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韓國車的理由會是?

ip147000 wrote:
他並不是在為消費者講話

言論都偏向為廠商護衛

我覺得板上一些版友

有時先把自己的定位先搞清楚

你到底護衛的是韓國 "車"

還是汽車廠商 ?


不論我們有沒有買韓國車

或是不管買的是哪一國的車

我們都有權利要求廠商

一視同仁

作出最好的車子

不是嗎 ?...(恕刪)

我建議
不管在哪個版
請還給人家乾淨理性且正確資訊的討論空間
你要講什麼車不好(包括現代)
那是你家的事
但一直拿美國的售價跟安全配備
來使勁鞭台灣的售價跟配備
那對每一廠牌都是不公平的比法
也是根本不懂台灣與美國市場規則差別的人才會講得話
更何況有人只註冊一個月
所有發言都完全只針對現代的車
你說你一視同仁
真的很讓人匪夷所思

你有沒有買韓國車
跟你要有什麼權利要求車商做多好的車
那也是你的事
也希望你是真的在做
而非只是故意要找人挑釁與筆戰

我並沒有護衛什麼車廠
我也拿不到什麼利益
只是希望你不要一直帶一些不對的資訊給大家
並用這些不對且不公平的資訊硬要去左右別人
光你一個配備行銷的東西要去問組裝廠的意見就已經笑掉別人大牙
不只是現代版
你今天發表在別的車廠
我也一樣會針對你講


_Alumi wrote:
1000台不該笑嗎?...(恕刪)


哇~老伯~今天精神這麼好啊~

唉唷~算產能這種粗活就交給你手下的年輕人去作就好了~還需要勞動您老人家.

現在年輕人真是不懂事,都不會體諒您的辛苦啊,這樣好了,

如果真有人提出什麼賣1000台的數據,我再通知您,您就不用常常來關注了!

放心好好休息啊!

hanklife wrote:
哇~老伯~今天精神這...(恕刪)


1000台就該拍拍手阿~

如果哪天I30賣到1000台 我也會第一個通知您的

_Alumi wrote:
1000台就該拍拍手...(恕刪)


唉唷,晚輩怎敢勞動您呢,何況.小弟不希望i30賣太好啊.賣太好

路上到處都是,小弟命苦啊~沒太多時間參加那麼多的大車聚小車聚,那種事還是留給第一名好了

才剛說完,你又跑上來~這樣對身體不好啊!

我愛炸海苔 wrote:
我建議
不管在哪個版
請還給人家乾淨理性且正確資訊的討論空間


你可以說明我引用的資訊哪裡是錯誤的 ?

我的發言哪裡是不理性的 ?


我愛炸海苔 wrote:
但一直拿美國的售價跟安全配備
來使勁鞭台灣的售價跟配備
那對每一廠牌都是不公平的比法


我們消費者要求跟美國一樣的配備 一樣的售價

這樣哪裡錯了 ?

還是說我們只能作順民

廠商給我們什麼

我們就一定只能吞下 ?


我愛炸海苔 wrote:
所有發言都完全只針對現代的車
你說你一視同仁
真的很讓人匪夷所思



對韓廠如此 其他廠也一樣

只是這理是韓國車版 就講韓國車

砲其他車 不去其他車版會背管妹移文



還是要強調

同為消費者 (希望你不是業代或廠商打手)

大家應該一起要求廠商

今天若是我砲的是廠商 不是車子

你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你的立場

一起來要求廠商

給我們更好的產品 配備 價格








ip147000 wrote:
我們消費者要求跟美國一樣的配備 一樣的售價

這樣哪裡錯了 ?

還是說我們只能作順民

廠商給我們什麼

我們就一定只能吞下 ?

我建議你先了解一下
為什麼台灣跟美國售價差這麼多


我愛炸海苔 wrote:
我建議不管在哪個版請...(恕刪)
想離開日本車系.韓國車更棒.
以下是不經意看到的報導,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5月號,作者: 《遠見雜誌》撰文=彭漣漪 | 遠見雜誌 – 2012年5月13日 下午5:04


愛恨交加的「兄弟之邦」,產業相似度高達七成的對手 台灣輸掉第一回合, 未來還有許多硬戰

過去,由於歷史背景、政治氛圍等種種相似,台韓常互稱為「兄弟之邦」。但是,不但血統近似,連產業發展也相像的兄弟,在全球戰場上卻註定了必須捉對廝殺的命運。

在台灣一片哈韓氛圍中,韓國在許多產業項目,卻同時是台灣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台、韓300大企業的相似度達七成,」包括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所長呂曜志在內的多位專家分析,台灣和韓國出口商品,六、七成重疊,包括3C、紡織、石化、機械、汽車零配件,甚至文創內容產業。

這幾年,韓國企業在不同的戰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國際攻勢,從產品製造到品牌行銷,從面板到美食,從硬體到軟體,多處擊中台灣要害。

有些捉對廝殺的產業,韓國不僅贏了第一回合,目前更增兵添卒,準備在新一回合給予台灣更重的一擊。記憶體產業是一例。4月10日,大陸外商電子業在中國最大的投資,落腳在西安,投資者是三星電子,第一期金額70億美元,企劃研發與生產下一代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用的快閃記憶體。

台灣半導體產業中的記憶體廠商,包括力晶、南亞,已多年慘賠,大型新投資根本無力進行。但三星卻仍大幅擴充,把台灣拋在後頭。

Gartner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王哲宏指出,記憶體的全球市占率,10多年前韓國只有20%,到去年第四季已升至43%。

當韓國砸大錢研發次世代記憶體,台灣廠商則還在搞已臻成熟、利潤低的DRAM。

王哲宏表示,規格化的DRAM技術,台灣差韓國1個至1.5個世代;新的用於智慧手機與平板的主流記憶體「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韓國已發展多年,台灣卻「幾乎等於零」,加起來已差韓國3到4個世代,要花10年時間才能趕上。

王哲宏分析,台灣廠商吃到的Nand Flash訂單都是大廠不做的,例如客製化、特殊規格,目前全球市占為「很低的個位數」。然而,Nand Flash未來會占所有記憶體的半數以上,「台灣如果沒趕上,等於這一半市場都吃不到,」他警告。

韓國勝出:擅長垂直整合,掌握關鍵技術 韓國產業強在哪裡?為何讓台灣如此如坐針氈?

專家分析,韓國企業擅長做系統垂直整合,且能掌握關鍵技術;台灣則擅長水平分工,將產業鏈拆到最細,或專攻利基型產品。

以汽車為例,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主力產業Team長趙指出,現代汽車一開始學日本三菱的技術,現在甚至做得比三菱好,已追到跟豐田差不多。每一年共發表五、六款新車,價格、品質都有競爭力,混合動力車技術水平已達世界二、三名的級數。

趙表示,韓國汽車品牌從零組件到整車製造,九成都自已做,零組件很強,價格又便宜,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就使用現代的引擎和變速器。

反觀台灣,不僅沒有國際級的汽車品牌,汽車零組件較強在周邊配件,例如車燈、塑膠零件、車用導航系統等,也還無法做關鍵零組件,例如最好的引擎。

又如內容產業,韓國目前也比台灣強。網路遊戲、韓劇、流行音樂均已行銷至世界。

根據統計,2010年韓國電視戲劇出口值達2.3億美元,線上遊戲16億美元,出版品3.6億美元。

不只硬體技術贏 韓國文創產業同樣橫掃全球

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主任朴?秀指出,10年前《冬季戀歌》《大長今》等電視劇甚至紅到中東,因為亞洲與中東的家庭觀念類似。

出口值最大的線上遊戲更是橫掃亞洲。根據朴?秀研究,韓國共有200多款線上遊戲進入中國,2011年8月大陸前20名最受歡迎線上遊戲,韓國包辦了七個。第一名「穿越火線」同時在線人數高達了270萬人。

不僅在中國取得勝利,「穿越火線」同時拿下線上遊戲北美第一、越南第一、俄羅斯第一、印尼第二、菲律賓第三。

為求更大市場,朴?秀表示,韓國有的內容產業沒有韓國文化成分,一開始就設定國際性流行,例如動畫PORORO,主角是隻戴飛行帽的小企鵝,一開始是以歐洲觀眾為目標市場,目前已輸出至90個國家。

相較之下,台灣雖然內容產業在亞洲有一定市場,但卻未對台灣品牌廠商帶來太多加值。

內需市場比台灣大一倍 培養品牌較具優勢

另外,韓國內需市場大台灣一倍,對養成產業能力和品牌較台灣有先天優勢,例如紡織業。

「韓國人注重外表,促成紡織業發達,」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朴勳指出,單單在服飾市場,韓國一年內需產值達400億美元,已有10個服飾品牌進入大陸。

朴勳表示,台灣和韓國在紡織產業上是直接競爭對手,尤其是人造纖維領域最激烈。以整體技術來看,台灣目前比韓國強,例如機能性紡織品,但以出貨量看,韓國大於台灣。

韓國平價服飾近來在亞洲各地熱賣。韓國每年有20萬名紡織系所畢業生投入市場,有的一、兩個人就開個小工作室做設計,首爾服飾批發中心「東大門」附近有400個製造工廠,有很多中國人及日本人光臨,今天訂貨、明天就可取貨。

在一些未來產業,韓國願意砸錢做研發,成效已出現,而且領先台灣。

例如生技業,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曾公開指出,台灣生技產業落後韓國,包括樂金(LG)生命科技公司、三星集團都涉足生技業。韓國已成功將四項新藥推到市場,並積極發展生技學名藥。反觀台灣進度最快的新藥研發公司,新藥進度仍在臨床二期到三期階段。

韓國在獲利高的3C產品零組件也做出一番成績。iPhone 4S的核心零件,多個由韓國製造,包括處理器是三星,面板為LG,Nand Flash儲存器則為海力士。

過去被歐美日掌控的主流核心材料,韓國尋求多點突破,推動「零組件、材料展望2030年」的政策,已決定投入1兆韓圜(約260億台幣)研發十大核心材料,想在零組件外向材料進軍,包括智慧型鋼材、奈米碳、可充電電池材料等。

目前,可以提高汽車、電視耐用度的智慧型鋼材,韓國做到每分鐘100公尺的鍍膜技術,全世界最強。

在產業營運策略上,韓國以大財團垂直整合為主,台灣以多企業水平分工為主,各有勝負。

「韓國與台灣產業的競爭模式,是集合式v.s.分拆式的競爭,」Gartner王哲宏歸納,韓國扶植完整的產業鏈,大集團旗下多種產品各自有景氣循環,可以互補。

台灣廠商不僅單打獨鬥,而且還不斷分拆成子公司,上市籌資,個別公司獨自面對景氣循環。

兩國政府在扶植產業的方式上,也很不同。資策會產業趨勢研究中心組長周士雄分析,台灣政府多半補助單一企業,韓國則是從整體產業競爭力思惟,納入上游、設備商一起補助。

韓國在景氣不佳時常能逆勢布局,當景氣反轉時取得絕對優勢,尤其對台灣影響甚鉅。

王哲宏分析,記憶體產業一個景氣循環約3~4年,包括四個階段:不確定期、開始成長、高峰及谷底。台廠多半在第二階段才投入,只能在高峰期賺一年,其他三年都在賠錢。

韓國則多半在第四階段谷底大舉投資,谷底布局買什麼都便宜,等到景氣好起來就能大賺,一個循環賺三年,就有能力投入新的製程。經幾個景氣循環,台韓差距愈拉愈遠。

精準掌握景氣循環 擴大韓國產業獲利規模

三星電子2011年營收創下新高,2012年計畫投資25兆韓圜(約6579億台幣),史上最大規模,其中半導體投入3947億台幣,面板投入1975億台幣。當面板景氣預計從今年下半年轉好,到時三星大規模的前期投資效益會更加彰顯。

新世代顯示器技術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也是韓國前期投資帶來效益的證明。2011年,三星搭載AMOLED的旗艦款Galaxy智慧型手機賣出9740萬支,首度超過蘋果iPhone。分析師預測2012年也會超過iPhone。

「最重要的是,這為三星帶來很好的品牌效應,」資策會周士雄分析,AMOLED雖然目前只占智慧型手機的一成,但已讓三星在技術等級更上一層樓。今年底,三星AMOLED八代廠將量產,台灣則還停留在四、五世代線技術。友達、夏普、東芝都發表過所研發的AMOLED,但三星卻是全球第一個做到七成以上良率,可以商用的。

大椽(Digitimes)研究中心副主任黃銘章指出,三星零組件如光學膜、電池很強,以封鎖政策培養自己的AMOLED產業鏈,讓其他廠商只能全部自己摸索。韓國目前設備材料已有三成自足,台灣則接近零,必須向美日購買。

OLED將是未來面板的主流技術,重要性不言而喻。「到2020年會取代LCD成主流技術,」黃銘章表示,AMOLED電視雖然目前只有10~20萬台,但到2015年增至600~1000萬台。

面對韓國來勢洶洶,台灣產官學界不斷呼籲「聯日抗韓」。台灣和日本在不景氣中受到大衝擊,讓韓國趁勢做大;日本的先進技術加上台灣的製造能力,或許是不錯的搭配。

與韓國這場產業競賽,未來還有許多硬仗要打,台灣必須找到自己的新能力應戰。
好強好棒,要去當韓國人嗎?快去吧,台灣不適合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6&t=2736962&p=1

難道只有我慶幸自己不是韓國人?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