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 Galaxy S25 系列發表在即,不過對台灣用戶來說,近期的好消息應該是官方首個智慧戒指 Galaxy Ring,在稍早也終於在台灣開賣了。雖說智慧戒指不是什麼首創產品,但 Galaxy Ring 也算首個由手機廠商推出的配件,對三星自家的 Galaxy 手機、乃至於延伸出的 Android 產品來說,某種程度應該也會有相對更沈浸與穩定的使用體驗了。
本篇除了將針對 Galaxy Ring 做基本開箱介紹外,我自己也帶了將近一個禮拜,來看看智慧戒指對比相對常見的智慧錶來說,在日常生活的諸多體驗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尤其是針對健康相關的數據偵測上。
畢竟健康偵測也是 Galaxy Ring 最為主打,也是相對唯一的功能了。同時間我也配戴著 Apple Watch Ultra,就對比一下看看數值差異大不大,雖然生態系不同,就還是相對給大家做個參考了。

開箱外型
功能解析
小結
▌開箱外型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 外盒側面
Galaxy Ring 外盒是採黑色配置,並簡單附上廠徽與品名外,中央就是戒指本體的渲染圖了;從顏色也能看到這次開箱的版本是最 Fancy 的鈦馥金。


移除外皮後內盒是採上掀式設計,可以看到設計相當精美的充電盒本體,上方則是配件盒,整體配置概念其實與 Galaxy 手機差不多。

配件盒則是有簡單的資訊文件,以及一只 USB-C 充電線。

在正式介紹戒指之前,先來講一下如果你想要買,要先做好一些預設操作。首先 Galaxy Ring 畢竟不像手錶可以做錶帶的調整,在手指上更為貼身,所以需要先丈量戒圍。而配戴的鬆緊度,也和 Galaxy Ring 的準確度息息相關,所以不管怎麼樣,建議就是要跑一趟三星智慧館做戒圍丈量。

丈量也相當簡單,到達三星智慧館後,就有專為 Galaxy Ring 丈量戒圍的 Galaxy Ring Sizing Kit 戒圍套量組,以號碼來算的話是 5 至 15 號共 11 種尺寸。
由於 Galaxy Ring 有手勢功能的關係,官方建議是以食指作為量測基準,但就目前的體驗來看,我自己是覺得可以取一個大概範圍,不用執著在食指,其他指頭配戴的上也 ok。
那麼怎麼樣的尺吋算是剛好?當然裝得下拔不下來是不行,只要拆裝順利,而且 Galaxy Ring 戒指內部的感測器可以貼上手指肌膚,那就是算最合適的尺寸了。不過有時候會遇到水腫狀況,建議就取個大概範圍就好。
- 充電盒正面
- 充電盒底部
Galaxy Ring 的充電盒設計也頗去巧思,整體以透明外殼設計,在部分狀況可以直接查看電量之餘,也用了上掀式開蓋方式,頗有跟戒指一樣的精品感。
不過 Galaxy Ring 這個透明外殼好看歸好看,就是損傷什麼的應該不太好顧......

側面就是最能看出 Galaxy Ring 充電盒經美感的地方。幾乎是以透明的 PC 聚碳酸酯,就是塑料打造,但又不像 Galaxy Buds3 Pro 那種高科技透明風格設計,明顯是想要走質感,下方也能看到三星的廠徽 Logo。

後方的鉸鏈則是沒辦法做透明,用了銀色塗裝的不銹鋼材質外,下方也有 USB-C 的充電埠。


實際開盒後的樣貌,可以發現其收納方式是採突起設計,所以真的有那種打開首飾盒的儀式感,加上白底的平台呈現,感覺 Galaxy Ring 就真的有種精品感?雖然說價格也有點精品啦



平台上鄰近戒指可以看到一圈燈光,這就是可以檢視戒指電量的機制;而頂部的圓點是手動的配對按鍵。

下方的條紋如果有買 Galaxy Watch FE 或是 Buds3 系列的話應該不陌生,這也是三星近年做的防呆機制,只要將戒指外圈的直線對準,就能剛好放置在充電盒中,並不是隨便放就能隨便充電的。
充電盒本體尺寸則是 48.9 x 48.9 x 24.51mm,重量 62g。

Galaxy Ring 共有鈦岩黑、鈦曜銀與本次開箱的鈦馥金三種顏色。我自己配戴的尺碼是 9 號,在戒指內側可以看到三星廠徽以及戒指的 Size。

如同顏色顯示的,Galaxy Ring 整體皆是由輕巧又相對堅固的鈦合金打造,三款顏色除了鈦馥金是採鏡面材質,其他兩款鈦岩黑、鈦曜銀則都是以霧面呈現。如果不喜歡指紋或是油污沾染的話,建議選銀或是黑色會比較適合。

細看的話就能看到金色上面的指紋,但想要選金色的話,無非就是讓戴起來有種......魔戒感



Galaxy Ring 最重要的設計,就是在戒指內側的三個感測器,分別是加速度、PPG 心率以及溫度三個感應器,在觸感上也會有突起的感覺,所以在配戴時就要將其貼緊肌膚,才能起到準確的偵測效果,畢竟不像手錶有錶帶可以調節嘛.....
可惜的是礙於體積關係,如果能多放 ECG 感測器的話,就能測出基本的脈波(血壓)參考指數了,或者是像 Galaxy Watch 的 BIA 感測器來測量身體組成,但加一加現在的科技應該沒辦法塞到戒指裡就是了。

Galaxy Ring 也支援 IP68 防水防塵以及 10ATM 的防水機制,但建議就是一般游泳、洗澡或是洗手時使用,不建議拿來潛水。所以如果像這張魔戒調到水裡的話,就要看多深了(?)
另外,Galaxy Ring 基本上除了一般生活之餘,除了跑步以外的運動基本上也不建議配戴,除了有異物感之餘,Galaxy Ring 在運動上也只能偵測走路與跑步而已,加上沒有內建 GPS,雖說有手機可以代替,但與智慧錶來說還是有些差異就是了。
▌功能解析

大致介紹了 Galaxy Ring 的外型,再來就是最核心的體驗了。礙於體積關係,Galaxy Ring 可以放置的感應器,沒辦法像智慧錶那麼多,因此就健康數據來看,基本的心率、血氧、體溫以及睡眠皆可偵測。並能再延伸出女性朋友的經期數據,以及搭配 AI 演算法的能量評分、睡眠與壓力指數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在廠廠都講求產品生態系的狀態下,Galaxy Ring 除了三星手機,其他競品可以用嗎?首先對於 iOS 來說就是完全不行,藍牙連裝置都找不到。所以在一些購物網站上,可以看到在 Galaxy Ring 品名後方通常都會打上大大的「不支援 iOS」

至於其他 Android 手機,透過三星 APP 也是能配對並做相關數據的偵測,但與 Galaxy AI 有關的能量評分,以及手勢操控功能就不可用,但睡眠與心率等數值都能呈現,不在意 AI 的話倒是可以用啦。

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於,我知道 Galaxy Ring 基本可以取代一些智慧錶的健康偵測,這也代表我可以戴上機械錶,同時還能偵測健康數據。但如果我也帶智慧錶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是以三星手機搭配 Galaxy Watch,同時又帶 Galaxy Ring 的話,那麼所有的偵測數據都會以手錶為主,Galaxy Ring 就會是個精美的小飾品(?)等到手錶沒電之後,戒指才會接手做偵測。

Galaxy Ring 在連接時相當簡單,初次配對時只要開蓋,Android 手機基本上就會彈出配對通知了。如果沒有只要按壓充電盒中央按鍵就會出現了。


配對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基本的說明資訊,以最重要的功能來說,就是結合所有能偵測的健康數值得出的身體能量指數,以及睡眠資訊了。

同時 Galaxy Ring 也能預設做過高或過低的心率來做出警示通知。

每日活動追蹤這邊其實也會有,但因應感測器的數量與功能,所以能偵測的其實就走路、跑步兩種,真的有做其他運動的話,戒指就不會特別辨識了。


文章其實一直有提到 Galaxy Ring 偵測要準確,除了尺寸要選對之餘,重點就是要讓感測器貼在肌膚上。官方這邊也有建議的佩戴方式,要將戒指有刻線的那一面放在手掌內側,才能讓感測器相對貼緊,建議有帶的話可以時不時檢查一下,因為有時候會跑掉



完成配對後在三星的 Wearable 應用程式中,就會出現 Galaxy Ring 的相關功能選項。可以直接點選與健康有關的能量評分、睡眠、心率與壓力四個選項;同時也有一些基本的操控數值與操控指南。


與坊間的智慧戒指類似,Galaxy Ring 也支援搭配手機的手勢操作。操作是雙指互點兩下,所以官方才會建議配戴在食指上,但其他指頭其實也能可以啦......

然而目前 Galaxy Ring 手勢操作僅支援自家三星手機,而且只有遙控快門與關閉鬧鐘,我自己是覺得實用性還有待更新,所以不在乎的話,其實想把戒指放在哪一個指頭都沒差就是。


由於戒指體積相對小巧,Galaxy Ring 也能透過尋找功能檢視概略位置,並能讓其亮燈尋找位址,不過沒有揚聲器,就沒辦法像智慧錶那樣發聲了。

如果不想拿手機看電量的話,其實脫下 Galaxy Ring 藉由感測器的燈號,也能大致判斷目前燈號,預設是 15% 為界線,低於 15% 就會以紅色呈現。
至於電量部分,官方宣稱 Galaxy Ring 的續航力可達七天。不過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戒指 11 個尺寸在體積不同的狀態下,電量其實也會隨之增加的。
像我是以 9 號為主,實際使用除了洗澡會拿下來幾乎都帶著,大概 6 天就會沒電,以穿戴裝置來說也是夠用了啦。

Galaxy Ring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藉由相對輕巧的佩戴方式,來達到基本健康偵測如心率、血氧、睡眠等等,如此會讓一些不喜歡戴錶的用戶也能在睡眠時偵測身體數據。
不過異物感這件事其實蠻因人而異的,像我自己就不排斥戴著手錶睡覺,但戴著戒指感覺就有點異物感,雖然說是相對輕巧啦,但這點就真的見仁見智。
而且 Galaxy Ring 的感測燈不像手錶會直接蓋住手腕區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在黑暗中感測器的綠燈其實蠻明顯的......這點就看自己會不會被干擾了。


重點的偵測部分,首先能量評分其實就跟 Galaxy Watch 一樣,會透過心率、活動、睡眠以及呼吸等指標,來算出一日的大概健康狀態並提出建議。這邊選一天做為範例,可以看到睡眠跟活動時間低於平均,APP 都會適時做提醒。


睡眠部分相信就不需介紹了,三星的睡眠偵測整體資訊、圖表呈現是我覺得手機界中數一數二好的功能之一。可以看到在整體睡眠時間偵測、還有各式睡眠階段、血氧心率與呼吸等都會呈現出來。
原本我會以為 Galaxy Ring 的偵測,會因為戒指的方式相對失準,但可以看到第二天我誇張的睡眠時間跟分段,戒指都有準確記錄下來,這點真的讓我感到蠻驚奇的。



而如同不少手機或是穿戴廠商那樣,三星在睡眠的數據不僅詳細,也會順勢說明每個指標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不會讓你覺得有看沒有懂。
另外,Galaxy Ring 一樣能搭配充電中的三星手機,同時做鼾聲的偵測。而血氧這邊可以看到有個「低於 90%」的時間,表示這段時間你的戒指感測器可能沒有正確貼上皮膚,但我是用這週其實時間大概都在 3 分鐘以下。


這邊我也挑了 Apple Watch Ultra 搭配 iPhone 16 Pro Max,以 Galaxy Ring 同一天的睡眠資訊來做對比。可以看到 iOS 在睡眠上的資訊其實跟 Galaxy Ring 相比差不多,同樣有針對睡眠、心率等狀態。
但 iOS 沒有針對睡眠的血氧數據偵測,只有獨立的血氧可以檢視,不過兩個系統在偵測數據上其實都相對詳細,就看自己喜歡哪種呈現吧。
至於數據部分,可以看到兩個系統在總睡眠時間差異不大,不過在部分數值上的偵測差異有些許不同,但整體來說範圍算是蠻接近的,所以戒指有正確帶好的話,偵測數據其實絕對能當作參考。

活動部分,Galaxy Ring 會自動偵測步行或跑步來當作活動參考,其餘的熱量消耗等就是以內建的感測器來推算。而這也算是 Galaxy Ring 的軟肋了,


這邊挑了一天剛好有去爬山的時間,同樣拿 Galaxy Ring 跟 Apple Watch Ultra 做個對照這裡可以看到在步數、熱量消耗上有著蠻大的差異.....
不過細看 11-12 的區間,這邊的熱量消耗數據就相對接近。但我自己覺得運動這塊可能不是 Galaxy Ring 的長處,加上手指移動跟手腕移動的步數算法可能不一樣,才有了差距就是。

壓力指數這邊就給大家做個參考,可以看到媒體工作者的一天其實不好過(?)
▌小結

智慧戒指這個概念其實不算新奇,但 Galaxy Ring 也算手機廠商第一款有嘗試的產品了。畢竟穿戴裝置大家想的多半都是手錶或是手環,以戒指的體積來說,要做到功能面面俱到,以現在的科技來說其實還是相對難的,這也讓 Galaxy Ring 的定位,比較像是一款概念性的展示產品。
說是這樣說,但也不代表 Galaxy Ring 沒什麼實用性。戒指的體積就能檢測出除了運動以外相對多的核心健康數值。雖說配戴感這點因人而異,但跟智慧錶相比,智慧戒指的體積與重量明顯是要輕巧許多。
而且這也帶來另一項好處,就是能解放智慧錶,直接戴上自己喜歡的機械錶或其他飾品,畢竟換上第三方的勞力士或沛納海錶面,跟帶真的錶相比,整個程度就不一樣了。此時如果還有個飾品可以偵測健康數值,何樂而不為?

不過 Galaxy Ring 目前尷尬的地方在於,獨家的大亮點說真的就是輕巧,帶來的功能其實智慧錶幾乎都能取代,而且目前的售價來說,對比在意錢包、性價比的朋友來說,多半還是會考慮一下吧?
加上目前科技的限制,其實 Galalxy Ring 未來能針對運動、甚至劍走偏鋒直接加個 ECG 專注深層的健康偵測,或是直接黑科技像 Casio 出的戒指手錶一樣加個小螢幕,相信有興趣的朋友一定會更多吧。
當然,這次沒有很可惜,未來一定要加的新功能,當然就是悠遊卡了.....如果現在 Galaxy Ring 就有內建悠遊卡功能,相信這個便利性帶來的吸引力絕對不在話下。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