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幾年也會買買android 手機來玩玩,
android 手機買過了htc M8, ASUS zenfone 4, sony XZ1C.
不過今年iphone Xs讓我有點失望,唯一吸引我的點就是相機變好一些.
Android 陣營的 sony XZ3 and ASUS ROG phone反而更吸引我.
可惜台灣ROG phone 128G還沒上市,
外加XZ3預購禮還不錯,所以就入手了XZ3來玩玩
外觀比較:
iphone 外觀最讓我討厭的就是凸出來的鏡頭,我寧願機身厚一點,讓背面看起來平整.
Android 陣營的外觀我最討厭的是過長的機身(note9,S9,XZ3都是),
18:9的比例不適合看影片,另外我單手操控不容易摸到最上面跟最下面.


XZ3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在螢幕側邊加入了AI touch,滑動返回上一頁.
這兩點就是我想買XZ3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喜歡單手操控.
螢幕側邊控制一開始很難使用,但是抓到訣竅後成功率還蠻高的.
但是螢幕側邊控制很容易造成誤觸,
比如說換個拿手機的姿勢,不小心就叫出AI控制.
真的是有一好沒兩好.
相機比較:
成像這種東西是要放一起比較才知道差異.
我以前只用iphone X時拍起來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但和sony XZ3 比較起來, iphone X的白平衡偏黃很多, XZ3的白平衡精準不少.
iphone X的好處是有OIS,快門速度到1/2秒拍出來的照片還不會有手震,
XZ3沒OIS,我自己測快門速度只能到1/16秒,再往下就會出現手震的照片.
這兩者的進光量可是差了三級,
所以光線不足時iphone x拍照純淨度會贏過XZ3;
但反過來說,如果光線充足時,XZ3受惠於高解析度(19MP),照片的細節比iphone好(12MP)
XZ3

iphone X

網速比較:
這個基本上是採用高通晶片的XZ3完勝.
網路上有很多iphone intel晶片vs高通晶片的網速比較,
隨手附上一張tom's guide的測試
在同樣條件下,高通晶片下載速度硬是比intel晶片快8.4Mpbs

這點是讓我討厭蘋果的原因之一,
明明是已經很賺錢的公司了,
但為了要更賺錢,硬是拿比較便宜&使用者體驗比較差的intel晶片去取代高通晶片.
face ID vs touch ID:
先講結論,這兩種方式各有好處,最理想的方式是一支手機兩種都有.
face ID麻煩的地方在於你要喚醒手機時,
你眼睛要看著手機,然後手指頭要從機身底部滑到上面;
touch ID拿起手機時就可以順便解鎖.
face ID方便的地方在於如果你在使用手機要給權限時(像是線上刷卡)
不需要額外什麼動作,手機掃一下你的臉就完成動作;
touch ID則需要把手指頭放到解鎖的地方才能完成動作.
握感:
XZ3 & iphone X 重量差不多,
不過個人覺得XZ3單手握持比iphone X舒服一些.
為了瞭解原因,我仔細比較了一下我的握姿.
XZ3握持較舒服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點是機背的設計.
圓弧形的機背可以讓手機與手掌的接觸面積更大,
分散的壓力讓使得長時間的單手握持覺得更輕鬆.
第二點是XZ3的側邊厚度比iphone X薄,
所以單手握持時 中指,無名指扣住機身的地方會覺得比較舒服.
玩遊戲,散熱:
老實說我不玩遊戲,
但是這方面應該是iphone X勝過XZ3,
不過遊戲體驗要好,手機的散熱也很重要.
散熱我覺得是iphone X的一大敗筆,
之前夏天出去玩時,手機拍沒幾張照片就燙到不行.
回家估狗發現外國網路上一堆人回報"iphone X overheat".
會散熱不好網路上說是因為堆疊式PCB & 玻璃機背.
至於Xz3散熱好不好,
這我還沒辦法評論.
原本想簡單寫個短評,
不過零零總總還是寫了一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