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私心喜歡,就從霧社搬了三棵霧社櫻回台北,盆種在陽台上,春季和初夏還ok,這陣子開始熱了,到了下午就會發現葉子垂了,趕快澆水急救,大多會再回復,但一兩次之後,發現開始黃葉,落葉…這澆水好難阿!太多他不喜歡,太少會下垂…但表土摸起來還是溼溼的…我在想,是不是環境的問題,因為三棵來剛到台北時,都有掉葉問題,我斷尾求生後,都長得滿多的,只是天熱之後,很容易晒乾我也只能在上班前後來澆水這樣的情形,他們還有救嗎?我在想是不是還是讓他們回歸山林比較好?請各位先進指導指導~~
土壤組成? 會不會太硬了水澆不透根也長不起來.看圖兩圖懷疑我老眼昏花? 好像見到鬧旱災 ~ 黃土表是龜裂的, 泥土有問題吧?我自己無論地植盆栽都會滲入不同比例的各種培養土, 盆栽我用泥土(主) + 泥炭土(副) + 蛭石 + 珍珠石 + 稻穀 及視需要額外少許碎蛇木.碎水草.碳化稻殼等等, 當然還有其他素材可選但我家只有上述這幾種.栽培土壤的調配完全視植物特性及對其日後的目的而定.你這兩盆老葉都快掉光了, 剩可憐的又小又嫩的新葉 ~ 如不能暫時把它移到只有早或晚能日曬處, 就一定要買一塊黑網來遮光.如果盆土果真是那種填土或外面挖回來的建築廢土, 換新土是根本之道.DKW576 wrote:由於私心喜歡,就從霧...(恕刪)
感謝兩位前輩的指導~除了澆水,我一直對於土壤也存在疑問…這土是買調配好的培養土(陽明山土加泥炭土,1:1),最底層有一層礫石層,每次澆水,都會澆到盆底部有水流出為止,雖然表土會有乾裂的樣子,可是手指略插進表土,還是溼溼的,這讓我很困擾…很想要整盆重新再換過土,總覺得土的保溼似乎有問題我先試試把他們移到日照少一點的地方看看
土, 用看的就可以猜中一半, 盆土表層泥炭都被水沖出浮在表面(在邊邊的渣渣就是).表土已由純陽明山土結塊, 阻礙水的滲透, 故澆水會順膠盆邊的縫隙漏掉而無法整盆泥土吸飽水分 ~ 中心土是乾的.陽明山土不應該這麼細緻看不到雜質, 我有存疑.在未換盆土前, 還是給他減少日照吧, 最家選擇是掛上黑網.DKW576 wrote:感謝兩位前輩的指導~...(恕刪)
ozow wrote:土, 用看的就可以...(恕刪) 好的!我先把他們移到比較少日照的地方,週末再來換土另外,這是1尺半的盆,我每次澆水,是1.5公升,水剛好從盆底流出,這樣的量,土的保溼是不是不太足夠?
你先把土配方弄好(像一塊海綿), 如果澆水時盆土表面積水很快被吸收(是平均 不是由邊邊直接漏到盆底)再繼續慢慢澆到土表開始積水.... 這水量需求絕不只1.5公升.註 : 我比較偷懶, 以前盆底用樹葉, 現在用不織布墊.DKW576 wrote:好的!我先把他們移到...(恕刪)
可以少量利用(主要用荒郊野外路邊公園....搜刮地表上含有許多有機物~含粉碎的枯枝碎葉鬆散的土)配合如左括弧所示的壤土及市購介質.目視你的土, 很細密!!! 只要乾了那種土就黏結成塊, 水不易滲入.我有幾張圖, 依不同目的配製, 有的舊盆有的新盆土, 大部分種的都是我嫁接後要地植或盆栽賞果子用的.... 圖多怕貼在此礙眼, 點連結可慢慢看https://photos.app.goo.gl/ZnQ7EkHE9K5HakX66DKW576 wrote:再請教~我把原來的土...(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