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這次先感謝 Sony 以及 01 讓我參與這場搶鮮體驗的分享活動,由於家人近期買了Z3一段時間,在操作上以及速度上都算蠻滿意的。所以藉由這次的機會來找尋Z3與Z3+的差別在哪邊,並以下列七個面向來探討,分別為[設計]、[螢幕]、[相機]、[音效]、[硬體]、[與Z3比較],[個人心得分享及勸拜理由],最後就是這次活動的圖片集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以左至右分別為 Xperia Z、Z1、Z2、Z3、Z3+

自Z系列以來Sony即強調Omni-Balance全平衡設計(設計重點在於創造出全方位的平衡與對稱),以Z3+來說也不意外,但是透過在表面、框架、邊角、孔位的處理,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設計的在進化。以厚度來說Z1(8.5mm)、Z2(8.2mm)、Z3(7.3mm),而Z3+ 厚度縮小至 6.9mm 且重量僅 144 克是Z系列最輕薄的一款,我想其中原因也包含了取消了磁吸式充電埠改採用開放的USB連接埠(減少重複開蓋以致久了鬆脫的問題)。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在機身背後除了維持一貫的光滑平面外,在鏡頭的金屬環也與背板同平面以創造更平衡的感覺。而邊框部分其實與背板有些微差距(較為突起)減少機身掉落時刮傷背板。Z3+的邊框特別作了比Z3還多層次的塗層以達到更好的觸感跟外觀,邊角的部分同樣選用金屬質感的配色顯現出特殊的光澤,而為了縮小保護蓋的面積,將記憶卡與SIM卡槽兩個合為一設計成長拖板設計,使得Z3+防水開蓋的部分只維持一個以減少入水時進水的危機,並且維持IP65/IP68 的防塵滴水準。

在這次的發表中共有四種顏色可以選擇,分別是永夜黑(Black)、永晝白(White)、晨曦金(Copper)、碧水藍(Aqua Green),而我認為晨曦金以及碧水藍這兩個新的顏色又讓Omni-Balance全平衡設計更上一層樓的感覺,在光源不同的情況下可以展現出多種不同光澤。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下圖為 Z 以及 Z3+ 的厚度差異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相較於市面上的高階手機逐漸走向未來2K或是4K的高畫質表現,Z3+專注在色彩、色域的調校而且在 RGB LED 顯示的硬體上有做一些改進,像是透過 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 原色顯示技術 跟 X-Reality® for Mobile 解像技術 把色域拉寬但是在人像的膚色上卻不會飽和度過高以維持真實感。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SONY Mobile的產品經理Jerry示範Z3+螢幕創新的地方,Z3+所搭載的螢幕強化在戶外下顯示方式,會自動依照環境亮度去做改變,我們可以發現下圖亮度足夠的區域其亮度並不會產生過曝現象,且螢幕會針對暗部去提升亮度與細節。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此外Z3+同樣增加了memory on display的一個技術(Z3推出時就有),在LCD的驅動面板增加記憶體,一般來說螢幕更新的頻率是60Hz,但在播放影片時或是看單張圖片時其實不需到60Hz更新頻率,影像會暫存在LCD的中至記憶體,再透過影像技術顯現以降低畫面切換所產生的耗電量延長手機電量。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簡易前後鏡頭規格表
前鏡頭後鏡頭
畫素510萬畫素2070萬畫素
感光元件大小1/5吋Exmor R for Mobile1/2.3吋Exmor RS for Mobile
光圈大小F2.4 G鏡頭F2.0 G鏡頭
焦距25mm廣角25mm廣角


前鏡頭表現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這次Z3+的前置鏡頭增加畫素到510萬,增加了智慧場景辨識、Superior Auto、智慧電子防手震等功能,前鏡頭特別加入了九種不同人像風格的照片處理。上圖是測試前鏡頭的廣角部分,下圖部分可以看出這次新增的人像風格以及AR遮罩功能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後鏡頭表現
我們可以藉由下圖觀察到每一代的Z系列旗艦機的後相機成像表現,在超低感光源的全自動模式底下是表現得越來越好,其實個人覺得Z3與Z3+一點點差異在於Z3+的顏色有稍微再更紅潤一點,在高ISO12800表現下依然不錯。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依序為Xperia Z、Z2、Z3、Z3+



SteadyShot和智慧式進階防手震功能
同樣,Z3+為了達到機身的輕薄,捨棄了光學防手震並加入了Handycam的電子防手震技術,讓使用者在錄影的時候晃動幅度可以大幅減少,在拍攝影片並儲存之前會針對每隔畫面進行分析針對晃動的畫面進行修正以達到畫面的穩定。雖然說現場以iphone4做比對,不過我們仍能夠看出差異性。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Sony在Xperia Z2推出後即開始支援高解析音樂,在Z3的部分支援了 DSEE-HX 高傳真數位音質還原技術,將修復壓縮過程中被破壞的音質來還原純淨原音,但在設計上還是需要以線材連結手機與耳機,這次在Z3+上加入了LDAC傳輸技術,以藍芽無線傳輸耳機一樣可以享受高品質的音樂享受。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圖片轉自Sony)

ps. LDAC傳輸技術所提供的傳輸效率由於在編碼和檔案分包上的效率提升,因此傳輸效率為一般藍牙的三倍,所以過去透過藍牙傳輸都必須將音樂降為CD格式,但現在藉由此技術即可以搭配擁有LDAC技術DSEE-HX認證的無線耳機以達到聲音的深度與廣度。

不過這次也比較讓我驚豔的功能是耳機音效最佳化的技術,在Z3+具有自動偵測耳機型態的能力以調整出音質最佳化,其實從第一代Z系列升級至5.0後就有選項可以偵測但只能支援Sony自家耳機,這次Z3+自動的依據耳機與耳型分析調整,輸出對使用者量耳訂做的最佳音質,在我實際體驗下來(雖然我木耳),但是仍然可以體驗出差異性。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PS. 耳機音效自動最佳化技術(Automatic Headset Compensation)是根據耳機和耳朵所形成的迴路來判定,因為耳機放入耳朵和未放入耳朵所產生的電氣特性會不一樣。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硬體部分CPU使用Qualcomm S810(MSM8994)八核心處理器(詳細處理器介紹可以點此觀看),內建記憶體為3GB、容量為32GB、記憶卡擴充可以至128GB。WIFI連線加入MIMO技術提高上下載傳輸速度。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在Z3+ 同樣加入STAMINA智慧省電模式,經過原廠測試最高能夠撐到兩天的待機時間。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由於使用了Qualcomm S810處理器,便可以支援QC2.0(Quick Charge)認證,只需要充電10分鐘就能夠使用5.5小時,但是必須搭配有QC2.0認證的充電器。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先前講過,Z3+取消了磁性充電接點直接改為無蓋式USB設計,以減少手機進水的機率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此次同樣加入 Remote PS4的功能,在家中的區域網路內都可以連動PS4遊戲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這次體驗中由於Android 5.0 Lollipop 是使用ART(android runtime)模式,雖然在執行速度上明顯的比過去4.X作業系統快了不少,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雖然Z3+初始化後內容量為32GB容量,但是實際可用的容量約20GB,因為在ART模式中安裝App時直接編譯成機器可讀懂的語言,減少過去需要透過Dalvik這個虛擬機編譯成執行程式但是就變成儲存空間加大但好處在於在一般的情況下App的執行時間時間縮短,處理器的處理量減少,電池的續航力也能夠提升,當然在RAM的使用量也會相對減少。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Z3與Z3+規格比較表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XPERIA Z3+XPERIA Z3
處理器高通 Snapdragon 810 處理器高通 Snapdragon 801 處理器
記憶體3GB RAM3GB RAM
儲存空間32GB ROM(Max 128GB)16GB ROM(Max 128GB)
螢幕尺寸5.2 吋 Full HD IPS5.2 吋 Full HD IPS
防塵防水IP65/IP68IP65/IP68
作業系統Android 5.0Android 5.0
主相機2070 萬畫素、25mm 廣角 G 鏡頭、1/2.3 吋感光元件2070 萬畫素、25mm 廣角 G 鏡頭、1/2.3 吋感光元件
前相機500 萬畫素、25mm 廣角、SteadyShot220 萬畫素
電池容量2,930mAh3,100mAh
尺寸146 x 72 x 7.3 mm146 x 72 x 6.9 mm
顏色黑、白、綠、古銅、微醺紫黑、白、晨曦金、碧水藍


Z3與Z3+功能比較表

XPERIA Z3XPERIA Z3+使用者體驗
7.3mm/152g6.5mm/145g更輕更薄握感更好
IP65/IP68IP65/IP68, 防水USB連接阜更方便使用
QuadCore 2.5GHzOcta-core 64-bit更快速的瀏覽、更好的效能
16GB eMMC32GB eMMC更大的內部記憶體
LTE/WIFILTE Cat6/WIFI MIMO更快的網路速度
Up to 2 days(3100mAh)Up to 2 days. Quick Charge更快速的充電
20.7MP 主鏡頭20.7MP 主鏡頭/Superior Auto evolution更多自動場景辨識
2MP front Cam / Full HD video5MP front 25mm wide/ SteadyShot更多自拍錄影功能
20.7MP 主鏡頭20.7MP 主鏡頭/Superior Auto evolution更多自動場景辨識
DNC/DSEE HX/Hi-Res/AHCDNC/DSEE HX/AHC/LDAC/Hi-Res更豐富的音樂功能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一直以來個人就是使用Sony的愛好者,從Sony Ericsson開始就支持了不少手機,其中一個理由不會外乎就是外觀設計,相較於其他Android廠牌,Sony的設計理念確實在每次旗艦機發表時都有讓人有全新的感受,不過相信很多人認為Z系列一直重複用全平衡設計有點老梗,但是我實際觸摸的手感確實是一直在變化,不論是在光線上的光澤度變化、外框的握感,都有明顯的提升跟改變,不過我個人認為電源鍵按鈕的回饋感還是初代的Z最有感覺,希望未來Sony還是可以注重這個小細節。

另一方面,Sony在Android大軍中開創了自己的一條路,沒錯,就是防水功能。雖然在集團在行動部門財報上表現的並不是這麼好,甚至有可能像VAIO一樣有賣掉的可能。但是我認為走這條路真的是大有可為,以往的防水的電子產品體積都相對大的許多,但是我們可以從Z4 Tablet 還有 這次介紹的Z3+的厚度來看,已經可以完全媲美許多主打輕薄的旗艦機。此外。這次雖然取消磁性充電阜改了開放式USB充電連接阜,除了減少四周開蓋數量到只剩一個(放置記憶卡以及sim卡),讓手機進水率大大降低。

在硬體面,現階段中高通的S810處理器有過熱的問題,目前很開心Sony有承認這個問題,當我這次在體驗會使用AR遮罩的功能的時候,不到一分鐘就出現相機過熱的提示出現並跳出相機功能。雖然我本身沒有玩手機遊戲的習慣,但是在多工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會造成手機發燙的狀況發生,希望未來Sony可以趕緊在5.1版本更新的時候解決過熱問題。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不過這次在前置鏡頭的畫素提升至500萬畫素,並加入廣角功能,真的是要給Sony一個讚,因為他們終於跟上他廠的腳步,雖然只是一小步,而不少人覺得500畫素與他牌並不是很高,如果加入更高的前置鏡頭畫素以及自動對焦的功能就更好了,但我想有一好就沒二好,這次Sony極力的瘦身可能就不這麼明顯,但是我相信未來一定有辦法達到。

音樂方面雖然Sony去掉了Walkman字樣(隨身音樂的神聖代表啊!!!!!!),但是在內涵上還是持續在進步,除了利用Walkman相關技術像是Clear Audio、動態等話器這些基本功能、加入了Hi-Res規格的音樂解析、LDAC傳輸技術可以讓喜愛聽音樂或是對音質更講究的朋友利用無線藍芽耳機聆聽。此外這次加入了耳機音效自動最佳化技術,不用像以往只能支援Sony自己的耳機,也能夠讓他牌耳機達到最適合的播放音效。

自從Sony在去年行動部門大幅虧損,取消機海戰術、並強推使用者經驗(個人的印象),我想最有感的就是作業系統的升級。與他牌相比在過去Google官方提出的18個月升級保證計畫相比,XPERIA Z推出的時間為2013.3,到現在已超過18個月都還是可以升級到5.0。最近甚至還有新聞報導可以升級至5.1。光是這點我已經對Sony感到佩服。

最後藉由這次的體驗,除了手機發熱的問題外,其他用起來已經是滿意中的滿意。寫到這裡其實也已經很多首購族在開箱。但是希望還在考慮其他牌子或是正猶豫不決要Z3還是Z3+的朋友看到這邊心裡會有一個底。總之雖然實際體驗時間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是我已經滿足。無限期支持Z3+啊!!!! (其實是支持Sony)


現場活動圖集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心得] 細節從裡到外進化之 Xperia Z3+ 台北場體驗會分享
比較想知道會不會熱當..........

謝謝........
最愛西野 wrote:
這次先感謝 Sony...(恕刪)
我記得Memory on display在Z3就有了耶
請問...
Z3+ 可以用鉛筆嗎?!

最愛西野 wrote:
這次先感謝 Sony...(恕刪)
我的玩具 Canon 1D Mark2 Sony Vaio Dopod 818pro@wm6 有回覆留言時,麻煩回一份 到 私人訊息
最愛西野 wrote:
這次先感謝 Sony...(恕刪)


感謝分享,
高感光那張照片,
仔細看Z3+雜訊抑制跟成像有比Z3要好一些些,
但幅度不大,不過還算是有進步就是了。
XPERIA Z系列全都擁有
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呀
大大真是 SONY的超專業粉絲
讚拉!!
牙齒有黑胡椒 wrote:
比較想知道會不會熱當...(恕刪)


相機使用AR遮罩功能,就提示過熱了然後跳出相機功能。

其他使用上還好唷

cdc1571 wrote:
我記得Memory ...(恕刪)


以補正,感謝。家人有買Z3都忘了本來有這個功能說

chienlun wrote:
請問...Z3+ 可...(恕刪)


測試用機不敢試
同場加映 實機 相機智慧型場景辨識 iso128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