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遇到問題常常因為對口單位的不同,而把大家搞得七葷八素地!
其實很久以前就想把自己知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但無奈有關索尼的產品和服務遍及站上各版,也不知道發在哪個版好。
剛好趁著本版有版友又在討論這個相關議題,而且這裡一直是龍蛇混雜,是非不斷(被毆)

不是啦!!相對其他有關SONY版是人氣最高的地方,於是...就決定是你啦
或許以下的資訊對許多人來說根本是聊備一格,但願還是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小弟本身不是什麼神人,更非玩家級,
只是愛觀察偶爾碰碰他們家的東西這樣不知不覺也過了一段不短的時間!
剛好約從台灣新力的轉型開始....
----------
SONY最早期是由聲寶公司代理的(是與SONY合資成立新力公司),有人記得的新力小子嗎...
到了2000年的時候,SONY收回代理權,將消費性電子部門獨立成「新力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也就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消費性3C商品行銷都是他們負責(現在是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部)。
而聲寶呢?沒了代理權後,原來的新力公司變成新格牌這個家電公司,
另外轉而成立一個子公司新宇科技專門接SONY的維修生意。
所以從表面上來說"銷"跟"修"是兩家不同體系公司分別在處理,
至於SONY到底有沒有投資或持有新宇的股份,這小弟就不清楚了。
再來提到通路的問題,目前SONY直營通路有台北101/台北Sogo復興/台中新光三越/高雄漢神巨蛋,這4家以及直營網路商城,
他們叫SONY STORE(以前是稱做SONY STYLE)。
特色就是展場坪數都很大,所有產品線幾乎都有展示並開放體驗,
最新的商品或限量商品可能只在這裡才買的到。
另外一種是跟SONY STORE很像,也是大坪數展場,展示規模不輸直營店的。
這種是SONY的經銷商跟SONY合作的形象店,叫做SONY CENTER(不確定是否有這樣的正式名稱)
經營者跟SONY無關,也就是SONY只是提供產品給經銷商販售的大型展售店。
像是京站/台北阪急/台中大遠百/高雄夢時代都是這類型的店。
這邊特別提一下以前在西門町峨眉廣場的SONY是第一家直營店,最早稱為Sony Digital Square,在開了10年後於前年功臣身退。
不過目前在西寧南路NEOWEST商場上(那棟像帆船的大樓不是獅子林轉角)要重新登場,所以直營店會再增加一家。
(這家扛棒已經掛上去很久了,有沒有台北鄉親知道他到底甚麼時候開啊?)

另外以前SONY家的網路服務子公司So-net也曾經銷售過SONY的3C商品,
他們叫做So-net Plaza(好像有改過一次名?)
這算是屬於台灣SONY集團下的另一種直營店(說白了也是官方的銷售點)
像是以前在台北NOVA3樓,但後來業務調整變成只推廣網路服務而不銷售3C,甚至最後撤點撤櫃。
但這時候一些經銷商就進駐原來So-net的櫃點,雖然都是掛SONY,但經營方是不一樣的,所以So-net這種店面已成歷史。
最後就是一般在各大電腦商圈,或街頭巷尾的電器行有掛SONY招牌的店家,他們就是特約展售店或一般經銷店,這種就不多做解釋了。
以上的各種店面類型都可以在SONY的直營官網找到相關訊息,就請各位自行前往搜尋吧!
補個豆知識,其實並不是所有消費性3C都是由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部來負責,
像是電池/行動電源/電腦光碟機(現在很少了)/光碟片/隨身碟等是由記錄媒體及能源行銷部負責的,他們有各自的通路(雖然常混在一起)。
接著就談本版的核心,行動通訊
(其實SONY通訊業的行銷模式跟消費3C的模式大不相同,小弟只是就我觀察及了解的部分提出見解,如有錯誤歡迎各位批評指教)
各位喜歡SONY的前輩都知道,去年手機改稱為"SONY"而不是"SonyEricsson"只是改回原有名稱而已,因為SONY以前就自行生產過手機了.
名稱改變,當然整個公司結構跟著改變,從以前的合資公司(其實大部分仍是Ericsson負責)到去年SONY完成收購,變成集團的子公司.
不過在台灣卻不是如此,直到目前為止台灣索尼行動通訊的公司全名前面仍然是掛著瑞典商,台灣SONY總公司裡的部門也沒包含行動通訊這塊.
所以台灣這2間公司的關係應該是互相獨立,但是到底2者間有什麼進一步連結?或是行銷整合的程度如何?這有待高手來解答了
不過就小弟自己的判斷,應該跟以前"SE"時代沒有多大改變,甚至是承襲更早的Ericsson時代,
(前總經理就是E家出來的)
首先,台灣是涵蓋在大中華下的一個區,公司規模小,(這從SONY Mobile的網站就可以看得出來,並非在地化的網站)
所以主要且唯一的任務就是推廣行銷,但實際上是卻不包含(親)銷,也就是將賣的部分交給代理商(如聯強/配件:先創)及部分通路商或直接跟電信業者合作
這點是跟台灣SONY的消費性電子行銷最大不同之處.所以台灣的MOBILE也就沒有像SONY消費性電子那樣的直營店,
所謂的西門町/高雄旗艦店就只是某個大經銷商的形象店,因為看這2家店所開發票的公司名稱就可知曉.事實上他們在別的通路上也會銷售其他牌的手機.
那為何SONY Mobile(或前身SE)會選他當最重要的行銷伙伴,這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他們可以包下一定量的銷了,那麼修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保固也自己來),其實旗艦店就像是小型聯強一樣,銷和修自成一個體系.
而SONY本家的消費性電子部門的經銷點當然也像旗艦店一樣是他的合作對象之一,而且現在應該更緊密
至於街上只掛以前的SE招牌或XPERIA招牌的店家,這個就只是一般通路商,由公司做忙形象宣傳,相信大家都知之甚詳了.
所以說既然銷都由別人代勞,那麼修的話要自己來應該很難吧.
假如以直銷來比喻供應關係的話,行動通訊公司會比較像最高級上線,就倒貨給下線,然後努力的在旁邊製造氣氛拉抬他們業績,而最後的成績會影響老闆對這個最高級上線的獎勵.
(不知道這樣的比喻是否恰當)

另外關於SONY的行動通訊小弟是有幾個問題
1.在Ericsson時代就有獨立的專售店(很像現在的旗艦店),這種店就已經是經銷商開的形象店嗎?
2.在SE時代中和有家專門的維修中心,是隸屬於誰的?
註:
SONY家的行動通訊行銷小弟涉獵不深,希望有神人出現補完,.....招喚Ln大大
最後來提個電玩部門吧,台灣的PS公司全稱是台灣索尼電腦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也不在台灣SONY本家內)
小弟開始接觸SONY的電玩是PS2時代,在那之前PS就已經有個代理商叫做訊源國際,
提到這家公司,相信很多玩家都有切身之痛
可以說與N家的前代理商一樣,有許多傳奇故事.
但電玩行銷事業一開始就像手機部門一樣,只是香港公司的分公司而已,也是把經銷代理權交給別家,
不過跟行動部門相比是比較單純,就一個代理商分銷給底下的各通路去銷售,
直到2007年脫離香港成為台灣分公司,雖然逐漸在地化,但PS3的維修也產生爭議過
今年更直接收回代理權自己直營,希望台灣電玩部門能跟本家結合更緊密能有更好的發展.
當然,也歡迎諸位前輩提供SONY PS在台發展的相關事蹟
----------
辛苦各位了,結論
其實身為消費者,哪管經營公司互為代理的因果關係,或是通路與後勤保修差異.
以SONY來說,上述的三種事業商品現在都可以整合交由新宇維修,雖然新宇勉強已經算是只修SONY家的商品,但還是很多人不滿意,
大家都認得"SONY"四個大字,產品有問題,很多人第一選擇就是直接找製造商,處理不好,倒楣的是製造商.
今天台灣的許多3C產品品牌的維修等售後服務幾乎都是外包,更別提許多品牌都還只是代理非直營,許多人都受過為了維修產品而被維修承包商找了許多奇怪理由的怨氣,
就是因為外包商專精/專業程度以及維修過程不透明..等問題,導致雙方關係緊繃,三不五時出現消費糾紛.
或許這個問題牽涉很廣,如商品生命週期,產品本身製程,公司營運成本等...但真的就是要看各大廠家的良心與用心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