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Note 7 容易爆炸,可能是「曲面螢幕」惹禍?

台灣四萬隻 光01就有35隻當機重開
不包含後續回報統計的其他出現案例
隨便就快破40隻 這樣就有快千分之一的高機率 會查不出來?

國際大廠出貨幾千萬隻 當機重開近千分之一
機率這麼高 查不出來? QC做假的?
這不是QC的SOP太爛 就是蓄意放行..........

QC連安全都無法把關 買得下去?
蓄意放行更嚴重 這還能買?
                              彈幕濃!
很多人問位是麼這麼多工程師找不到問題
原因很簡單
就像中華電信網路不穩你打電話去客服
他們派人測試說當下很穩
當你說我用的時候不穩
這就產生問題

當一個問題無法精確還原
你要工程師怎麼找原因
且現在的手機高度的集成化
塞入了太多的東西
這是一個乘法

看到的結果是燃燒
但是一連串的效應
是從誰開始
誰是最後一根稻草
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去看
的確是很難
方偉 wrote:
明天也'可能'是世...(恕刪)


拜託~請看完連結內的新聞文章在回文
裡面有韓國消保調查的結果
不是我在這邊放謠言說"可能" ok?

06260829 wrote:
名偵探蚵男發這帖是...(恕刪)



蚵男應該是自由時報歐
請不要沒看連結就亂放槍
本帖只是針對文章內部
"韓國消保機構做出的調查"結果
做討論 不是空穴來風
謝謝
skiiks wrote:
台灣四萬隻 光01...(恕刪)


不是所有問題在產線都有辦法找的到的,
failure return 有分很多種,一般是production line /field return,
而最難解的就是field return,因為RD不知道這個ISSUE是在什麼狀況下出現的。
而這個問題更難的原因是他是<1/1000的機率,對你來說這很多,但是這對RD端來說很少。
一般QC只會幫你測手機,而一次的量了不起也才1000支,
而如果這問題是要使用幾天才會發現,那就真的在研發端就不可能發現了。
再者,QC只是幫忙看問題,他們不負責解決問題,也不會去想什麼是可能發生的狀況。
所以一切都要回到RD端來找問題,但是三星的研發工程師是有名的少,真的!!!
不要以為三星的"工程師/專案 比"很高,他們是靠一大群供應商來幫忙協助的(我已經講的很保守了)
而也不要以為台灣的手機工程師也很多,他們的方式跟三星沒好到那裡去(這講法更保守)
就算工程師很多,有一半也是在發呆看小說打GAME,有的累的要死,有的爽的要死。
所以,要一個這樣的工程單位來找一千支才可能出現一支的issue,那時間會拖的很長。
但是其實我以前也有踫過類似問題,當然有方法,但我懶的講,因為我是來看笑話的。
真正的原因都是外力造成,微波爐加熱、
飛機電信干擾、使用副廠充電器、手掌溫
度太高、正妹屁股的曲面...........
數百工程師當然找不出自燃原因。
標題很聳動....內容很沒說服力..

雖然電池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在下認為..不太單純..
早期在筆電電池sony曾經出貨給dell..有發生不良問題...
招回電池...原因是有部分未處理好,被參入部份雜質.(查了好像花了6個月的時間才找到問題).有機率燃燒
那時相當轟動..也引起相當的討論
sony當時賠了不少錢...
也因此電池的標準安定測試提高了不少

所以對於note7..會產生燃燒....
我只想知道真正問題點在哪
goodversion wrote:
不是所有問題在產線...(恕刪)
你說的狀況
感覺是三星偷技術偷得太過分 零件廠不想給核心資料 怕技術整個被偷走
三星出問題內部不能解決 只能依靠零件廠隨便丟個解決方案
三星工程師隨便測試個好像沒問題就當作驗證通過了
的情況

那三星的東西就好像拼裝貨一樣 內部工程師都沒辦法掌控品質

如果是這樣 還有什麼好信任這品牌的
                              彈幕濃!

tablet wrote:
看這文應該意思是三星過度講求美型.. 但是機身緊湊度已經過頭,沒留下什麼空隙導致手機內部零件受到壓迫,外加應該真的機板設計有狀況... 加起來可能讓三星放棄吧... 畢竟整個外型再重新設計.. 可以直接跳下一代
然後扳彎測試反而沒爆... 搞的好亂
還是說要壓手機 (恕刪)


韓國人的產品歷史裡本來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零件,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瑕疵。向來追求美型的Sony,都不會為了美型而放棄內部的安全空間,導致SONY手機至今都是方方正正的。

以前看工藝態度來選手機到今天,成果可能很久才見真章,但始終是對的。現代人盲目選擇其外及表面的功能,而都不在意最根本的設計理念,是助長這些無良廠牌的罪魁禍首。
你應該去三星應徵工程師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