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視覺細膩度與ppi的迷思 其實大家都被唬了(5/7新增原作者回覆)

根那篇一樣,完全看不懂
所以沒辦法給你讚
但謝謝你提供另一個想法

我還是同樣一句話,
一般購買者才不管這些,
覺得漂亮就購買了

另外,樓上,有本事弄一篇來看看你的文筆有多好

簡單說, 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應該都不是顯示器業界的人. 或是非直接負責顯示器設計的業界人士.

只能說可能對顯示器技術有相當的興趣. 或是不小心搞錯一些細節了


因為兩篇文章都有些對於顯示器技術部分的錯誤認知.

另一篇文章對於 Pentile的原始用意都搞錯了. 且Stripe type的RGB sub pixel排列方式不該說為所謂的"RGB真實排列
", 因為除了Stripe type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排列方式. PenTile type就是被用來提出改進Stripe type的solution之一. Pentile一開始也不是Samsung的技術. 而是Samsung買下一家擁有Pentile技術的公司後所取得的 (哪一家公司大家自己google就知道了). 也就是說, stripe type不是顯示器使用的sub pixel排列方式的唯一正解. 這點是絕對要注意的. 數位相機螢幕所採用的顯示器就有相當大比例為Delta type. 原因就是因為Stripe type在一定解析度下顯示曲線方面是有較為不平整的狀況. 但是顯示直線或橫線則有優勢. 因此Stripe type 非常適合用於文字顯示. 不過文字也有曲線, 因此MicroSoft就採用ClearType技術來改善Stripe type的螢幕對於文字方面的觀看舒適度. 為什麼MS會針對Stripe type來最佳化呢? 因為Stripe type是桌上型顯示器最常見的sub pixel排列方式 (原因不外乎stripe type以顯示器設計角度較為簡單直覺, 製程以及Driver IC上面比較不用特別設計.) 而Delta type就是為了在一定解析度下能夠讓顯示器所呈現的畫面更為圓潤而衍生的設計. 特別是像數位相機用的螢幕所需要呈現的畫面資訊大多為曲線為主 (你去外拍的模特兒應該沒人長直角型的), 因此delta type就更為適合了.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數位相機在顯示menu選單時, 文字較不自然 (當然這也跟較低的解析度還有選用的字體有相關), 因為delta type本身對顯示文字上就有缺點了. 所以沒有甚麼一定好甚麼一定不好的技術.

至於PenTile, 當初這個sub pixel rendering技術promote的有一大重點是利用sub pixel
特殊排列以及搭配演算法後可以在同樣的製程解析度下得到更高的視覺解析度. 而如果加入White sub pixel後在於相同解析度下能讓視覺感受到更高且更自然的白色亮度 (RGBW). 因此也可以將OLED的驅動功率降低取得視覺感受相同亮度卻更省電的優勢.

不可諱言, PenTile (sub pixel redering)是相當聰明的解決方案. 當初開發此技術的人為IBM. 而MS也採用sub pixel rendering概念開發了ClearType讓各位眼前在電腦螢幕上看的文字能夠更圓潤. 有開啟ClearType的人應該沒人會反對此技術所帶來的好處吧?
不過PenTile由於需要特殊的sub pixel排列方式以及與其搭配的特殊演算法Driver IC, 再加上目前已經為Samsung買下的技術. 當然在其他廠商就較不容易看到此技術了.

而除了PenTile, 其他很多公司則在能夠增加Color Gamut上面下功夫開發新的sub pixel排列方式. 近期市場較有名的就是Sharp的Quattron了, 他採用了RGBY sub pixel來大幅提升Gamut. 當然多原色技術在早年就有很多公司提出研究了. 不過Sharp把他自己的技術給確實量產在TV應用上了.


簡單說, 顯示器業界對於前端技術當然都會有一些開發以及應用. 實在沒必要說甚麼RGB stripe type就一定是正解. 這只會扼殺了新技術的發展. (當然以商業角度來講當然要有一番競爭, 所以LG最近就抓著PenTile實際製程解析度較低這點打Samsung, 不過平心而論. 只要在一般觀賞距離, 您看得出來顯示器是用Stripe, PenTile抑或是其他的sub pixel排列方式嗎? 你會長時用放大鏡看螢幕是啥sub pixel排列方式嗎? 如果不, 何不接受新技術呢?)


對於另一篇文章, 也就是此討論串所引用的文章.

文內有一個很基本的地方但是會覺得怎麼會犯的錯誤. 也就是亮度的單位. 光功率的單位很多, 因為用處不同會有不同的計算以及表示方式. 但是顯示器的亮度單位絕絕對對不是"流明". 而是"燭光/平方公尺"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LED的討論比較多, 已經看到很多人把顯示器的亮度單位也寫成流明. 這點在顯示器開發人士來說是絕對不可犯的錯誤阿....


以上發發牢騷, 大家參考參考就好. 有錯誤也請指正賜教. :)
所以說這棟樓是討論
AMOLED的無法達retina的自我安慰文?
這篇太強了,直接打死一票 fans
如果 S3 能出個 1080p 的 4.8'' , 不管是不是 pentile 我都會去買...
但看到現在三爽出這個次一級的, one x 的 ture RGB hd 會更吸引我...

gendoh wrote:
簡單說, 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應該都不是顯示器業界的人. 或是非直接負責顯示器設計的業界人士.

只能說可能對顯示器技術有相當的興趣. 或是不小心搞錯一些細節了


因為兩篇文章都有些對於顯示器技術部分的錯誤認知.

另一篇文章對於 Pentile的原始用意都搞錯了. 且Stripe type的RGB sub pixel排列方式不該說為所謂的"RGB真實排列
", 因為除了Stripe type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排列方式. PenTile type就是被用來提出改進Stripe type的solution之一. Pentile一開始也不是Samsung的技術. 而是Samsung買下一家擁有Pentile技術的公司後所取得的 (哪一家公司大家自己google就知道了). 也就是說, stripe type不是顯示器使用的sub pixel排列方式的唯一正解. 這點是絕對要注意的. 數位相機螢幕所採用的顯示器就有相當大比例為Delta type. 原因就是因為Stripe type在一定解析度下顯示曲線方面是有較為不平整的狀況. 但是顯示直線或橫線則有優勢. 因此Stripe type 非常適合用於文字顯示. 不過文字也有曲線, 因此MicroSoft就採用ClearType技術來改善Stripe type的螢幕對於文字方面的觀看舒適度. 為什麼MS會針對Stripe type來最佳化呢? 因為Stripe type是桌上型顯示器最常見的sub pixel排列方式 (原因不外乎stripe type以顯示器設計角度較為簡單直覺, 製程以及Driver IC上面比較不用特別設計.) 而Delta type就是為了在一定解析度下能夠讓顯示器所呈現的畫面更為圓潤而衍生的設計. 特別是像數位相機用的螢幕所需要呈現的畫面資訊大多為曲線為主 (你去外拍的模特兒應該沒人長直角型的), 因此delta type就更為適合了.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數位相機在顯示menu選單時, 文字較不自然 (當然這也跟較低的解析度還有選用的字體有相關), 因為delta type本身對顯示文字上就有缺點了. 所以沒有甚麼一定好甚麼一定不好的技術.

至於PenTile, 當初這個sub pixel rendering技術promote的有一大重點是利用sub pixel
特殊排列以及搭配演算法後可以在同樣的製程解析度下得到更高的視覺解析度. 而如果加入White sub pixel後在於相同解析度下能讓視覺感受到更高且更自然的白色亮度 (RGBW). 因此也可以將OLED的驅動功率降低取得視覺感受相同亮度卻更省電的優勢.

不可諱言, PenTile (sub pixel redering)是相當聰明的解決方案. 當初開發此技術的人為IBM. 而MS也採用sub pixel rendering概念開發了ClearType讓各位眼前在電腦螢幕上看的文字能夠更圓潤. 有開啟ClearType的人應該沒人會反對此技術所帶來的好處吧?
不過PenTile由於需要特殊的sub pixel排列方式以及與其搭配的特殊演算法Driver IC, 再加上目前已經為Samsung買下的技術. 當然在其他廠商就較不容易看到此技術了.

而除了PenTile, 其他很多公司則在能夠增加Color Gamut上面下功夫開發新的sub pixel排列方式. 近期市場較有名的就是Sharp的Quattron了, 他採用了RGBY sub pixel來大幅提升Gamut. 當然多原色技術在早年就有很多公司提出研究了. 不過Sharp把他自己的技術給確實量產在TV應用上了.


簡單說, 顯示器業界對於前端技術當然都會有一些開發以及應用. 實在沒必要說甚麼RGB stripe type就一定是正解. 這只會扼殺了新技術的發展. (當然以商業角度來講當然要有一番競爭, 所以LG最近就抓著PenTile實際製程解析度較低這點打Samsung, 不過平心而論. 只要在一般觀賞距離, 您看得出來顯示器是用Stripe, PenTile抑或是其他的sub pixel排列方式嗎? 你會長時用放大鏡看螢幕是啥sub pixel排列方式嗎? 如果不, 何不接受新技術呢?)


對於另一篇文章, 也就是此討論串所引用的文章.

文內有一個很基本的地方但是會覺得怎麼會犯的錯誤. 也就是亮度的單位. 光功率的單位很多, 因為用處不同會有不同的計算以及表示方式. 但是顯示器的亮度單位絕絕對對不是"流明". 而是"燭光/平方公尺"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LED的討論比較多, 已經看到很多人把顯示器的亮度單位也寫成流明. 這點在顯示器開發人士來說是絕對不可犯的錯誤阿....


以上發發牢騷, 大家參考參考就好. 有錯誤也請指正賜教. :)(恕刪)



X! 好專業!!! 受教了

這篇文寫得真好!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推    推推推    推推推推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  頂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頂頂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推推  頂頂頂頂頂頂  推推  推推  推推  推推  推推  推推
頂頂  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頂  頂  頂頂頂
頂頂頂     推推推    頂頂頂頂    頂頂頂    頂頂頂頂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不知何時NEW IPAD的解析度,能出現在5吋上..
現在在NEW IPAD上看雜誌,真得粉舒服..

frank543 wrote:
而且4S可達到500流明
S2有因為沒使用Pentile而變暗嗎? 沒有
S2的最大亮度依舊只有200多流明
像LG的Prada螢幕高達800流明 而Optimus Black也高達700流明...(恕刪)


光看到 光能 跟 輝度 分不清,
單位 流明(lm) 跟 nits(cd/m^2) 老虎老鼠分不清。
主人下逐客令了!當初添磚起樓,如今等著笑看樓倒....
講了一堆還不是一樣,PPI越高是真的螢幕看起來比較細緻阿,搞不懂樓主是在反駁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