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說實在的,使用者對於499美元的Qx跟兩萬二臺幣的Rx,一個是相機一個是外掛配件,究竟如何取捨呢?
首先既然是外用配件,比較一下尺寸。
Qx
重量(含電池) 179 克
尺寸 63×63×56 毫米
Rx
重量(含電池) 281 克
尺寸 102×58×38 毫米
讓人意外的是,重量上差了100g左右,但是體積簡單乘上以後幾乎沒有差別!!考慮到RX設計成圓形,所以還是會比RX小一點,但是攜帶性上幾乎沒有差別。(除非覺得100g是很大的負擔)對了,以上的數據應該不含Qx的夾具,加上以後一定不會差多少的。
再來,定價450與750美金的差別,也就是三百美金,(不過實際上現在兩萬二左右可以買到Rx),這些錢可以換到什麼?
1 三吋130萬點的LCD。(漂亮死了)
2 閃光燈(雖然在強大的DRO之下很少用到)
3 完整相機的一切手動功能。
還有不知道RX的Bionz會不會內建在Qx中,以及用不太到的熱靴。(Qx:我是圓形的欸)
這些東西Qx都沒有,可是體重略輕而且便宜三百美金。重點是Qx目前展示的所有功能Rx都做得到(除了滾來滾去以外
),反之很多功能Qx是做不到的。首先澄清一些常見的誤解,比方Qx是用NFC跟手機連線,用wifi傳輸資料。(沒有NFC的也可以用只是比較麻煩)跟藍牙無關。(因為Sony主推NFC的關係)
其次,影片裡展示的用手機遙控Qx,或是用Qx拍照後再回傳至手機,這些Rx全都辦得到!
還有,很多人認為QX是一顆鏡頭,他看起來也是鏡頭的造型,但是它的體積實際上就是比鏡頭大得多,仔細看一下Qx的影片,中間那個會伸縮的才是鏡頭,外面的部分只是造型而已。它做成這樣的目的就是要假裝比Rx小很多。
至於實際使用的經驗,我沒有Qx,拿Rx假設一下好了,首先拿出來,開機,並且跟手機碰觸,開啟程式,開啟攝影畫面等等。這一連串的動作最少最少要十秒,如果手機的nfc範圍很小或是性能太差時間會更長。而此時用手機或是Rx都已經拍完收工了。這是第一個差別。
其次,拍照延遲也是有的,就是從按下快門到捕捉畫面的時間。如果你是用手機遙控拍照,撇開上面的準備流程不算,從按下手機快門到完成拍照要多久?
同樣的我用Rx測試,以下幾張是我的實測



測試結果跟Qx的測試報告一樣,大概會延遲0.2秒的時間,這個時間對於靜態景象(例如拍建築物或是小花)以及人像來說沒有區別,可是對於動態影像,例如好動的小孩或動物等等的差別就很大。
小結:Qx與其說是技術上的革命,還不如說是顛覆性的思考。與其追求如何在手機的輕薄與相機的畫質上做平衡,還不如分開來等有需要再結合。 用NFC加wifi連接手機的相機越來越多,但是擺明告訴你(我只是手機配件)的卻很少。理論上Qx是很好的產品,反正手機有觸控螢幕有CPU,幹嘛還要浪費在獨立的相機上? 不過事實上NFC雖然方便,以目前的技術依然做不到即時拍照以及所見即所得是它的缺點,而Qx本來最大的優點:體積,卻因為RX的存在而喪失優勢。
唉,誰叫RX系列自古以來就是聯邦的怪物呢?

建議,如果看了Qx大勝所有手機的畫質很心動,那麼請停下來想一下,或許你可以多花不到三百美金,換來一台完整的Rx,如果你喜歡的是Qx的造型,或是認為300美金的價差或100g的重量如此巨大,那麼Qx也是很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