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r0331 wrote:DXO就是一個參考...(恕刪) 顧客就是要這種直覺的感受啊!你看一下最近的評測比較,高分的拍起來還不如低分的好看。消費者本來就是直接看縮圖照片的,DXO過分強調放大後的細節評分,直接把縮圖拍得氣氛較好的照片給低分了,我想這不能算客觀了,根本就是評分準則不夠客觀。為甚麼SONY不送測?如果DXO評分準則夠客觀的話,送測也沒什麼。但現在的DXO測散景、測放大圖、甚至測與拍照結果無關的對焦機械能力。DXO的評測根本是在測相機的拍照能力,而不是拍照出來的結果評分,我想兩者區別可大了。也就是說,DXO評的高分相機,不代表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比低分的好。消費者能正確看待DXO評分那還沒關係,但酸民可不是這樣計算的,他們直接把好照片與DXO高分相機畫上等號。好比最高分P20 PRO 109最高分,但事實上不是每個場景都一定是P20 PRO 拍得最好,這就變成送測並非絕對必做的事。這不難理解,但酸民就是會跟你否定這點。上面的酸民就是在做這件事了,而最大的破綻就是他也不買p20 pro,證明他是明知有區別而刻意為之。
5j3rul3 wrote:2018 / 12 ...(恕刪) xxx wrote:的...(恕刪) DXO有部分參考價值性,但由於攝影其軟硬體有很多細節部分無法全面性列入評估分數,所以如能有多一點像樓主這樣的發文內容確實是可以給粉絲外的閱文者更多參考與比較方向
手殘護一生 wrote:其實z時代就已經塑...(恕刪) 為什麼z系列 就碩造成磚頭 ...你是跳躍還是怎樣磚頭明明就是xz這時代才發揚光大的再來外觀絕對不是 市場衰退主因不然ip 是 ?再加上祖傳硬體、拍照、屏佔比落後導致後來市場節節敗退→這個我可以認同;阿所以如果玩了漸層 也還不是被講抄襲那你怎不說... h 抄了 早期 sony 的 設計?也是有背部有圓弧的設計這當初就有用過了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