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lee0419 wrote:
進步在那裡?有數據...(恕刪)


色準的部分,這國外的網站都有測試過,包含note系列

至於衰退跟烙印,我沒在三星,所以這部分可能要請認識的人來解答囉
skiiks wrote:
就像燈泡暗了 是不可能恢復回原先亮的樣子
除非強加電壓 讓它硬燒補回原先的亮度
而OLED這樣硬燒 除了快速燒掉壽命外 還會耗電高熱(還不知道能不能這樣硬燒)
更加不適合手機有限的電量使用

所以OLED螢幕 一旦色衰到有肉眼看出色差了 就
無 法 恢 復
在無藥可救下 只能容忍使用了

這也是三星這種自發光螢幕 不可能用作電視與電腦螢幕使用的主要原因
一切問題點都在於 原色像素壽命太短
壽命沒有改善前 確實不要碰OLED螢幕為上


我是唸工科的,所以很清楚憑數據討論和憑感覺討論的差別在哪裡.

若要從理論上來講,螢幕上的每個像點永遠都是各自以不同程度的顏色及亮度在變來變去,我經常在想,AMOLED螢幕用個2~3年甚至更久後如果用儀器去測,其實應該根本就是花的吧,但實際上人的肉眼真正看上去並感覺到的,大概也就是色偏或烙印罷了(人的眼睛應該是沒辦法精確看出那螢幕是花的才對,不然,日常坐息應該會很困擾也病得很重才對). @_@a

我想所有用AMOLED螢幕的人都應該要有個認知,那就是你的螢幕一旦開始衰退老化,就是不可逆的,你可以用某些方法讓它老化的慢一點,或是看起來比較不明顯,亦或是老化到一定程度就直接換掉<---如果不能接受,想和你的手機天長地久在一起,那就不要用AMOLED. 反之,一堆理論數據和實際使用經驗經常也可能天差地遠,慎重參考OK,動輒奉為圭臬則不必~

再說了,有點諷刺的是,近來有些三星手機在螢幕出現明顯色偏或烙印之前,消費者可能是因為斷訊或其他問題而早早把它換掉.... 並且,以前三星手機能換電池,很多人只要手機使用還算順就會一直用下去,相形之下螢幕顏色偏太多就可能成為換機的一大主因.但現在手機不能換電池,也有人可能在螢幕明顯色偏前就得換電池,而懶得送修換電池的話就是直接換機囉~ 當然,如果是想買/賣二手機的人,AMOLED老化色偏的問題當然就會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的色偏程度會直接影響手機殘值.

lyou wrote:
我是唸工科的,所以很...(恕刪)


我有個問題,因為每個像素的使用情況都不同,那照理來說衰退程度也會出現不同,那有可能會出現像版大那樣的整片色偏嗎?理論上應該會出現像是色塊類一部分正常,一部分色偏的吧?還是我對amoled的顯示方式有誤解
skiiks wrote:
◎◎恢復白底
先講結論 不可能
(要先知道顏色組成 RGB255是白色 RGB0是黑色(無光狀態) RGB254~1都叫做灰階)
藍色由B255衰退10%變成B230 白底組成的顏色是RG250B230的淡黃色
想要去除藍色衰退造成的色偏 紅綠也一樣要衰退10%
但是三原色都衰退10% 最終是由淡黃色(色偏)變成RGB230的淡灰色(灰階)
回不到白色


先講結論,當然辦得到。
不要用8bit這種狹隘的定義,
手機能輸出的bit數遠在此之上,何況亮度還決定自很多環節,bit數講的是色深度,而不是絕對亮度!
RGB最大亮度在戶外可以點到500nits以上,
室內平常使用只需150nits就夠了。

換言之,
藍色衰減10%,讓RG跟著遷就10%,回到正常的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只是戶外最大亮度達不到原本的設定值,
一般使用綽綽有餘。
就是手機需要有自調白點的韌體設定罷了,
三星自家手機是沒有,
但比如Lumia 930,一樣使用OLED面板,它可以有幾階調整色溫的選項,
某種程度上做得到上述的事情。

另外,藍色也不會只有1000hr的壽命,
根據實際使用的強度,那壽命可以到幾萬小時,
只是藍色壽命相對RG仍舊要短不少,所以色衰總是往黃色偏...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ddcatt wrote:
先講結論,當然辦得...(恕刪)
我知道你講的方法
參數RGB255但藍色實際顯色衰退為B230 而呈現淡黃色
所以讓參數RGB255調整實際色顯為RG230 再去搭配參數B255實際色顯B230
達成參數RGB255實際色顯為RGB230的灰階
再調整白點參數 使三原色亮度提高到恢復原先255白光狀態

衰退還是有 造成最大亮度衰退
但是正常亮度稍微拉高到最大亮度之間 還是能使螢幕回到手機初始設定的白色亮度

這原理跟LCD背光衰退 亮度不夠 在螢幕硬體設定中拉高背光亮度參數恢復為原先白色類似(註)
但是OLED的修正條件要更為複雜 需要針對三原色做個別調整

這時P排列就會開始出現影響 不等大不等量像素會在混色上造成設定參數與實現顯色的不同
造成混色後的實際顯色不是數值顯色 形成各種跳階般的調整 才能恢復個階段顏色的顯示正常
再來是色偏看起來是單一顏色色偏 實際上光是單一顏色的色偏內 也佈滿各種不同程度的色衰
再加上如果像素都進入衰退中 可能要每個月調整三原色調整白點
這種做法會造成額外的耗電(平均的拉高亮度)

如此可以用拉高像素亮度去修正色偏 到最大亮度耗盡為止
修正難度 一樣也不是常人等級可以控制

而上述恢復的色偏條件還是最簡單的「單一色系全畫面平均的色衰」 就需要如此複雜的調整

所以我還是修正我之前結論「能恢復色偏 但是難度很高 近乎做不到

--------------------------------

我是能接受色偏 因為只是顏色偏掉沒有色準
對於無須色準的內容瀏覽而言並無大礙 (就像我仍在使用TN螢幕瀏覽01)
目前OLED最大用途就在手機螢幕 這種不需色準 短期的使用
恢復色偏 吃力不討好 一點功用也沒有

烙印就不一樣了 很干擾操作使用 而且真的是無法救回

OLED色衰影響除了色偏 同樣的色衰因素也會造成烙印 條件都一樣
產品總不能一直靠消費者人品讓螢幕只出現色偏不出現烙印吧

要確實讓OLED不出現色偏烙印 提升壽命還是OLED最重要與最有用的當前任務

--------------------------------

註:除非已經是100%背光 無法拉高亮度
通常LCD背光設定在50 60左右 用久背光衰退使白光變成灰階 調高亮度參數 使亮度恢復即可
LCD白色背光壽命是10萬小時
                              彈幕濃!
看dd大與S大的文章就是爽,比老師教的還清楚,根本就是產業界博士級學長回校演講的程度。

小弟最近被逼在看TDAF的文章(我是設計組的但學系打雜的研究室不是),請問兩位高手對這材料的看法。
skiiks wrote:
我知道你講的方法參...(恕刪)


您說的function叫CABC,有興趣可以google看看

panel很多時間的BL是不會全開的,甚至利用gamma的調整達到省電的效果

另外OLED也並非無藥可救

基本上OLED的RGB pixel size都不一樣大,why???

尤其是B,會比較大,原因是在相同的驅動電流下,較大的面積,電流密度比較小

因此可以讓B的decay變小,RGB pixel size比例1:1.3:2 (通常)

如此設計,會讓RGB decay亮度的程度一樣

出廠時,白點一定會調整,但後續根據者用者的狀況,例如某些人桌面藍比較多點

那就是藍decay快一點,紅多,就紅decay多一點

如何解,就是DD大所提的,提供可以調整RGB的function

ps.色準不準跟TN mode 的液晶有什麼關係???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看dd大與S大的文...(恕刪)
我沒那種學歷 只是因為當初對於OLED的驚艷
而去找了很多文件研究OLED到底怎回事
以及自身印刷專業對於色準的要求去看待OLED如果在電視電腦螢幕上使用會怎樣

目前用在手機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壽命仍不足 就更不要想說用在電視電腦螢幕會怎樣
要不是三星用在手機上 OLED可能在幾年前就消失到剩下學術研究 沒有商品測試

目前雖然對OLED很失望 還是期許壽命能有改善一天 使OLED能達到LCD正常使用的一天

-------

(以前的公司曾搞過色準一條龍 從拍照 電子掃瞄 數位攝影 到螢幕顯示 最終印刷成品 保持色準一致性
不過半年就破功了 最終還是回到色票比對
各種裝置老舊折損使顏色不準速度 快過於顏色校準
要保證一條龍色準的成本付出 以當下公司財力而言辦不到
不過也因為那半年 一些廠商的專業人員進駐協助 讓公司在色準要求方面有很大進步)
                              彈幕濃!
skiiks wrote:
這時P排列就會開始出現影響 不等大不等量像素會在混色上造成設定參數與實現顯色的不同
造成混色后的實際顯色不是數值顯色 形成各種跳階般的調整 才能恢復個階段顏色的顯示正常


你對於pentile排列有很大的誤解,
對於白點的調整方式,不管是pentile或是true RGB,
做法都是一樣的,
並不會有所謂甚麼混色或參數造成顯色不同的效應。

面板可以在超低亮度(e.g., 20 nits) 到超高亮度(>500 nits) 中間變換,
而且仍舊保持8bit的色彩深度,
因此實際可以驅動的亮度範圍是超過8bit的,
而且至少有一個global的參數,可以線性的調變RGB各自的強度,
來滿足這樣的亮度調整需求。

還有白點的調整對power的影響也沒那麼大,
藍色亮度下降並不完全是發光效率降低,而是OLED元件的跨壓增大,
導致給一樣的data,貢獻到OLED元件的幅度變小導致。

換言之,只要讓RGB亮度個別可調,韌體支援就能解決的事情,
這不是我自己想像,這樣的事情Nokia Lumia系列就已經做到了...

真正難解的是烙印,
但也不是不可解,真要做在手機上的成本太高,所以沒有做,
但OLED電視上是有這個技術的,而且已經商品化了,
否則無法應付電視普遍比手機觀看時間、亮度等更嚴苛的需求。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小弟最近被逼在看TDAF的文章


TDAF很紅啊,效率高壽命長,
應該慢慢會導入吧。
OLED材料很多不是不能用,而是卡在專利權問題上,
這個比較麻煩...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