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幾乎是台灣每年安卓系統頭香的旗艦機,今年也不意外地在2月展開預購,3月初發貨給購買的消費者。
而近年來三星也推出了所謂的『星機免費試用計畫』,不論是有無預購的使用者都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內上網報名參加,體驗過再購買。目前最新的活動時間到2022.04.30,本年度的體驗的機款為 - Galaxy S22 Ultra (12G/256G)。
有想要體驗的朋友們可以至活動官網參加報名:星機免費試用計畫報名網址
報名的流程也很簡單:上活動官網填完資料後,選定體驗取機的時間,以信用卡支付15000元的押金,即可獲得一星期的體驗資格。
本次的體驗圖片與影片有點多,建議是使用電腦觀看會比較順暢,這次選擇的取貨點是三創三星旗艦店,可以看到現場有非常多的人在試玩,周邊雖然還沒有開賣也已經在牆上上架,讓人可以先參考有哪些配件。
- 三創三星旗艦店
- 周邊商品
- 取機
- 寫單子
- 看機子
- 提袋
本次活動參加梯次為0225(六)開始,一星期後歸還。是第二輪測試的參加者。
參加活動的人會有一個活動小卡,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務後,可以獲得官方抽獎活動的機會。
取機的時候會簽三份文件,內容上大致上就是機子損毀的時候要賠償之類的,然後注意守則等等,另外就是工作人員會跟你說明出借的機種不能做出下列的動作:
1. 手機無法關機與關閉WIFI,以確保公司能隨時追蹤這台機器
2. 無法安裝其他的APP,所以想要跑甚麼跑分或是遊戲的....,沒辦法



3.附贈的配件為:原廠充電器、原廠充電線、原廠防摔保護殼,沒有其他東西
機況就是以現場給你的為主,似乎是不能改(沒特別問
我拿到的酒紅色裸機的時候有點指紋印還在上面,應該是工作人員確認機子的時候沾上去的,但是螢幕膜就很慘...,基本上是已經被人撕下來過又硬黏回去的~"~,取機的時已經可以看到翹起來一邊,拿回去用以後沒有多久就快要半張掉下來了,如果還有下次應該請公司現場換一個貼給我才對。

回去以後先脫下殼給其他有預購 & 想要預購的人看看這次的S22 Ultra主打色長甚麼樣子,說實話是蠻低調奢華的感覺,不過個人偏愛白色款一點,預購的也是白色的S22+。
在這裡複習一下S22 Ultra的規格:官網規格連結
- 對比S7 TAB
- 筆可以交叉用
家裡本來就有S7 TAB,剛好可以跟S22 Ultra的筆做個比較,在相比之下當然還是比較大支的S7的筆佔了優勢,觸感上明顯的好了一點,但是跟之前測過的YOGA 9I 寫起來差不多,以一個手機來說已經是相當給力了。
《拍照測試》
這次的S22 Ultra在感光元件上與上一代並無太大差異相機的規格為
1.08 億畫素、F1.8、1/1.33"、0.8μm、拍攝視野FOV 85° 改進版 ISOCELL Bright HM3 感光元件,支援OIS防手震功能
潛望式鏡頭 Sony 1/3.52 感光元件
1,000 萬畫素、F4.9、1/3.52"、 1.12μm、拍攝視野FOV 11°
望遠鏡頭 Sony 1/3.52 感光元件
1,000 萬畫素、F2.4、 1/3.52"、1.12μm、拍攝視野FOV 36°
超廣角鏡頭
F2.2、1/2.55、1.4μm、拍攝視野FOV 120°
· 3 倍光學變焦
· 10 倍光學變焦
不大一樣的地方在於新增了
1. 主鏡頭 鏡頭升級為超清晰玻璃
2. Nightography 黑夜亮攝功能(以及其他焦距的演算法)
本次的對比機種是採用了IMX766做為主攝的 Realme GT2 PRO
以下S22 Ultra簡稱 S22U ,Realme GT2 PRO簡稱 GT2
所有的測試皆為手持,無腳架也無三軸穩定器情況下測得的結果。
接下來就是本次的測試主軸:拍照測試
《2022.03.04新增夜間變焦對比測試 與 S22+ 》
- S22U
- S22+
- GT2 PRO
首先是三者的一倍
- S22U
- S22+
- GT2 PRO
再來是三者的五倍
- S22U
- S22+
- GT2 PRO
最後是三者的10倍
可說S22U跟S22+在十倍以內的差距並不大,如果變焦的需求沒有很高,S22+就足夠了。
《夜間變焦對比測試》
第一個場景:夜間淡水教堂變焦測試- S22U
- GT2
- S22U 10X
- GT2 10X
1倍的情況下S22U比較接近肉眼所見,GT2對於花花草草的詮釋比較好但是教堂過紅了
採取的變焦倍數是10倍變焦,細節的部分差距非常的龐大,連底下的磚頭的細節都很完整。
第二個場景:淡水小街的貓
- S22U
- GT2
- S22U
- GT2
離開教堂的時候看到順手拍了一下,一樣是十倍變焦對比,S22U的柏油路的紋理與貓的形狀都相對完整了很多。
第三個場景:漁人碼頭眺望臺北港 (本次測試最驚豔對比)
- S22U
- GT2
- S22U
- GT2
從未想過手機有一天能夠做到這種事情,而且是在夜間拍攝的情況下,可以看的出來兩者在一倍夜景拍攝下的差距幾乎相同,但是那個20倍變焦簡直跟開了望遠鏡一樣!!!!!
預覽圖的狀態看起來跟GT2的差別不大,沒想到成像以後這麼驚艷!!!!
感覺好像是其他手機用3倍變焦左右拍的一樣,當下真的是非常驚嚇。
第四個場景:漁人碼頭拍情人塔
- S22U
- GT2
- S22U
- GT2
變焦的部分已經沒甚麼好比了,這組測試的主軸在於一倍上對於路燈的鬼光,S22U所主打的超透明高清玻璃真的是很有效的讓鬼光率下降了很多。
《日間變焦對比測試》
第一個場景:楓樹湖登山步道- S22U
- GT2
- S22U
- GT2
爬山的時候聽到路人講看的到緣道觀音廟的千手觀音隨手拍了一下,GT2的地方風太大拍歪了~"~,但是在228連假的大太陽底下拍攝變焦,細節上以20倍變焦來說真的是可圈可點。
石頭屋變焦測試
- S22U
- GT2
- S22U
- GT2
後山瀑布變焦測試
- S22U
- GT2
- S22U
- GT2
木蓮花變焦測試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白櫻花變焦測試
- S22U
- GT2
- S22U
- GT2
楓樹湖的山頂有一個景點 - 石頭屋,趁著木蓮花開時上來走走拍拍照
給各位看看附近幾個場景的一倍拍攝跟變焦的差異。
太陽光下的耀光明顯的少。
第二個場景:士林北投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可以說是一連串測試中,覺得最方便的時候,可以非常遠的情況下就看到菜單跟文宣
再也不用走過去看了,很適合坐在車上或是店家在馬路對面的時候使用,非常實用的功能。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 GT2
S22的顏色在日間測試中比較接近眼睛所見的原色,但是有些細節偏暗。其餘的變焦測試如前面測試差不多,呈現非常良好。
《夜間拍攝對比測試》
最後一組測試來到自由廣場來拍攝,晚間的國家兩廳院跟中正紀念堂應該都很好拍攝- S22U
- S22U 3X
- GT2
- GT2 3X
- S22U
- GT2
- S22U
- GT2
- S22U 10X
- GT2 10X
- S22U
- S22U 3X
- S22U 10X
- GT2
- GT2 3X
- GT2 10X
- S22U
- GT2
- S22U 20X
- GT2 20X
建築物的拍攝在夜晚,光源又差很多的時候真的很明顯,黑色的夜空配上打燈的兩廳院屋頂尤其明顯,控光能力夠好才能拍得比較像是原色,而不會是橙橘色的一片。
《人像拍攝對比測試》
第一個場景:人像自拍(日夜間)- S22U
- S22U(人像)
- GT2
- GT2(人像)
- S22U(夜間)
- GT2(夜間)
- S22U
- GT2
拍人的部分皆無使用美膚模式
S22U在自拍上最大的好處不是亮度,也不是清晰度
而是他的拍照『左右不會顛倒』,這對於需要拿著東西示意拍照的人來說非常實用!
但是他的前鏡頭有分廣角模式跟一般模式,一般模式在普通手持距離基本上只塞得下頭跟身體的大小,旁邊的場景就不太能看到。
第二個場景:主鏡頭拍攝人像
- S22U
- S22U(人像)
- GT2
- GT2(人像)
- S22U(人像+夜間)
- S22U
- GT2(人像+夜間)
- GT2
S22U的人像模式發動的距離可以在2公尺左右(應該多一點)
相比起來GT2的人像可能要1.5左右才能發動
距離上來看S22U好了不少,虛化如果有發動效果差不多
《食物拍攝對比測試》
食物組會拆成S22U一組
GT2一組
的方式來呈現
- 整體
- 抹茶
- 鹹派
- 鹹派切塊
- 整體
- 鹹派
- 抹茶
- 切塊
S22 Ultra
- 生魚片拼盤
- 刨冰
- 龍蝦
- 火鍋
GT2 PRO
- 生魚片
- 刨冰
- 龍蝦
- 火鍋
食物照的部分蠻吃室內光線的呈現,個人覺得綜合表現上GT2 PRO 勝出
《影片拍攝對比測試》
日間跟夜間影片都有測試
夜間的部分有純夜間對比跟雙方都開啟夜間拍攝
日間的部分有非防手震跟防手震
S22 Ultra開啟防手震以後畫面會比較小,GT2 PRO 怎是自始至終都是防手震,沒有這個問題。
《結語》
在測試表現上S22U的變焦非常令人驚艷,對於光源的控制性也很好,續航力的部分跟GT2 PRO差不多,正常的驍龍8 Gen1 的水平。個人覺得不太習慣的地方就是77.9×163.3×8.9mm,229g的機身,我的手已經蠻大了,拿起來還是有點吃力,對於女生來說可能真的有點大。星機測試計畫的目的也就在這裡,藉由多天的使用陪伴,能讓使用者更了解自己是要『真旗艦』等級的機子,還是在低一個水平的準旗艦就夠用了。
個人認為這台機子最適合的族群反而不是商務族群,而是經常待在室外戶外的朋友,筆的功能在NOTE時代就一直都有人在用,但是能夠很清楚的藉由鏡頭知道遠處事物的行動裝置卻是難能可貴,很建議喜歡在戶外採點探訪的朋友,或是常常需要在大街小巷中快速知道訊息的朋友入手這台機子。
本次的分享到此,謝謝各位的收看
筆者粉專:Dr.資訊到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