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用Sony的手機不多不少剛好10年,
從2011年ARC LT15-LT26-Z-Z1C-Z3C-XZ1C-XPERIA 5 II
中間不乏自掏腰包給親朋好友體驗Sony手機(不敢勸敗 SONY手機不是適合所有人)
看到Sony一路下來對手機的策略真的很欣慰
旗艦型號價格在這3年內漲價了XXXXX
這是一個事實 不必辯解
小弟都買在斷貨前最低價附近 從XPERIA 1開始最低價真的比以前硬很多
小弟的XZ1大概買7.8000
XPERIA 5最低價大概18000 XPERIA 5 II大概21000 XPERIA 5 III沒意外應該更高
一隻Sony旗艦機的價格已經和三星 蘋果差不多
小弟一直不排除換任何品牌手機 不僅跟三星 蘋果比較 也跟小米 VIVO 華為 華碩 HTC比較
從XPERIA 1以前的手機 其實等個一年後購入旗艦 其實相當便宜 品質 質感 小弟都沒有想挑剔的地方
從LT15-LT26-Z-XZ1每一代在外型 質感 使用體驗都讓自己驚艷
(小弟就喜歡原生系統體驗 從來不喜歡在LEXUS BMW多媒體螢幕裝小米主機)
中國(大陸)品牌喜歡用特製UI 這很大原因還是因為他們內銷手機是"沒有Google框架"的
沒有Google框架的手機在境外使用 小弟覺得是非常難用的 會有嵌入式系統的錯覺
使用過中國(大陸)品牌內銷手機後 再試用他們的外銷版本
小弟會覺得他們根本不懂Android每個版本更新的邏輯 反正不管Android怎麼改版 他們就加上自己UI
既吃資源 也沒有覺得比較美觀好用 當然如果在中國(大陸)使用 那是如魚得水
外型互相抄來抄去 各種瀏海 彩色塑膠機身 鏡頭要多厚有多厚 體積要多大有多大
所以即使小米 等等品牌CP值確實高(主要在CPU RAM ROM)但是要促使自己入手 真的有困難
至於比較高價的品牌SAMSUNG APPLE 小弟還是喜歡比較開放式體驗的ANDROID
SAMSUNG個人還是不喜歡吃資源UI 從眾瀏海 塑膠殼 沒有心動過 相機跟螢幕一樣
很鮮豔 但是跟實際看到的差很多 不是很喜歡這種設計
PIXEL其實很對味 但是SD不能擴充 & 塑膠質感 是唯二小弟比較不能接受(主要第一項)
從XPERIA XZ1-XPERIA 1之間感覺SONY是比較迷茫
XZ2 XZ3都不叫好不叫座 國際版連COMPACT都不想出
XPERIA 1之後 感覺SONY重新定義自己手機定位(最明顯在價格上)
充分把引以為傲的ALPHA"相機體驗"加入 YT上也幾乎都是好評(喜歡相機體驗的人)
其他的改進就不提了 外型覺得跟以往"全平衡"設計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機演算法上面 個人覺得在HDR上面的判定跟強度還是略遜GOOGLE PIXEL / APPLE
不過在硬件上面的"堆料"已經有誠意
價位上 有人提到5 II在2020年 10月就停產 這我不知道
但是在2021年6/7月還買的到貨 但是價錢真的比以前硬很多(2W1左右)
話說回來 要是走回頭路 跟中國品牌打價格戰 絕對只有關閉手機部門一條路
而且在產品轉型上 維持部門獲利 也是企業對員工以及股民的責任 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了
在YT評測上也的確看到很多SONY愛用者在XPERIA 1之後回鍋
(上地標一看 SONY手機產品線真的少的驚人 只有1 5 10三個系列
而且1/5基本同級別 跟10的區間有夠寬)
安卓系統的更新週期不如蘋果?這我沒感覺
IOS是APPLE專用的 有可比性嗎?
SONY在 ANDROID陣營裡更新的算勤了 新機幾乎月月更新
(個人其實覺得大部分小更新非必要 還要擔心小更新有BUG)
很多品牌機海戰術之下 買了沒有大問題的話 更新基本不用考慮了
拔掉自家相簿、自家鍵盤是可以省幾塊錢?SONY相簿在ANDROID很必須?
旗艦價格不輸三星/蘋果,SONY為何要賣的比三星/蘋果低?
Steve Jobs最喜歡的品牌之一 為何要賣的比一堆COPY CAT便宜?
如果下次要換手機時,Sony依然想拉高價格來創造自己的獲利
如果Sony還有本事繼續拉高 我就有本事讓他繼續爽
小弟不僅自己要掏腰包買 還要送給親朋好友一起體驗什麼是"ALPHA 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