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eria Z3+台灣將亮相 複習規格及工程師做了什麼

還是來留個紀念好了




1.摩爾不必地下有知 如果他知道現在有人咒他死一定就氣得跳腳

2.dx大為01的Sony版的資源貢獻良多 請問你這鍵盤RD有做出來那些值得我們尊重的事?

現在到底是誰的智商與公信力還有常識有問題啊?

lesims wrote:
你的意思是 摩爾定...(恕刪)


討論就討論
截圖這種屁孩手法也玩?
dx9901mk5 wrote: 抱歉,Nanako0625大大的樓歪...(恕刪)

沒關係,我也看得獲益良多,
遇到原廠比較知道要問什麼~

ops0125 wrote:
討論就討論截圖這種...(恕刪)

偏偏自己截的圖還是剛好會砍自己一刀的那種。

dx9901mk5 wrote:
抱歉,Nanako0625...(恕刪)


看完以後還回頭看了一下標題...我有點錯文章嗎?
某位大大就別再凹了...

面積是需要考量的重點,也不是降頻就能解決某些MOS漏電問題
目前先進製程已經進入有一好沒兩好的階段
當performance跟low power無法在同一設計下實現時
拆成4+4是目前實做最有效的方法,製程也能分開做
加入一點點的面積(小核),達到大核無法解決的耗電,why not?
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加入CPU設計team,公司需要這樣的人才

網路上的資料,很多都是過時的
不要太依賴Google囉

lesims wrote:
我只求拜託S820 千萬不要再搞什麼大小核


lesims wrote:
不要再用理論催眠自己了 事實是殘酷的


lesims wrote:
http://www.futuremark.com


既然你都提出3DMark了......
不得不告訴你
在Physics Test上CPU是贏GPU不只100倍的

任何3D遊戲甚至是建模上
物理運算都是交給CPU

例如我今天玩賽車遊戲
車體和車體碰撞之後產生的物理特效
都是交由CPU運算的

許多用不到大量資源的座標回饋
你覺得你願意為這種東西浪費一顆大核心的資源嗎?
明明小核心就能處理

就像是INTEL為什麼不直接做16核心
非得要做8核心然後虛擬流水線擴充到16線程

難道INTEL是笨蛋?難道高通是笨蛋?難道ARM發布新架構的人都是笨蛋?

因為怕「浪費」。

我敢跟你說
這種小資源耗費到大核心的一個線程的結果
就是需要大核心處理的資源只能排隊等待處理

全部塞統一核心的下場
就是「性能」下降
lesims wrote:
所以說 SONY ...(恕刪)

本來也只是觀望
沒想到樓越來越歪,快看不下去了
真心覺得lesims大太超過了
彷如晴空 wrote:
還是來留個紀念好了1...(恕刪)


很抱歉 我不曉得戈登先生還在世 這邊我向他道歉
但是摩爾定律的確帶動了現在科技發展沒錯
但是他們本意 就是指電晶體數量與密度 每隔一段時間翻倍
絕對不是什麼科技進步的速率比 你倒是說說看怎麼比? 幾比幾? 跟核心數的關係?

摩爾定律可沒說核心數也要翻倍

不要我口誤就轉移話題掩飾自己的錯誤

再說一次 摩爾定律是指 電晶體 和 處理速度
是科技進步的一部分但是不完全等於科技進步
更不是什麼速率比

我也沒認為高通是笨蛋 他們很聰明 輕鬆賺當然聰明

引" Physics Test上CPU是贏GPU不只100倍的"
這句也錯了 GPU對PPU PhysX、CUDA、Directx12 用GPU來計算物理是趨勢
你的想法太過時了 不過目前手機GPU支援物理的應該還沒有

引"還有Ice Storm Unlimited測的只有3D效能"
你確定他真的只有測試GPU?! 你看一下分數細目好不好

引"當performance跟low power無法在同一設計下實現時拆成4+4是目前實做最有效的方法"
那為什麼S805沒這種問題 八核心不但效能沒高出他多少 散熱和耗電的問題比它帶來的效能大多了

也許你們認為分數上我只用 futuremark 太過偏頗 但是無論PC或是手機 我相信他們最正確的
比起安兔兔或是其他可以作弊的軟體來說更有公信力

S810 跟 S805 的效能差去不過 5% 左右 八核耶~至少贏個20%吧
帶來的散熱和耗電問題 絕對不只這樣 歸咎手機散熱不好 並不公平
難道以後手機要裝個塔型散熱風扇?!
手機都是OpenGL
跟我扯PC的API做什麼.............

Nvidia的PhysX早已不存在
因為根本沒人用
而且不是開放原碼
現在叫做Gamework

Nvidia的CUDA是什麼
CUDA是聯絡CPU和GPU的管道
他可以不用通過DirectX就訪問CPU和GPU的內存
達到分工
而且用簡單的C語言就能達成
這和CPU和GPU誰擅長物理運算什麼關係?

我在AMD工作那麼多年
AMD在DirectX12訂製上可是深厚無比
DirectX12目的在於對多核心CPU的利用率上接近完美的線性成長
你看國外A站還有TOM鐵鎚對於DirectX12的相關測試
都是在舊CPU究竟能有多大提升

而GPU負責大量卻簡單的物理運算
CPU負責複雜的物理運算

從來沒有說過物理運算由GPU負責

lesims wrote:
用GPU來計算物理是趨勢
PapperCat wrote:
手機都是OpenGL...(恕刪)


引" Physics Test上CPU是贏GPU不只100倍的"

我的引號到哪裡你也看清楚

所以你的意思是 GPU的物理運算只是幌子
只能做簡單的 大部分還是要靠CPU
所以我一直被GPU可以加速物理運算騙了?!
DirectX12的價值是多核心的CPU 而不是GPU?
那以後還是CPU買好一點的 顯示卡 普通就好

我只是參考 http://www.geforce.com.tw/hardware/desktop-gpus/geforce-gtx-titan-x
最新的TITAN X 技術一樣有標示PhysX和CUDA

然後你的意思是 GPU 的物理運算 不是DircetX12的重點之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