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樓主講的,很多廠商都玩過
三星推出過搭載android的單眼
銷量超差


或是超薄單眼NXmini


或是有強大光線變焦的手機
還出過不止一次



Casio自拍神機

Kodak超薄防手震手機


Leica手機


Zaiss的ZX1


論技術
最小台的可換鏡全幅與APSC是這兩台

不可換鏡的反而是RX1系列,真的很極致


但很明顯可以發現,片幅(成像圈)越大,鏡頭越大,這次SONY能夠把1吋的感光元件放進手機,很大的一部分是犧牲成像圈,才能縮小鏡頭
手機與相機廠商正在極力融合使用性以求得最大的客群涵蓋率
只不過這十幾年以來,越是跨界死得越慘
況且手機要這麼高畫質的照片能夠做啥?大多為了自爽或是發社群,在縮圖之中能夠看出專業相機的差異,無非是淺景深所帶出的焦外散景,這點已經有軟體能夠做到了,再更專業的使用者還是會直接買相機,無線傳進手機現在也很方便

曾經流行一陣子的光場技術
也已消失殆盡




QX1這種時代的眼淚就算了
要想說這市場的原本的客群是誰
他們願意買單嗎?
不是說這樣提案沒有可能性
不過你要有辦法創造出新需求
uhan wang
rhinocero_tw
QX1若改成有線連接,或許還能繼續努力一下…
inben2
moto mods 就很完美了!但還是死掉了 ....
mukaihara wrote:
其實樓主講的,很多廠(恕刪)


三星的GALAXY K ZOOM我有買
20倍變焦可以應付大多數場合
體積介於手機與一般傻瓜相機之間
但是只有8G/2G的記憶體配置
連FB都裝不下
rhinocero_tw wrote:
QX1若改成有線連接,或許還能繼續努力一下…

同感
QX1本身來說不算差,大部份問題落在那個Wifi連線上
若能提供一個miniHDMI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了.

當然認真要講還有很多眉角可以讓它更好
例如本體應該要有調整PASM的能力(對低只需要多加2顆硬體按鈕就可做到)
電池倉建議移到下方而非放在後方(使用上比起寬度其實厚度更令人介意)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我是覺得最低加2顆上下鍵(連LCD都不用放大)就可以,兩顆一起按進Menu,上下鍵選擇項目,快門鍵當確定鈕,逾時取消.
ASRAAM
Type-C不論是OTG,UVC,還是邊充邊錄都可當作備用選項,但電池就算內建變小還是要有,有一定的單機運作能力是不可少的,內閃不需要但要有熱靴,需要閃燈的人請裝F20外閃,單機操作時可插Finder
rhinocero_tw wrote:
如題,E-mount...(恕刪)

你自己包一萬台或許有機會成真

預祝您生意興隆
rhinocero_tw
一萬台沒問題,十萬台好了!! :-)
ASRAAM wrote:
同感QX1本身來說不(恕刪)
技術上應該做的出來,但是在獲利上不划算。

如果單眼跟手機功能合併成一台的市場利益大過分成兩台,廠商就會做了。


是這樣嗎???再配上QX1
inben2
這個手機殼,好像只出兩種吧!Z 跟 Z1 ...
Terrencesylphy wrote:
技術上應該做的出來,(恕刪)

這東西的立基我認為有做到兩點就應該能有銷:
(1)增加一點點攜行體積就能有遠超越現有手機的畫質.
(2)有比同品質相機單機運作時更好的社群分享能力

老QX1的話
(1)的話品質沒有問題,鏡頭群需要一點加強,小型鏡頭太少了
(2)的話軟體整合太差了導致用戶體驗感太糟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樓主是嫌索尼虧損還不夠多嗎?哈哈
什麼是市場?
一萬支?
十萬支?

推出看起來只有某些特定人士會購買的手機,往往銷售量淒慘,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那如果
1. 開發更小型的鏡頭系統?
大概像硬幣那麼大
可用手機的電力去推 (或內建微型電池)
不用時拆下來放口袋也不太佔空間

或者~
2. 把鏡頭模組封裝成一個骰子
骰子有公接頭
可以插在手機的母接頭

那麼手機就只要搭載一兩顆鏡頭就好了
玩家可以擴充自己想要的
雖然是小眾市場
但開發成本也許不會很高
或許有搞頭?
inben2
那不就是 Moto Mods,搭配萊卡機背很好用啊!但就是沒能撐下去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