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 的液態冷管裡.....沒有液體

lyou wrote:
所以說,手機散熱的...(恕刪)


是的

基本上.
使用環境的溫度高低.雖然對於手機的散熱機制表現會有著最直接明顯的影響...

但真正影響手機散熱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手機處理器的設計位置千萬不要擺在鋰電池正下方重疊
因為那種設計,遇到處理器發熱的話.那電子零件幾乎等於是穩死的.手機也容易掛掉...
(ex:可以用熱像儀照射小米2s.HTC M8機身溫度最熱的位置)


雖然現在機身都做輕薄了,理論上應該不會有廠商這樣做.所以散熱起來也會比較有效率
也就形成使用者說的: 怎麼手機螢幕上方都會發熱...??

所以廠商該思考的是.要如何把熱很快速的將高溫帶出機身外.才是重點
不然光只是降頻.說真的.其實體驗觀感會很有限...

過去很多網友多說鋁殼散熱好.摸起來有質感.這我不否認
但都忽略了散熱的一切前提,就是必須先把熱傳導的環節搞穩的必要性

像石墨烯它可以混搭在不同材質上製做成手機背蓋或保護套,
達成具有強力散熱效果的產品

或者在金屬背蓋內貼上銅箔+石墨片.就能讓鋁背蓋達到內熱外冷的散熱效果


三星自己拆S7/S7 edge 展示散熱原理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ycliu222 wrote:
1.號稱水冷卻只有0...(恕刪)


1.號稱水冷卻只有0.02g的水,有點搞笑。
想要靠0.02g的水產生相變化帶走CPU的熱源,我怎麼算都不可能。

呵呵~ 等你多放點水,你知道會變怎樣嗎? 你有看過熱管爆管嗎XD 液氣相變化是放大幾倍呢?


2.S7熱管壓太扁,基本上已經失效了。

呵呵~ 熱管目前可壓至最低多少呢? 可以告訴您 0.45mm 是目前業界可做的~
那你認為的失效是哪裡來的數據呢


3.S7熱傳遞: CUP->熱管->IC板上的金屬->IC板的另一邊->黑色COVER->手機表面
這種熱傳設計是不及格的。

何謂不及格

熱管就是要把所有熱帶到散熱區,它的做法是省錢,並不是無效,要省錢做法還是要花錢做法

看是廠商決定,輕量化設計,就是要這樣,除非您本人可以提出更好設計

呵呵~ 小弟不是業代,更不是手機達人,只是看到有人誤導時,忍不住跳出來說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