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c902001 wrote:
三大pay都要
只是這錢是必須用在行銷上
新聞都有寫,幾乎都是百萬美元
而且發展三大pay甚至台灣pay
因為中間都被抽一手
不管是系統開發廠商、設備、維護費、還是apple samsung 等
金融基構付出的成本很大
對金融機構而言都是賠錢生意
所以不是每家金融機構都願意加入或開發給民眾使用
Google Pay交易時,Google不會抽手續費。
https://support.google.com/pay/merchants/answer/6288977?hl=zh-Hant
Samsung Pay也是。
另外google pay上市時的行銷費,google並沒有要求百萬美金(也就是約3千萬台幣)這麼高。
不信的話,可以自行去找台灣各銀行上Google Pay時的活動,去推算行銷費用。
比如最近的合庫,活動是
[1]首刷100%回饋上限$200,5000名 (=1M)
[2]7-11禮券$200,3000名 (=0.6M)
這樣大概才160萬台幣。
就算加上第三個疑似合庫自行加碼的Openpoint1萬點(等值約33元) 3000名 (=約10萬),以及廣告宣傳等費用,
除非中間有一大筆錢(超過6成)跑到沒人知道的地方(笑),不然行銷預算不可能達千萬台幣等級,更別說是百萬美金等級了。
對金融機構來說,其實行銷宣傳事小,後台系統建制維護,才是比較麻煩的地方。
這應該才是最高成本的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