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toise0818 wrote:很棒的生態紀錄..很...(恕刪) 謝謝鼓勵。利用釣魚方法與過程作海中生態紀錄是個嘗試。方法與道具能否成立與獲得結果不知道。但每次監測完後全家看海中世界笑哈哈的記憶卻是無價的。查可蘭神仙魚時看到台灣的魚類圖鑑提到此魚有領域行為,同族一女王或一雄王統治範圍數公里多有,雌極轉雄以半基因結合的繁衍後代,這樣的結論如果是台灣海邊當基地,且是台灣人研究的成果,那台灣在海魚的研究功力實在很了得的。30年前的墾丁國家公園魚類圖鑑也提到某魚有家。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觀察還有很好的運氣才能加諸在研究者身上。釣魚的方法與道具本身就具有生態調查的研究方法[隨機取樣]特性之一,且可以順著洋流線性觀察記錄,跟船拖攝影機線性觀察類似,比較不受海象天候影響的觀察方式之一(相對於潛水)。至於海中世界的生態如何,加上攝影機等監測儀器,對岸上人類的觀察者與研究者來說是[雙重觀察]-海中、海面與陸地上的同步觀察囉,跟潛水觀察、微型GPS追蹤器小區域魚類等研究或有不同之處。如果有其他人也曾經用此方法或者其他海水中生態(非單一物種)的長時間觀察研究歡迎提供意見給我參考與分享經驗交流。
昨天手癢跑到海邊觀察,強大瘋狗浪海流撞上有石壺尖尖嘴巴的突出礁岩,像一把劍般的直接命中重重保護的攝影機組,作夢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海流、漩渦與轉角角度上有叢生石壺...一代機就這樣功成身退了,六月底到十月下旬,約4個月,這個夏天的海洋記憶。自己組裝的,不貴,不到4500元,錄了1080P海中觀察紀錄約50小時。比起潛水海中觀察方式成本差很大~~TF記憶卡泡在海水中拿起來擦乾還可以讀取耶~~中強海流生境指標的小海扇在今年夏天長大不少幾次偷摘餌料桶的螃蟹今天因為海象不佳嶼海面有浮油膜,沒人跟她搶東西吃,他只需要拚得過可以撞壞我的潛水組的海流比快,螃蟹的靈敏動作竟然抓得到耶~~好來屋電影的怪獸主角沒有螃蟹,只有卡通吸人血的蟹老闆實在是小看螃蟹腳捷靈敏的身段了~~螃蟹還可以空翻轉的邊抓餌料桶邊摳住岩壁..還可以掏出餌料桶內的南極蝦.真是好多只腳並用的最佳典範~~期待二代機的潛水行魚紀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