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持續按壓螢幕,會掉壓力數值的請不要下水!


freezeangel wrote:
有時候看太多討論反而...(恕刪)


我的跟你一樣是每次1單位在掉的...

看樣子我不要下水比較好XD
這測試或多或少有參考價值
我所謂的快回是與按壓住吊飾孔相比
封住吊飾孔的是慢回,沒封的是快回
這樣的比較不知您有沒有比較看得懂我意思
我在封住後按壓幾乎是不會降數值,或是好幾秒才降0.0X
★小哆啦醬☆ wrote:
是嗎?大部分應該是壓...(恕刪)
覺得這篇算夠有參考價值了吧...
86樓
就已經有人11/2測試才想說沒問題
隔天11/3就出現觸控部分區域失效

不失做為新機測試的項目,畢竟有人掉壓慢
質量不過關及早驚覺下水有問題,直接換掉省得日後麻煩
不過過7天或過保的...吹吹按按心裡有底沒信心就當生活防潑即可別嘴硬...
浸水也罷,在水裡還按壓就不要了(原廠說可浸深度多少或多久但可沒說浸了還能去按壓...)
保內在乎就送測氣密,雖說可能要收400...
是說也不用到可見進水冒泡,光是滲了些讓內部悶著濕氣就夠有潛在問題了吧
畢竟就算氣密失效,也別肖想有散出來的可能

只是說到氣壓
先前用氣體方程式估算過
定氣壓或定體積下,溫度4X與2X的同質量氣體
壓力或體積約有百分之7的差異(還未算上深度的水壓...)
有時真的會很質疑說過熱丟水裡水冷就好的說詞到底是否為不負責任...
給個參考:

我自己手機,壓下去數值都會增加,數值會很快在掉下來,然後吊飾孔壓著就會下降速度減慢。

我跑了至少5間中華電信去玩展示機,每一隻壓下去數值都會增加,數值會很快在掉下來;吊飾孔壓著就會下降速度減慢,各位太無聊也可以多跑幾間店。

我另一位朋友也買了Z3,跟我是一樣的情況,也是壓下去數值增加,掉下來很快,吊飾孔壓著就會下降速度減慢。

再來一個不一樣的測試:

我把我的Z3開壓力計都丟到水裡後,大概過5分鐘後拿起來,過程沒有從手機冒出氣泡,手機功能正常(我不知道我下過水幾次了,每天都在洗手機),下水起來後這時開壓力測試,壓下去數值增加,數值不會掉,因為吊飾孔應該是被水賭住了,所以我比較想確認的是,那些少數不用壓著吊飾孔數值也不會掉的,你們是不是先下過水後才測這個的。

感覺上是每一隻吊飾孔都是有一個開孔的,但這個開孔是為了讓內外的氣壓相等?水又能否從那個孔通過?是原廠設計還是真的是暇疵,這比較是一個問題。



以上不負責任的推斷。
追逐目標 享受人生

jim3000x wrote:
給個參考:我自己手機...(恕刪)


橡皮遇水密合之類的
@@~~~看到大家討論這麼多~~~@@
大家是否忘記了一件事?
空氣過得去並不代表水過得去~~~~
這真的是瑕疵嗎?
另外手機必須要保持內外壓力相等是因為有可能在不同海拔高度使用手機,
所以一定要讓手機內外壓力相等才不會造成澎包~
(例如在高山上的乖乖一樣~~一整個澎包@@)
所以是一定要開洞的~~~@@
請大家參考一下吧!!
@@~~~看大家討論這麼久~~~@@
大家是否忘記一件事??
空氣過得去並不代表水過得去~~~@@
至於開洞是因為要保持內外壓力一致避免因壓力不同造成手機損壞~~~~@@
大家參考一下吧!!
ricky0933 wrote:
@@~~~看大家討論...(恕刪)


保持內外壓力,在打開SIM卡蓋子或充電孔蓋的時候就已經是內外壓相同了

個人認為跟海拔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且入水是壓力變大的問題,

與手指加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推理是否正確?還不確定)

,雖然水壓的部份與指壓的部份會有差異性

但若是在水裡被水一壓洩了氣,拿回岸上壓力回復後吸進殘留的水那也很怪...

亦或秒速掉壓力這不是問題,那就是Z2與Z3的防水設計有不同,或者突破?

在相同溫度與壓力下飽和水蒸氣的密度約是空氣密度的0.62倍,若一個防水的電子產品

能做到只進空氣不進水,成本其實滿高的...Gopro都直接做防水盒比較快了

另外也有其它人PO的影片,掉壓力的速度就是比我的慢

我就花了400檢測,若我的想法是錯誤的,結論不論是否這樣掉壓力正常與否

我都會分享給大家知道

幽水 wrote:
保持內外壓力,在打開...(恕刪)


期待幽水大的檢測報告,因為我的掉壓也是異常的快,幾乎是1-2秒就釣到沒按壓的正常值,有用手把吊飾孔壓住下水泡,沒問題,不過就是沒勇氣把手放開.....哈

先看看幽水大送檢測的報告再來考慮要不要也送去檢測
剛發言完一直沒看到有出現,結果再一次就重複發言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