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taMomo wrote:
不過三星的行銷真的有點弱
音效晶片不強力宣揚
機身做工也不宣揚
其實體驗會或者發表會來說,分開說明會比較好
機身做工
相機
音效
銀幕
效能
軟體
這些分開由專業的人負責簡報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而其實接到簡訊拿到耳邊就可以撥打電話的能力我覺得有點雞肋
大家都開始換智慧型手機了.我上次收到真人傳的簡訊是兩個月前(其他都是廣告)
因此D大才會開這篇文章來說要"挖掘"
如果三星真的做了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實在不應該忘記拿出來說...
如今的官方宣傳效果,其持久力可能遠低於使用者體驗與口碑的影響力...


從我使用i9000的第一天到今天為止,基於i9000本身既有硬體規格、韌體開放架構(open sources code!),加上包括xda在內的許多人基於使用者需求衍生之應用想像空間,造就了絲毫未顯退步的性能(看看基於i9000所出的ROM版本有多少啊!...連ICS 4.0.4 for i9000都有了

)。倘若不是我的電信約要續約才需要考慮續約綁新手機,i9000仍然是生龍活虎的現役手機。而之所以i9000仍然是生龍活虎的現役手機,都是基於i9000最基本的規格條件,在當時就已經是足夠後面這兩年整體環境進步之所需的緣故(看看當時同期的其他手機,如今安在?)。
故基於相同的觀點與考量,我會更在意的是不只是S3的硬體規格要足夠,更要確認的是S3要如同當時i9000的開放性與可調校彈性,這樣才會有後續百花齊放的種種可能性發生。
...簡單的說,規格就是要齊全啦,不要為了機海戰術衝總塞貨量刻意去增刪規格,才是具備旗艦機種的基本條件。
說實話,當你越是瞭解S3的規格與設計後,對於後續的種種應用可能性之想像空間是很大的
而類似的觀點,從我一直以來的發帖內容都是可見這條從i9000窺探的脈絡與橫切面
...我用i9000看S2、看Note、看ICS、看其他品牌手機,都是一樣的帶有清晰的i9000主觀角度。因為我是從i9000才開始接觸、認識到Android。在此之前的智慧型手機,僅僅是比iphone更早的易利信 R380SC(一樣有一支筆)。
到今日為止,我心中的首選仍然是Note(準確的說,是經過S3淬鍊後的新Note或Note2),接著才會是S3。如果此刻選了S3,會有的缺憾就是沒有如S Pen同等級的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