓國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台灣值得跟進嗎? 最重要的是,適合嗎?
咱台灣產業能搞出這個的話,我只能說:值得。
自己好好想想,台灣產業是不是已經快端不出牛肉了,才會提這種問題。
另外台灣有競爭意識及競爭力的廠商還是有的,至少ASUS從變形平板到padfone都讓我覺得他們在試圖走一條自己的路。
基本上我是Nexus系列愛好者,Nexus給誰做對我來說是個指標...手機只有Nexus One給HTC,Nexus S和Galaxy Nexus則是給三星,你覺得這說明什麼?
但是現在Nexus平板卻是給ASUS做,光是這點就讓我覺得這是Google肯定ASUS的信號了。
要支持MIT這個招牌不是不行,但我只支持有競爭力的...沒競爭力的就算打上MIT這個標籤,還是沒競爭力。
peterTG wrote:
你才是依照有利你的方面解釋吧,在台灣怎麼會沒工作,台灣都還有勞動力能釋出給外勞,你說沒工作,要不要問一下政府?
peterTG wrote:
財政部、經濟部、經建會、勞委會他們的機構職權是什麼,他們需要承擔的工作及義務又是什麼?
如果講得更具體點,整個國家各部會機構,最主要的功能僅只是在於確保國家安定,亦即政權能夠延續罷了。
以你的認知問政府應該沒用吧!你怎麼會叫人家去問政府呢?
peterTG wrote:
科技業賺錢的時候也沒分給我們這些非科技業的工作者,開同學會或約吃飯還會得意洋洋的在那炫耀自己公司賺多少,有多少分紅...
jerry1234567890 wrote:
韓國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台灣值得跟進嗎? 最重要的是,適合嗎?
peterTG wrote:
咱台灣產業能搞出這個的話,我只能說:值得。
你認為值得我沒意見啦! 但是你可能要調整一下看人家分紅了的心態了
但是我認同ASUS有錢可以燒的話,競爭力一定大大提升
科技業也是,砸錢研發都要有雄厚的資本,但是錢打哪來問題就大了
人家能我們也又不見得能跟進,僅此意見而已,再繞下去頭都暈了
韓國7月出口成長率急遽下滑,韓國靠這些企業已經沒辦法讓國家經濟及出口值好看了
出口與製造業進一步惡化,繼續降息救經濟,人民要被犧牲嗎?

peterTG wrote:
經過,最近結帳比較忙,放假順手回一下...
你搞錯了,現在台灣的狀況是這樣嗎?
台灣有的是薪水低到炸裂的工作以及違反勞基法的老闆們...會沒工作?
倒不如說是台灣老闆出的薪水請不起你的時候,你只能往外跑,不就是這樣?
還台勞勒,菲律賓或越南人來台灣工作,如果待遇比他們本地還差,他們來幹嘛?你聽過在台灣工作的你口中那些外勞,哪些是國外菁英份子,國內菁英滿出來了,"不得已"到台灣屈就領兩萬多還能寄錢回家的?
你才是依照有利你的方面解釋吧,在台灣怎麼會沒工作,台灣都還有勞動力能釋出給外勞,你說沒工作,要不要問一下政府?
我看你對紅色這個字句不是很懂,跟你說明一下,能不能懂看你的天分。
企業在產業競爭除了提升自我之外,還有一個要素就是:於領先時確保競爭優勢。
intel能稱霸CPU產業這麼久,原因在哪?
照你的說法,三星現在也開始跨足CPU了,你要不要預言一下三星何時會用資本巴掉intel?
Nokia在手機界深耕這麼久,無法判讀未來形勢,甚至是無法應對威脅,最後沒落了,難道不拿單一產業來說明,要說明集團產業?
集團的視野和產業的視野不同沒錯,不過我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要單純分析誰起誰落,就不要參雜這個產業之外的東西,因為那會很雜。
而且如果照你所說的,三星集團資源雄厚,那請問是否任何資源雄厚的集團都能輕鬆用資本跨足其他產業去血洗資本較少的對手?
從你這段話,只能引申成下述說法:
韓國跟我們科技產業重疊75%,跟他們正面衝突我們八成會輸,輸了會導致我們被摧毀殆盡,所以我們應該實施保護主義。
別忘了,世界戰場不是在台灣,也不是在韓國,而是其他人口好幾億的地方,中國、美國、歐洲三大戰場才是決勝地,重疊75%又怎樣,你的產品能在中、美、歐這些地方巴掉對手,還怕被摧毀殆盡?
咱台灣產業能搞出這個的話,我只能說:值得。
自己好好想想,台灣產業是不是已經快端不出牛肉了,才會提這種問題。
另外台灣有競爭意識及競爭力的廠商還是有的,至少ASUS從變形平板到padfone都讓我覺得他們在試圖走一條自己的路。
基本上我是Nexus系列愛好者,Nexus給誰做對我來說是個指標...手機只有Nexus One給HTC,Nexus S和Galaxy Nexus則是給三星,你覺得這說明什麼?
但是現在Nexus平板卻是給ASUS做,光是這點就讓我覺得這是Google肯定ASUS的信號了。
要支持MIT這個招牌不是不行,但我只支持有競爭力的...沒競爭力的就算打上MIT這個標籤,還是沒競爭力。...(恕刪)
三星集團的資本資出是159億美金
Intel是49億美金
三星的資本資出是intel三倍
要巴掉intel太簡單了
peterTG wrote:
所以,工程師去國外賣他的專業叫做外勞?
會計師去國外查帳,簽證財務報表,叫做外勞?
peterTG wrote:
倒不如說是台灣老闆出的薪水請不起你的時候,你只能往外跑,不就是這樣?
還台勞勒,菲律賓或越南人來台灣工作,如果待遇比他們本地還差,他們來幹嘛?你聽過在台灣工作的你口中那些外勞,哪些是國外菁英份子,國內菁英滿出來了,"不得已"到台灣屈就領兩萬多還能寄錢回家的?
你才是依照有利你的方面解釋吧,在台灣怎麼會沒工作,台灣都還有勞動力能釋出給外勞,你說沒工作,要不要問一下政府?
最上面是你對外勞的解釋...然後,你又再次解釋....疑?不一樣喔...哪個才是你的定義
然後又扯到台灣老闆跟外勞政策,請問還要扯多少東西?
這個議題最初的問題,請你不要忘記了
因為台廠倒了,本來有的工作職缺消失了,造成有人失去工作,這樣將會對經濟與就業市場造成衝擊
沒工作,是指這件事
先前你說不會影響就業市場,這下你又說沒工作找政府
你又說政府最主要的功能僅只是在於確保國家安定,亦即政權能夠延續罷了
這下是要怎樣...
peterTG wrote:Ramsa wrote:
加上,2003年的時候不看三星集團也不看三星電子, 光 anycall 的品牌價值就有 3兆3千萬韓元
的確市占還比不上nokia,但是,絕非所說的從零開始,
外加三星電子本身資源雄厚,還是能繼需推升 anycall 的業務
喔,對喔,三星電子因為還賣其他的東西,依你的算法三星電子資源不能算比nokia多
只能比賣手機的部分......
我看你對紅色這個字句不是很懂,跟你說明一下,能不能懂看你的天分。
企業在產業競爭除了提升自我之外,還有一個要素就是:於領先時確保競爭優勢。
intel能稱霸CPU產業這麼久,原因在哪?
照你的說法,三星現在也開始跨足CPU了,你要不要預言一下三星何時會用資本巴掉intel?
Nokia在手機界深耕這麼久,無法判讀未來形勢,甚至是無法應對威脅,最後沒落了,難道不拿單一產業來說明,要說明集團產業?
集團的視野和產業的視野不同沒錯,不過我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要單純分析誰起誰落,就不要參雜這個產業之外的東西,因為那會很雜。
而且如果照你所說的,三星集團資源雄厚,那請問是否任何資源雄厚的集團都能輕鬆用資本跨足其他產業去血洗資本較少的對手?
...(恕刪)
現在又多扯個 intel .... 還又多少間公司你還沒點名的,趕快點完吧
這些公司的各項條件是不是就等於台廠的各項條件
如果是的話,一起比較才有意義
但是台廠跟其他公司條件不一樣的時候,你把那些公司扯進來要幹嘛
外加,三星做的是 ARM 架構的CUP,Intel 做的是 x86 架構的CUP
感情是想要張飛打岳飛?因為三星現在沒有做 x86架構的,所以不分析了喔
喔,對了,另外現在跨界的是 Intel ,有提供給 LG android 手機用的 cpu
也請你提示一下,三星要怎麼"預應"
所以要比也是要比同質性高的啊,三星跟台積電不就是很好的案例
你怎麼不要用這兩間公司為案例分析呢?想了解精闢的"預應"是怎麼樣的內容啊
拜託你了
同樣這句話的結構,改幾個字,作為結語
不過我要提醒你的是:
如果你要單純分析兩者相互消長,就不要參雜這兩個對象之外的東西,因為那會很雜。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jerry1234567890 wrote:
你認為值得我沒意見啦! 但是你可能要調整一下看人家分紅了的心態了
但是我認同ASUS有錢可以燒的話,競爭力一定大大提升
有錢可以燒,可以提升競爭力沒錯,不過具體成效還是在產品本質上。
一個不符合時代、不符合需求、不符合市場的產品,就算給再多錢去燒,效果也是有限的。
以少勝多的企業還是存在著的,這年頭不是誰錢多誰就贏,錢多只是一開始具有優勢而已,關鍵還是在於這副好牌接下來怎麼打,就算有錢有口碑,也不是沒企業能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Ramsa wrote:
最上面是你對外勞的解釋...然後,你又再次解釋....疑?不一樣喔...哪個才是你的定義
然後又扯到台灣老闆跟外勞政策,請問還要扯多少東西?
這個議題最初的問題,請你不要忘記了
因為台廠倒了,本來有的工作職缺消失了,造成有人失去工作,這樣將會對經濟與就業市場造成衝擊
沒工作,是指這件事
先前你說不會影響就業市場,這下你又說沒工作找政府
你又說政府最主要的功能僅只是在於確保國家安定,亦即政權能夠延續罷了
這下是要怎樣...
不一樣啊,哪裡一樣?
一個是自願遊走的國際,一個是非自願不得已出去國際闖蕩,一樣嗎?
你在台灣做工程師寫程式,跟在國外做工程師寫程式,就算給人請到國外去工作,依照你的說法能算外勞嗎?
你在台灣是個工程師,但是台灣沒有需要請那麼多工程師,其他工作你又覺得薪水太低不想做,所以你到國外去做薪資比較高的工作(假設像菲律賓大學生來台做幫傭),這個在你定義來說應該就算外勞了吧。
老實說,國內的pay你不能接受,國外如果有人能給更多,當然就只能往國外,至於你要說是不是外勞,我只能告訴你,請統一稱呼這些人:國外工作者。
大家工作都是為了餬口養家,在國外或國內工作,具體做的又是哪份工作,完全看的是個人能力和手腕,講外勞,我可以認為你是在歧視某些工作者嗎?
至於最初的問題,那根本不是問題。
你怎麼不想想,台廠在創設之前,有這個職缺嗎?只是回到原本而已,不是嗎?
照你的說法,台灣三星如果在台灣倒了,是不是也會影響在台灣三星就業的人口呢?
另外我想問一下,你所謂的衝擊,究竟是以"人數"還是什麼標準來判斷衝擊大小?
你有沒有想過,失業一個薪資44K的人,跟失業兩個22K的人,哪個衝擊大呢?
等哪天台灣50%以上的科技業都面臨倒閉危機,再來談論衝擊與危機意識,而且由政府來談,是否會比較恰當些?
之所以說問國家政府,就是問政府開放多少外勞,這些工作全部由本勞來做,根本就不是問題了,不是嗎?
政府本來功能就是確保政權穩定,啥國家社會及人民福祉那都是後面美化說好聽的,難道一家企業倒了,政府還要確保這些企業的勞工都還能領跟之前一樣的薪資才是政府的功能嗎?
Ramsa wrote:
現在又多扯個 intel .... 還又多少間公司你還沒點名的,趕快點完吧
這些公司的各項條件是不是就等於台廠的各項條件
如果是的話,一起比較才有意義
但是台廠跟其他公司條件不一樣的時候,你把那些公司扯進來要幹嘛
外加,三星做的是 ARM 架構的CUP,Intel 做的是 x86 架構的CUP
感情是想要張飛打岳飛?因為三星現在沒有做 x86架構的,所以不分析了喔
喔,對了,另外現在跨界的是 Intel ,有提供給 LG android 手機用的 cpu
也請你提示一下,三星要怎麼"預應"
所以要比也是要比同質性高的啊,三星跟台積電不就是很好的案例
你怎麼不要用這兩間公司為案例分析呢?想了解精闢的"預應"是怎麼樣的內容啊
拜託你了
今天做ARM,難道沒機會想跳往x86?
另外要提醒你,ARM的產品不見得沒機會對決x86產品吧,你可以看一下Windows平板有沒有用x86的CPU,不就知道了嗎?
張飛打岳飛?不見得吧,未來怎麼戰還是個問題,你怎麼篤定三星不會有跟intel對決的一天?
至於預應,我前面早就說過了,企業缺乏競爭力的一個原因是沒有正確預應危機,你覺得三星集團比起其他科技業來說,比較有危機嗎?
我前面貼的flexible display就算是三星電子的一個預應方式,彈性的面板,製作出來配上適當的宣傳,如果成功的話,將來主導整個市場的會是誰?
說實話,最近蘋果一直在打專利官司,那也是一種預應,讓對手們為了這個專利付出一些代價,確保自身競爭優勢不被侵犯,這些都是企業在確保競爭力時該預先想到而提早做準備的手段。
至於三星和台積電,那是企業定位的問題,不是預應的問題,而是在預應之前的問題。
三星的企業定位是什麼?台積電的企業定位是什麼?
台積電能經營到現在,一定都有想過他們要面臨的市場、面臨的競爭對手以及他們企業的價值核心在哪,那他們就理所當然應該知道將來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並對此做反應,這就是預應。
另外我覺得你好像誤會什麼,不是很懂又一直在抓著這兩個字咬的感覺...
我前面之所以提到預應,是在說明企業對市場和趨勢的判讀應對,真正在強調競爭力的部分,關鍵還是在於對資源的應用上。
你投資多少錢下去,能帶來多少實際及隱藏的利益,那才是競爭力的核心。
peterTG wrote:
至於三星和台積電,那是企業定位的問題,不是預應的問題,而是在預應之前的問題。
三星的企業定位是什麼?台積電的企業定位是什麼?
台積電能經營到現在,一定都有想過他們要面臨的市場、面臨的競爭對手以及他們企業的價值核心在哪,那他們就理所當然應該知道將來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並對此做反應,這就是預應。
另外我覺得你好像誤會什麼,不是很懂又一直在抓著這兩個字咬的感覺...
我前面之所以提到預應,是在說明企業對市場和趨勢的判讀應對,真正在強調競爭力的部分,關鍵還是在於對資源的應用上。
你投資多少錢下去,能帶來多少實際及隱藏的利益,那才是競爭力的核心。
內容回的似懂非懂,卻只想牽著你四處跑,各位板友應該相當有感覺了
這種繞法,這一樓蓋到1000樓都沒問題,他還是能繼續跟你繞下去
最後將"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這句話還給你也順便提醒你
"預應"二字很多經營、創新管理文章書籍或者是期刊都有提到
有人長篇大論舉例說明,有人使用數學模型或者是演算法分析數據來解釋
定義並不是你講了就對,這樣頂多讓人覺得你是"辯才無礙"而已
真好奇三星會怎麼去預應,現在面對成長率急遽下滑,出口與製造業惡化
希望他們對市場和趨勢的判讀應對與競爭力,不會只是要政府降息救經濟,犧牲人民而已


peterTG wrote:
不一樣啊,哪裡一樣?
一個是自願遊走的國際,一個是非自願不得已出去國際闖蕩,一樣嗎?
你在台灣做工程師寫程式,跟在國外做工程師寫程式,就算給人請到國外去工作,依照你的說法能算外勞嗎?
你在台灣是個工程師,但是台灣沒有需要請那麼多工程師,其他工作你又覺得薪水太低不想做,所以你到國外去做薪資比較高的工作(假設像菲律賓大學生來台做幫傭),這個在你定義來說應該就算外勞了吧。
老實說,國內的pay你不能接受,國外如果有人能給更多,當然就只能往國外,至於你要說是不是外勞,我只能告訴你,請統一稱呼這些人:國外工作者。
大家工作都是為了餬口養家,在國外或國內工作,具體做的又是哪份工作,完全看的是個人能力和手腕,講外勞,我可以認為你是在歧視某些工作者嗎?
既然你都說不一樣了,那你還要一起統稱幹嘛?
外加,或許你沒有比較過,但是,非自願才出去國外的,待遇不見得會比原先在國內的好
當然啦,回到問題的原點.......台廠不倒,就沒有接下來要不要出去的問題,是吧!
peterTG wrote:
至於最初的問題,那根本不是問題。
你怎麼不想想,台廠在創設之前,有這個職缺嗎?只是回到原本而已,不是嗎?
呵~~我們不是在討論2012年民國101年嗎?台廠創設之前,是要拉到1980年民國69年啊?
好個時空跳躍,我真的跟不上
好個回到原本.......時間好歹也別太跳tone
peterTG wrote:
照你的說法,台灣三星如果在台灣倒了,是不是也會影響在台灣三星就業的人口呢?
另外我想問一下,你所謂的衝擊,究竟是以"人數"還是什麼標準來判斷衝擊大小?
你有沒有想過,失業一個薪資44K的人,跟失業兩個22K的人,哪個衝擊大呢?
等哪天台灣50%以上的科技業都面臨倒閉危機,再來談論衝擊與危機意識,而且由政府來談,是否會比較恰當些?
台灣三星電子是台廠嗎?不是啊
當然台灣三星電子倒了,員工被釋放出來,當然會有衝擊
但是,因為台灣三星電子倒了,本來被占據的佔有率,相對釋放出來給台廠
反而對於台廠及產業的經濟面是有利的
總比台廠倒了,不論是台廠、產業還是就業率都是一面倒的負面還來的好太多
另外,等哪天台灣50%以上的科技業都面臨倒閉危機時,剩下的50%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時候,
就算孫運璿院長在世,政府強力介入,也難以力挽狂瀾了
很意外,因為你有做財務預測的,難道你是要到一個公司出現虧損了,才提出警示嗎?
不是吧
那怎麼還會說出等到出大問題了,才提出警示才恰當
大家討論沒關係,但別昧著自己的本質專業
peterTG wrote:
今天做ARM,難道沒機會想跳往x86?
另外要提醒你,ARM的產品不見得沒機會對決x86產品吧,你可以看一下Windows平板有沒有用x86的CPU,不就知道了嗎?
張飛打岳飛?不見得吧,未來怎麼戰還是個問題,你怎麼篤定三星不會有跟intel對決的一天?
我有說啦~~現在是 intel 先跨界了,intel 有提供 LG android 手機的 cpu 了
該預應的是三星還是 intel ?
還有,windows 8平板~~~現在 microsoft 決定是不能使用 ARM體系的 CPU
換言之,平板的對決還是維持在 iOS vs android vs WM8 系統的層級
而非當初預測的 WM8平板上 ARM CUP vs intel x86 CUP
Google 一下,這些資料都找的到的...討論的時候,記得要 follow 新的資訊喔
peterTG wrote:
至於三星和台積電,那是企業定位的問題,不是預應的問題,而是在預應之前的問題。
三星的企業定位是什麼?台積電的企業定位是什麼?
台積電能經營到現在,一定都有想過他們要面臨的市場、面臨的競爭對手以及他們企業的價值核心在哪,那他們就理所當然應該知道將來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並對此做反應,這就是預應。
另外我覺得你好像誤會什麼,不是很懂又一直在抓著這兩個字咬的感覺...
我前面之所以提到預應,是在說明企業對市場和趨勢的判讀應對,真正在強調競爭力的部分,關鍵還是在於對資源的應用上。
你投資多少錢下去,能帶來多少實際及隱藏的利益,那才是競爭力的核心。(恕刪)
呵呵~~~改幾個字,懇請別介意
我想問的預應,是台積電現在面對三星電子強力搶攻晶圓代工市場,
台積電對市場和趨勢的判讀應對,其真正有競爭力的部分,如何應用資源在關鍵上。
台積電該投資多少錢下去,能帶來多少實際及隱藏的利益,那才能獲得有競爭力的核心。
....好個理所當然台積電應該要知道......嘆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