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半年前家裡(南部)買了2棵盆栽桂花一開始因為照顧不周讓桂花葉前端變枯竭狀後來調整照顧方式後(剪掉好多舊葉),其中1株慢慢有回復元氣,開始長新葉、開花但另外一株一直呈現枝上不斷冒新芽,卻無法長大成葉的窘狀(詭異的是今天居然開了一叢花!?)有的可以撐很久在新芽狀態,但也有一些不久就乾掉了,搞的我一頭霧水~.~請問有前輩之到這問題要怎麼解嗎? 看起來桂花似乎還沒掛掉阿
桂花最常見的病害介紹--桂花葉枯病臺北市南港區公所 撰文桂花是南港區的區花,因此在南港處處可見桂花的蹤影。桂花屬香花植物,花期長,深受民眾喜愛,所以不只是南港,其他區的鄰里公園或民眾家中,亦可見到桂花的身影。只要是種過桂花的民眾都一定會遇到桂花葉末端乾枯的問題,有些民眾會以為是缺水造成的,而拚命澆水,其實這是一種真菌引起的桂花葉部病害--桂花葉斑病,又名桂花褐斑病、桂花赤斑病、桂花葉斑病、枯斑病。病原菌從桂花葉尖、葉緣侵入,初期為褐色小斑點,接著擴大成不規則灰褐病斑,之後病斑癒合可達葉片的1/3~1/2,形成深褐色葉尖焦枯,和正常葉部有明顯的區隔,是此病的特徵。後期罹病處乾枯或扭曲脆裂,病斑處長出似黑胡椒粒狀的黑色小點,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其上的孢子借由雨水或風力傳播。發病輕時只影響美觀,嚴重時會造成落葉,植株看起來很稀疏。因為葉子是植物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重要器官,葉片受損,造成植株衰弱,開花減少,嚴重時會導致桂花枯死。此病全年均可發生,潮濕悶熱與通風不良的環境是發病的主因,在9-11月容易發生,如果再搭配缺乏肥料、或修剪、風吹植物磨擦造成的傷口,造成植物生長不良,很容易罹病。如果此時植栽水分供應不足,會加重病害的發生。病原傳染的途徑是帶此病原之土壤、植株、病原殘體為來源,借由風力、雨水、昆蟲、病菌彈射傳播,或人為傷害。從葉子的氣孔、傷口或透過皮層入侵。在過冬的老葉及下部葉片。桂花葉枯病要如何預防和治療呢?一、適宜的生長環境:要注意水分的補充不要太多或太少,有些家庭在陽台種植桂花,受限於空間,桂花的植株放置位置貼近牆壁,由於水泥牆面容易吸熱,再加上不通風,很容易形成悶熱、通風不良的發病的環境,因此要選擇適合的種植地點非常重要。二、適當施肥:在生長期不能只施氮肥,應施用有機肥及鉀肥,強化植株生長,特別是鉀肥可以促進細胞壁增厚,減少病原病入侵的機會。三、摘除病葉及病株:如果發現有葉片出現病徵時,先摘除病葉,整株發病嚴重時要儘快拔除,這些病葉、病株不要放置在桂花周邊做堆肥,包含生病的落葉一同清除乾淨,同時可以搭配方法一的適當施肥,讓植株強化。四、不要採噴水的澆水方法:以免病原菌的孢子傳播。五、農藥防治:在公園及家庭不建議使用農藥,因此不特別介紹,想知道農藥防治的方法,請參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出版的臺灣常見樹木病害一書。資料來源:http://www.garden.tcg.gov.tw/info/index.asp?Mods=Emergency&File=EmergencyInfo&Sid=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