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奇* 天 wrote:
!! 這是一篇輕鬆聊...(恕刪)
創造新價值 wrote:
支持htc只做高階,品牌定位要清楚,不要去做中低階,只做高階仍然可以賣很好,看看apple
如果htc要做中低階的話建議推出副品牌作中低階,比如與宏碁合作或是買下nokia
然後nokia專攻中低階
建議htc自己開發arm cpu,這我覺得很重要,並且做出優異的cpu才不會因為高通缺貨等等因素而導致出貨量無法放大,然後也把cpu賣給其他公司賺更多錢
成立一個新品牌不是那麼容易的,
HTC中低階是一定不能放棄的,
因為中低階好衝量,量大也是行銷的一部份!
看到朋友買某一牌的手機,可能會借來把玩,這時候就會建立品牌印象。
消費者如果一開始沒錢,買了HTC低階手機,那之後中高階買HTC的機會也會變大!
而且利用中低階讓使用者習慣使用Sense後,之後就不習慣去用別牌的手機。
何況中低階不一定賺得少,硬體如果太低階的話,連升級都省了(看看三爽)!
所以賣出去拿到錢就是淨賺。
Nokia太大了,微軟都快救不起他了。幹麻HTC找Acer去找坑跳!
買Nokia不如去買RIM,
RIM的虧損很少,而且市值約1800億,
HTC手上現金約1000億,買下部分股權負擔不會很大。
如果Q2 HTC的出貨量可以回到1000萬隻,加上RIM也約1000萬隻就可以有兩千萬隻的規模了!
HTC可以把RIM的服務移植到Android上,進攻企業市場,
這個部分三爽進不來,是RIM的優勢!
這樣做的話,又可以改善RIM讓人詬病的APP數量的問題!
換言之,RIM的用戶可以在Android手機上用到需要的RIM的service,
又可以去Play Store download比RIM store多的軟體,
HTC可以藉此擴大Android的市佔!
如果之後Google翻臉獨厚Moto,HTC手上也擁有一個作業系統BlackBerry10可以發揮!
cogi698 wrote:
成立一個新品牌不是那麼容易的,
HTC中低階是一定不能放棄的,
因為中低階好衝量,量大也是行銷的一部份!
看到朋友買某一牌的手機,可能會借來把玩,這時候就會建立品牌印象。
消費者如果一開始沒錢,買了HTC低階手機,那之後中高階買HTC的機會也會變大!
而且利用中低階讓使用者習慣使用Sense後,之後就不習慣去用別牌的手機。
何況中低階不一定賺得少,硬體如果太低階的話,連升級都省了(看看三爽)!
所以賣出去拿到錢就是淨賺。
Nokia太大了,微軟都快救不起他了。幹麻HTC找Acer去找坑跳!
買Nokia不如去買RIM,
RIM的虧損很少,而且市值約1800億,
HTC手上現金約1000億,買下部分股權負擔不會很大。
如果Q2 HTC的出貨量可以回到1000萬隻,加上RIM也約1000萬隻就可以有兩千萬隻的規模了!
HTC可以用Android系統內建RIM的服務進攻企業市場,
這個部分三爽進不來,是獨佔的部分!
如果之後Google翻臉獨厚Moto,HTC手上也擁有一個作業系統BlackBerry10可以發揮!
我覺得如果NOKIA真的不行了
應該會被三星買下來
三星從NOKIA挖了不少人才

三星在人才方面真的超敢燒錢
比美國公司還敢
有稍微鑽研過三星的人應該會有同感
離題了
創造新價值 wrote:
你也一樣打錯了
是一哥才對
htc一定可以做到,只是做法思想要不要改而已
策略用的是什麼策略
如果htc厲害的話一定可以,只是現在htc的商業策略仍不夠積極勇猛
建議htc挖角三星行銷大將,或是請洋將來
挖角nvidia三星cpu設計人才!
挖人才htc真的搶不贏三星的

建議可以看一下遠見雜誌2011年九月號
裡面有稍微提到三星挖人才的方法
如果htc比照辦理
我看還沒挖到幾個人
就會先倒了

與其挖人才
不如和國內大廠密切合作
促進台灣高科技的整體繁榮
讓台灣的業界人才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未來有信心
讓他們會想留在台灣
不至於輕易被外商挖走
如果htc可以和國內大廠合作
弄出一系列的手機.電視.筆電等等的整合
就像三星和蘋果那樣
我就會有極大可能跳槽到htc了

畢竟家裡擺著同一品牌的一系列商品
和不同品牌的個別商品
爽度是有差的

這算是我個人的小癖好。。。
又離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