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chenwwc wrote:看 ppt 上的下...(恕刪) 應該不是 官方的說法就是 Premium 定位至於圖為什麼畫這下來我就不確定了又或者說 為什麼 他不把圖分成3種超旗艦 旗艦 中階機; 為何麼這麼說 (因為下半年那隻沒意外僅有雙鏡頭) 但有支援5g以規格來說 下半年那隻就更不可能是超旗艦其次 隔2隻定律還在 ,且超旗艦從來沒在下半年發表過再來命名定位 改走SONY其他產品系列手機 數字越小越強除非SONY...要搞 0 / 0.1 xdddZ5P (5月)X Performance (16上)XZ (16下)XZS /XZP (5月) (17上)XZ1 (17下)XZ2/XZ2P (5月) (18上)XZ3 (18下)由於沒XZ4 (空格)XPERIA 1 (19上)
其實以P系來,XZP 對比 XZ1 除了是5.5” 4K外其它硬規全同,算是最沒有P系所設定的超旗艦感~ 其餘如機體質感上 XZ1 全金屬的口碑還相對回響更好些!到了XZ2P時,攝相是大精進但大負梗卻是機身竟要厚達 11.9mm & 重量 236克~ 索家省於給電量下 4K也仍舊是吃電感遠大於享受感的存在著~… 可惜...也看到如 HK已大落價慘比非超旗的XZ2/ XZ3系...而前者負梗到非超旗的 XZ3 反而平反惹,除吃電4K與非極致攝相外,硬規基本全同,畫面更大到索家首款 6.0”OLED外,重點是機體大清秀,鴨到比較人性的9.9mm厚 / 193克重/ 耐電讚聲高…市場的回應相比所謂的超旗P還更是正面了!所以說,不管下半年款是否掛所謂超旗看來也非太緊要惹吧!... 可說除非追求極致攝相外,可以得到更全面均衡好感旗艦的機會還更大!…平心而看…想想現在的 X1 夠優秀?還是明險少了多了啥梗?… 小電量? 吃電4K? 降前鏡頭畫素/光圈又砍自動對焦? 無線充電? 還不夠與對手競逐的Ram/Rom? 屏下指紋? 5G開跑?……以上還更有機會在下半年旗艦款補玩or現身~ 多久? 還好吧!也看好X1不會太晚開賣,因為 一如既往,10月IFA就下半旗艦現身惹... X1 若越晚賣可能就會越早走向如XZ2P現在的市場回應囧態~ ~...身為堅實索機愛友,看到我索旗艦會被市場貶成如此何其感傷...但端出這樣的旗艦面市得到如此結局又豈非....早可預期...畢竟,市場其它對手可不是一直吃素的不是?...""最超值 S845 旗艦手機是它:港版 Sony XZ2P 跳水大降價只要 1 萬 1 千元""https://m.eprice.com.tw/mobile/talk/4551/5216491/1/SEBI7248 wrote:應該不是 官方的說法...(恕刪)
SEBI7248 wrote:應該不是 官方的說法就是 Premium 定位至於圖為什麼畫這下來我就不確定了又或者說 為什麼 他不把圖分成3種超旗艦 旗艦 中階機...(恕刪) 了解!只是從做生意角度, 產品應該滿足各階需求,Xperia 1 若非便宜得很可怕(相對其它家言),Xperia 10, 10 plus 只有 10000, 12000元.請問這中間價格空缺帶, 誰來補?我希望這預言成真.
除非索家自覺了 已非往日$ony的榮光 與 認知了自身規格上的劣勢~ 不燃以早先 XZ2P 開賣價 28.99K台幣的情況看...索家大概也許可能會又無視現況,就自覺全球毒家 21:9 的美好度之下... 開出約 30K 的開賣價了... 丹燃可以說會有首購禮來均衡下~ 就看是搭送啥惹...chanp wrote:但索尼開價不手軟是真...(恕刪)
antiver wrote:除非索家自覺了 已非往日$ony的榮光 與 認知了自身規格上的劣勢~ 不燃以早先 XZ2P 開賣價 28.99K台幣的情況看...滾來滾去...(恕刪) 有水果的賣貴前車之鑑, 不得不小心.以這把討好用家, 和新上任老大極欲做出成績的心,是有這個可能性, 先搶下市占.SS 這把開價也不低, 可以看看結果會怎樣.
antiver wrote:其實以P系來,XZP...(恕刪) 對我來說無所謂 但某寫粉 是只會買premium 等級還蠻多的至於xz2p 不意外 主要LG那塊面板硬傷 修不好+上要停產 所以才會那麼低另外說真的我對premium 等級 其實挺不滿的說真的定位並沒有很分明 整體差異只有4K然而品質管控卻很糟 Z5P XZP XZ2P 都有各自問題希望這次XPERIA 1 能打破=====說真的sony市場萎縮下 我比較期望他的手機出法(1)premium 維持有這個定位 (一樣2代一隻) 規格差異要拉出來 不是僅有4k說真的4k不4k 在手機上 可有可無(2)一般旗艦 1年一隻 時間看要不要 ifa / mwc 發表後開賣(3)中階機 1年一隻 同上(4)低階入門 1年一隻 同上這樣的做法有助於軟體上的開發比較好用 資源投入也比較集中另外就是這樣的作法下 逼廠商拿出應該的規格 而不是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