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Z系列 5支都下水過 還好好活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u_aaxdagY Z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zgbTG8JX0 Z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Q14BkQ_PE Z1C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9qtDRvAvE Z1C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1ohQIxQiVs Z1C紅

正面的聲音來了, 以下Z3拍攝

水中錄影影片1
https://flic.kr/p/phdtyx
水中錄影影片2
https://flic.kr/p/pyBjVe




追加一個全世界都以為只有iphone有的slow motion (好啦! 是我身邊的人, 不是全世界 )
https://flic.kr/p/pheEHU

防水手機不下水, 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事, 家中AcroS/Z/Z1C/Z3通通都下水, 通通正常服役中
哀呀杯具了!真是可惜了手機……
就算有防水 也絕對不要故意下水測試 我不相信這些東西


買 Z3 裡面應該會附一張防水需知有看過嗎?

如果是人為操作失誤為何要 SONY 負責??

PO 在論壇上就是想鬧大然後看能不能凹到免費更換..

相同戲碼真的是看太多次了..

之前 Z.V.GO.Tablet Z 我都下水測過了..

Tablet Z 現在還好好的咧 (其他已經換 Z3 和 ZU 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oxGaAXAmA&list=UUcy3V4Jen28XsyPGvh_rlww

蓋立安 wrote:
...今天如果開版就是把手機放到水裡測試 絕對不應該要出問題
如果出問題 就是Sony本身的問題
我們公司的運動攝影機是標榜IPx7
你只要下水出問題拿回來 不只直接換一個新的給你
內部相關的部門還要研討為何會出問題
...(恕刪)


tkukuo wrote:
同意,這才是一個主打防水的產品該有的處理方式跟態度,既然主打防水就不該設計到讓消費者能簡單搞出浸水的結果,當然消費者先用外力破壞產品例外。


Avexiry wrote:
沒錯呀 ... 絕對沒有100%防水,多少會有誤差,

蝴蝶2之前也無法買來第一天就和Z3一起丟進鯉魚池測試(4公尺深),

浸個10分鐘看看,蝴蝶2拿起來就掛了 ... Z3可以正常使用,也沒有霧氣。


口說無憑,有影片嗎,麻煩PO出來看一下.
別讓貧窮限制你的想像
誰敢保證每台機子防水都是沒問題的,由生產到出廠再到消費者手中,誰敢保證這過程中都沒問題?更何況試量產的程序。此外,現在防水代表以後防水也沒問題嗎?原來防水膠條萬能是無使用期限的。
況且以台灣消費者的態度,就算給你現場開箱,有「一丁點」小瑕疵就要換,那誰要拿別人開過的?(難怪會有把商品重新包裝再以新機賣的問題)

每個人都要拿「IPHONE的開箱有瑕疵就換新機」的服務來買別牌產品的手機,那真得考慮自己是否需要IPHONE以外的手機了。

再說,做無需開蓋的防水機,防水也不是完全沒問題,膠條在機子內部,脫落了你會知道嗎?

下水測試有問題那就只能拿去送修,或許幸運一點能換新機。

此外,機子若要做到完整無瑕疵,那還是自己製作手機好了。

想要換到完全防水的手機嗎?口袋夠深,絕對能買到。

「主打防水就一定要每台防水,若部分防水出問題就是完全打臉」這句話真貼切。

PS:防水膠條請在購機半年到一年內,送去檢查防水膠條並做氣密測試。
拿去sony測試
如果真不會過他們會幫你換膠條再試試看
保固內他們會把你修到好 這點不用擔心 只要你手機功能正常 氣密沒過
手機壞了 氣密也沒過 或許還是可以免費修
但是氣密過了..那就跟本帖苦主一樣了
uhan wang
我提供下我下水的先前測試

我會手輕壓蓋子 斜側身下水避免水波把蓋子打開了
不要以為輕微水波不可能 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疏忽
泡個10秒後 拿起來把外觀擦乾 打蓋子打開看
如果沒有水珠 那表示我手機應該有氣密

但是若有水珠 可以重複測試 或許是蓋子問題 或是氣密
至少不要一開始就放膽地放下去
你真的不會知道你到底自己做了甚麼

重點是蓋子蓋下去後上下滑動壓緊
多一份測試 也保障自己手機
uhan wang
如果是從手機的I/O孔來接儀器測試防水,只測試一次就pass的話,那%ex.水下一公尺有相對應的氣壓),然後維持一段時間(不會是ipx7那種時間,一般都是數十秒,靠實驗來驗證),變化數值在RD設定的範圍內就pass(理論上是不應該變化的,但從測試儀器接到測試物內部的東西都不是剛體)。

工廠測試的時候是直接抽真空到測試的壓力(ex.水下一公尺的對應氣壓)來做測試,這有可能會導致原本沒黏合好的零件,防水O形環等防水設計,在到達測試壓力的時候,因為測試物的負壓導致變成暫時性的氣密。

抽真空(數秒)-->保壓(數十秒)-->判定NG or PASS

抽真空過程只有數秒,過程中氣密設計的地方洩氣2壓(ex.水下一公尺有相對應的氣壓),然後維持一段時間(不會是ipx7那種時間,一般都是數十秒,靠實驗來驗證),變化數值在RD設定的範圍內就pass(理論上是不應該變化的,但從測試儀器接到測試物內部的東西都不是剛體)。

工廠測試的時候是直接抽真空到測試的壓力(ex.水下一公尺的對應氣壓)來做測試,這有可能會導致原本沒黏合好的零件,防水O形環等防水設計,在到達測試壓力的時候,因為測試物的負壓導致變成暫時性的氣密。

抽真空(數秒)-->保壓(數十秒)-->判定NG or PASS

抽真空過程只有數秒,過程中氣密設計的地方洩氣量(空氣由外部進入)在這段時間被cover過去(抽真空,空氣由內部被抽出),到達測試負壓的時候,會造成暫時性氣密,測試時雖然pass,一旦移除負壓就回復成原來非氣寚在水中測試這A在水中測試這種pass的手機是會進水的,維修部門也是用工廠相同的規範來檢測有可能也會pass。如果工廠只測試一種氣密壓力(ex.水下一公尺),可能沒法抓出這類暫時性氣密的手機。

IP認證我不知道是線上抽驗還是送驗,在這裡就不說了。






wasami1107 wrote:
維修單開箱........(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